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83286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广东省实施地理课程标准三年高考情况分析,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周顺彬,基本内容:一、地理X科考试内容与要求二、地理X科命题思路与新课改三、2009广东高考地理X科特色四、地理高考能力立意复习备考策略五、2010年高考情况及具体做法,新课程标准下,广东高考实施方案: 2007年 2009年: 3+X科+文科基础理科基础,一、广东高考地理X科考试内容与要求,必考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选考内容: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 与必考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教材使用情况: 广东省高中地理教学

2、存在4个版本教材,考试说明还要求试题要“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近四年高考政、史、地成绩(原始分)比较图,广东省地理考生近年上线率统计,(一)突出课改精神,强调能力立意 2009年是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三年高考。广东省2007、2008、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的说明明确提出试题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广东高考地理X科命题思路,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

3、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接受,三年高考把考查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高考命题在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靠拢,凸现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今后试题将更多,开放性也更强,情境设置将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很难派上用场。,(2009广东地理)35.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

4、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共10分)资料一:见图23。,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l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3分)(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2分)(3)分析该地补

5、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5分)(1)是固定的 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解析】(1)此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有用的信息,来判断沙山是固定还是流动的(2)原因:有来自(深层断裂层)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解析】 (2)该地湖泊是内陆湖,材料提到降水量小于80MM,那么湖泊主要是地下水补给,由此再结合图23地下水流经地区和流向。就可得到答案。(3)各种可能的开源:地下水 周边地表水 本地降水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得地下水相近,且与补 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

6、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解析】 (3)仔细看图23和图例,可以分析出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和判断依据。,本题以大家都不熟悉的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沙山,湖泊,补给类型。 突出考查考生发现地理问题,结合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三年高考一脉相承,稳中略变 总体来说2007-2009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稳中略变。内容结构相同: 地理卷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单选题、双项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中的第36题和第37题为选做题,内容分别涉及选修模块中的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题型、题量相同:完全一

7、致。各部分分值略有变化: 和07年的高考试题相比,08年自然地理的分值基本没有变化,人文地理有所减少,区域地理有所增加, 09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略有增加,区域地理略有减少,相差不大。但试题的综合性有所增强。具体如下表: (2008年与2009年),(三)注重地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重视对考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体现出地理学科的专业特色,而且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地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2007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很广,但难度没有大起大落,在平稳中略有下降,没有偏题或怪题,着意考查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本取向,充分体现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注

8、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2008年地理试题基本上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气候类型的判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工农业区位的选择、人口和城市、区域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等,试卷重视对地理概念及地理原理等基本知识的考核。 2009年地理试题基本上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气压带、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灾害的分布和防范措施城市热岛效应,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工业导向类型和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以及农业持续发展方向,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及相应措施、能源利用状况

9、及区域环境问题及措施等。,(四)突出图表地位,重视读图能力考查 从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图表的地位突出,而且呈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2007年的广东卷共有图表32幅。2008年的地理试卷中一共有25幅图和3个表, 2009年的地理试卷中一共有25幅图和2个表。图表的类型复杂多样,有线状图、柱状图、统计图、空间分布图、位置迁移图、政区图以及表等。其中2008年15道选择题2009年17道选择题和所有的综合题都需要阅读图表、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进行正确的解答,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图表能力的考核。,例如2008年第33题的第(4)小问“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

10、分布特点和成因”,需要考生读图17并且从中总结出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只有总结出特点之后,才能准确地进行原因的分析。又如第34题的第(1)小问“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就是要求考生阅读图20并且总结出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特别要求对时间区间的划分要准确。 2009年这一特色更加明显.31(1)(2)(3)(4),32(1)(2),33(1)(2)(3),34(2)(3),35(1)(2)(3)等,(2009广东地理)31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_洲和_洲。(2分)(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

11、制因素是_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_。l993年,_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_;其后两者交替上升。(3分)(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一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_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答案】(1)非 亚(2)C (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4)BCE解析:此题难度较大,热点粮食问题是大家熟悉的,认真看图,就可以很快得出前4题的答案,第(1)问,从图12可知面临粮食危

12、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第(2)问,确定甲是位于西亚的伊拉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则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条件是灌溉水源。第(3)问,根据图13可知。第(4)问,根据图14可知,(五)强调探究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2007-2009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都注重对考生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核,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考生了解探究问题的完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鼓励创新思维。探究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地理资料,从图表中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尝试着解决地理问

13、题的能力。,如2008年第35题,就是一道对“雾都”重庆冬季雾的状况的探究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的资料以及对重庆这一地区的地形、冬季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以后才能准确的判断和解答。 2007年的第32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云贵高原区域特征分析。 2009年35题,是对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与高大沙山的探究题。主要考查考生发现地理问题,结合相关资料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考查考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大家都不熟悉的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沙山,湖泊,补给类型。,(六)试题素材力求新颖、时代气息浓 每年的高考试题在材料

14、选取、情境设置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以当前的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为中心,以区域环境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社会、民情,体现学以致用、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2007年广东卷的第9题“循环经济生产模式”、2008年第14题“城市化与地下水”、第18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1题“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28题“有机农业”、第30题“山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第33题“资源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1世纪电子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第34题“生物燃料、耕地、粮食安

15、全问题”、第35题“灰霾天气”、第36题“青藏铁路的开通”等; 2009 年第5题“城市公路立交桥”、第18题“我国人口抚养比”、第29题“城市热岛效应”等,2008年的地理试题同样显示了浓厚时代气息,在试卷中主要考查了“植物界诺亚方舟”的选址、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奥运圣火登珠穆朗玛峰、世界能源问题、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计划、国家粮食安全、四川重庆的雾、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的设定及环境问题等。 2009年31题以热点粮食问题为背景,主要考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国家的分布,引起粮食危机的原因,我国粮食实生产消费特点和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32题主要考查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34题以热点

16、地区北部湾经济区位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35题以大家都不熟悉的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为背景材料来命题。 试题素材丰富多彩,时代感强,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试题答案也不是简单来自课本,而是需要考生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作答。,(七)结合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试卷较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试题内容取之于生活,如2008年试题中“长寿村”形成的原因。 二是利用地理原理对现实进行地理分析。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地理高考中,不是考一个一个零碎的知识点,不是就教材考教材,就知识点考知识点,而是要体现地理学科的有用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体现地理的有用性。 例如2009年第9题,利用唐朝诗人胡玢的诗为背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考查地转偏向力影响对河流的影响,判断侵蚀较重的应该是河流的哪岸,进而判断“数家新住处”应位于堆积的凸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