【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874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模块综合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归纳 重点一:区分环境问题与自然灾 害 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环境异常和破坏,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但其成因、强度、结果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1 表现形式不同 ( 如下表所示 ) 2. 形成原因不同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污染主要是 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 3 作用强度不同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且强度大;环境问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往往持续而缓慢地危害人类健康。 重点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重点三:自然资源的种类、组成、特点和开发利用 重点四:湿地有众多的功能

2、1 供水功能,湿地常作为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源,同时流入地下蓄水系统补充地下水。 2 防洪功能,湿地能将过量的水分储存起来并缓慢释放,从而缓解了洪水的威胁。在沿海地区可以防止盐水入侵和防风护堤。 3 “ 地球之肾 ” ,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城镇废水经沼泽后, 98 % 的氮和 97% 的磷被吸收净化,它作为集水区的汇点可接受来自周围地区的过量营养物使生态系统从中受益。 4 湿地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在物种基因库保护方面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5 湿地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肉食、皮毛、林木和药材等。 6 湿地提供了最有效和有利于环境的交通方式 水运,同时

3、还具有巨大的休闲旅游价值。 重点五:光化学烟雾 1 定义: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有害的混合烟雾,称光化学烟雾。 2 形成:在对流层可见太阳光作用下 引起的光化学烟雾,参加反应的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生成物为臭氧、醛类、过氧硝酸乙酰等二次污染物。气象条件对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有强烈日照的晴日,微风、近地面逆温层存在时容易形成。在这种条件下,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防止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方法。 3 危害:光化学烟雾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和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还会引起大的气喘病、鼻炎、肺炎、

4、头痛、恶心等。 世界上第一次光化学烟雾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此后洛杉矶、东京、墨西哥城、兰州、上海及其他许多汽车多且污染重的城市, 都曾经出现过,目前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的一种主要空气污染现象。 4 形成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盆地或谷地地形,气流下沉或者是逆温状态下,不利于空气扩散;天气晴朗时太阳辐射强。人为条件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 特别是交通工具 ) 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 重点六:赤潮发生的原因 1 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洋中的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都有各自适宜生长的季节。当适合某种藻类的季节来临时,海水里又有藻类生长所需的足够养分,那么这种藻类就可能大

5、量繁殖,引发赤潮。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赤潮发生的量和规模都大大增加,如在厄尔尼诺活跃的 1998 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发生多次大规模的赤潮事件。 2 受风海流的影响。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其中以风力为主,风对赤潮生物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风力不适宜的条件下,赤潮生物很难聚集,形成不了赤潮;二是在风力适当、风力适宜的情况下,会促进赤潮生物的聚集,使赤潮容易发生。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3 人类活动的影响。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起赤潮的因素之一,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海水的生态平衡、生物资源的破 坏主要是由人为富营养化引起的。造成人为富营养化

6、的因素主要有海洋污染。人为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入海洋,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这是诱发赤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许多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反生态环境规律,致使养殖业自身污染日趋严重。过度投放饵料和养殖对象排出的大量排泄物富含营养物质,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养殖区成为赤潮生物的理想栖息地。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世界各地活跃的贸易活动,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奔忙于世界各地的船舶成了赤潮生物的运输者,当挟带这些赤潮生物到达合适的海洋环境时,便会暴发 形成赤潮。 重点七: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思路 在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时,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其中人为原因是水土流失的

7、主要原因。 1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物质组成 ) 、植被四个方面。 (1 ) 地形。地面坡度越大,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2 ) 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 ( 超渗 ) 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3 ) 地面物质组成。疏松的土壤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4 ) 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2 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8、1 ) 植被的破坏。 (2 )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 ) 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 重点八: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1 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 ( 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 ) ,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 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 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 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

9、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 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 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重点九: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 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 同

10、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例如,长江以南的酸雨成因: 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土壤呈酸性,因而 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3 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找出造成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真题链接 1. (2 015 新课标全国卷 )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11、。 简述为改善环境 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 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

12、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 ( 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 ) ,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 ( 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 ) ,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 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

13、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2 (2 01 5 新课标全国卷 )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解析】 我国南方 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开挖石料之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以防止水土流失。堆放弃料后,应对弃料进行压实,把收集的土壤平铺到弃料上,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以利于复

14、耕复种。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 ( 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 四周围挡,表面覆 盖 )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3 (2 01 5 福建卷 )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 指出该

15、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 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 1) 从图示数值分析,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减少。联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分析其原因,人口增长 ,耕地需求增加,人们开垦湿地面积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占用湿地面积增加。 (2 ) 从湿地减少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所以要退耕还湿地,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另外从法律法规分析,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答案】 ( 1) 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 (2 ) 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 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 4 (2 015 江苏卷 ) 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 年出台了 “ 泰勒放牧法 ” , 1935 年出台了 “ 水土保持法 ” 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