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982573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38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与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姓名:张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陈旋波20080501 i中 文 摘 要 神秘主义是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是文学的重要表征。中国新时期以来自“寻根文学”起,诸多作家都重新表现出对神秘主义书写日益浓厚的的兴趣,譬如韩少功、扎西达娃、贾平凹、张承志、史铁生、莫言等,还有余华、格非等“先锋”作家群,以及一些女性作家如王安忆、徐小斌等等。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隐匿三十年后,神秘主义重新唤起了如此诸多当代中国作家追寻的兴趣,新时期文学于众声喧哗中“复魅”了。一种文学思潮的形成必然是这个时代的作

2、家精神世界的某种反映。本论文试图采取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新时期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神秘主义现象,为其找到积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理;并结合美学、中国思想史,以当代作家精神世界的共性为视角,试图揭橥新时期小说“复魅”现象的原因、特色和意义所在。 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主要阐释神秘主义的涵义并从新时期中国作家精神的角度探讨当代文学“复魅”现象的原因、特色及其意义。第一章立足于当代作家的民间本位立场,考察“魅”世界的民族民间色彩,展现其文化书写价值;第二章从中国当代作家们的审美视界来探赏“魅”世界并彰显其艺术审美;第三章试图通过当代作家的终极追寻和

3、艺术实践,揭示“魅”的书写对现代人类文明的意义。本论文最后部分是结语。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复魅 民间 审美 终极意义 iiAbstract Mysticism is one kind of understanding world way accompanying with the human civilization, and also one of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With the spring up of Root-seeking literature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 many w

4、riters ,once again, showed strong interests in the mysticism, such as Han Shaogong, Zha Xidawa, Jia Pingwa, Zhang Chengzhi, Shi Tiesheng, Mo Yan, as well as Yu Hua and Ge Fei called avant-garde writers, and some woman writers like Wang Anyi and Xu Xiaobin, etc. After secreting itself for 20 years in

5、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20thcentury, the mysticism renewedly provoked so many writers interests in questing for it, the mysticism had been enchanted in the literary works in the New Period. The formation of one kind of literary thought must be some kind of reflection of writers spirit world in th

6、is era, so the paper tried to deeply discuss the mysticism phenomenon in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new period and find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deeply kept and rooted in a nation for i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history with the aesthetics, through adopt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on

7、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psychology, and tried to reveal the reason,characteristic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nchantment phenomenon in the novel of the New Period by having recourse to the aesthetics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The paper included the content of five parts. The preface, iiithe

8、 first part, formulated the connotation of mysticism and discussed the reason,characteristic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nchantment phenomenon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period from the spirit standpoint of contemporary writers in the new period. The First chapter studied the national and folk attributes

9、 of the enchantment world and greatly showed its cultural value in wri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folk departmentalism standpoint of contemporary writers; The Second probed into the enchantment world and revealed its artistic aesthetic from the aesthetic view of contemporary writers; The Third attempte

10、d to reveal the enchantments influence on human modern civilization by analyzing contemporary writers inquiring into ultimate meanings and artistic practicing . The final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epilogue. Key words: literature of the New Period, enchantment, folk, aesthetic, ultimate meanings 引言 1

11、引 言 神秘主义是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智者孜孜以求索人生意义,窥觑宇宙奥秘。然而面对永恒沉默的宇宙,人类总是怀着一种可感可触,却不可言说、不可理喻的心灵颤栗。即使在科学理性之潮狂飙突进的20世纪,亦有如维特根斯坦者,相信“确实有不能讲述的东西。这是自己表明出来的;这就是神秘的东西”1。 据牛津词典解,神秘(mystique)最早用于1545年,意指未被人的思维认识或不能被之理解,超出理智或一般知识范畴的事物或现象。而中国字“神”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惟用绥神怀唬前文人” 2。铭文意为祈求神的福佑效法前代有文德的祖先。“神”字从“示”(祖先)从“申”(像

12、电,闪电),既与象征爆发性不可预测性的宇宙自然力量相联,更与亲切的、象征生命延续、种族历史传承的、非爆发性、非偶然性、非循环性的、人神相通的人文力量密切相关。可见在中国,“神”作为自然力量和人文力量的合致,从最初即是天人和谐的亲密状态。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神秘现在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神秘力量及现象本身,二是指对神秘力量及现象的利用(occult)。“神秘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万物有灵、神仙崇拜、神话、鬼神妖怪、世俗迷信、宗教思想、奥秘知识、预测思想、灵感奇谈等”3。 从词源意义上看,神秘主义(Mysticism)源于希腊语Myein,意指闭上肉体的嘴和眼,拒绝现象世界的纷扰,返回心灵深处,在静观

13、中感悟仅凭思维不能理解的神秘不可知的诸种力量。 总体来说,本文所界定的神秘主义主要限制在宗教和原始思维范围内。神秘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民间文化中常常表现为万物有灵、神仙崇拜、神话、鬼神妖怪、世俗迷信、宗教思想、奥秘知识、预测思想、灵感奇谈等。本文认为,神秘主义作为一种前现代时期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在当今社会己失去了其广泛存在的基础和意义,但作为一种在文化和心理上的积淀,它还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理深处。 1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商务印书馆1985,第97页 2 三代吉金文存.9.27.转自毛峰.神秘诗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第7页 3美米尔希伊利亚德(Mircea Elia

14、de ).神秘主义、巫术与文化风尚M.宋宾道、香奇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引言 2神秘主义和文学是有同源关系的,两者都指涉到人类原初的心理经验和隐秘的情感体验,所以桑塔耶那指出:“一般适用于神秘主义的话,也适用于美学”1。尽管在人类文明史上时潜时显,神秘主义始终似一股新鲜的泉流,在人类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土壤中浇灌着奇丽的花朵。在西方,神秘主义文学叙事已然形成蔚为大观的诗学体系: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到中世纪的宗教神秘主义艺术,乃至近现代西方浪漫主义、直觉论、表象论、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美学以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始终氤氲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在中国,佛教、道教和民间鬼神文化中也蕴藏着丰富

15、的神秘主义思想。相较而言,因中国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的主流价值取向,神秘主义文学在中国虽不成完整的诗学体系,而依然可谓渊远流长:自文学源起之一系列瑰丽奇幻的神话传说到魏晋时期记录灵鬼怪异的志怪小说都堪称杰作,还有唐传奇、宋话本、元代戏剧、明清神魔小说等都有以神秘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进入科学理性成为强势话语的20世纪,中国开始请进“赛先生”进行“祛魅”2。“祛魅”的首要内容就是祛除神秘主义观念。 “五四”以来,以鲁迅作品为始的现代小说启蒙民众的主要内容就是启发民智,消除愚昧与迷信,宣扬科学思想,祛除深藏在民间的鬼神信仰。五四时期移植和模仿19世纪末现代西方神秘主义思潮的现代戏剧和初

16、期象征诗潮,到了20年代末期在水深火热的国内现实前幡然醒悟,自觉倒戈相向了。祛魅的激情直至在四十年代巴金、赵树里等的小说创作中闪耀,甚而至80年代韩少功的小说,依然可见其遥远的呼应。 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当代中国文人在经历短暂的二次解放的狂欢后是冷峻的民族自省:现代纪元里,原有的统一权威和真理分崩离析,人欲何为,文学欲何为?他们开始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整个世界,树立了世界文学的目标,欲求得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整个80年代文学急剧的不安逆反心理使得当代文人们在横向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中国文学尚没有建立在一个广泛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没有一个强大的独特的文化限制,大约是不好达到文学先进水平这种自由的,同样也是与世界文化对不起话的”3,向传统纵向继承的意识使得“寻根”迅速成为一股热潮,传统精神的复苏与回潮让作家们1 美.桑塔耶纳.美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86页 2 “祛魅”是现代社会学家马克斯.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