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用法应坚守的基本理念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78888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用法应坚守的基本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用法应坚守的基本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用法应坚守的基本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用法应坚守的基本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用法应坚守的基本理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曲 日 海 龙 点符号是表词达意的重要工 I 、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 分。如果标点符号用法有误,就会影响 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信息的交流。最新 法定的标点符号即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所界 定的标点符号,共有16种,包括标号 和点号。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用 来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 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 号、着重号、连接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 时的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 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 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断,同 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 内,有顿号、逗号、分号、冒号4

2、种,表 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编辑是出版物的把关人,书稿经 由他们变成正式出版物,走向社会,从 而对广大读者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 编辑准确完整地了解和掌握标点符号 的用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历史 一 了解标点符号用法演变的 同所有事物一样,标点符号用法 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 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经过 整理的古书,从汉代开始有了“句 读”。句末停顿叫“句”,宋代以后用圈 (o)表示;句中停顿叫“读”,“读”用点 (、)表示,形状类似现在的顿号,但不 作顿号用,只作断句用。“句读”是最 早、最简单的标点,可以说是我国标点 符号的雏形。 我们现在所用的标点符号,主要 是从国外引进

3、的。民国以来,政府发 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共有6次。其中3 次在新中国成立前,3次在新中国成 立后。 最早的一次是1919年国语统一 筹备会第一次大会发布的请颁行新 式标点符号议案,当时发布的标点符 号共有l2种。 第二次为1930年国民政府教育 部发布的教育部划一教育机关公文 格式办法,对14种标点符号用法做 了规范。 第三次为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 的国民政府训令第五百号标点办 法举例及行文款式,要求在公文中至 少使用1930年教育部所颁发的l4种 标点符号中的7种。 第四次为1951年1O月5日颁布 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学习标 点符号用法的指示,颁布了14种标 点符号的用法。 第五次为1

4、990年3月由国家语 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修订发布(标 点符号用法)的联合通知,发布了16 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六次为1995年12月由国家技 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这次发布的 标点符号用法仍然为16种。这是第一 次以国家标准名义发布的,我们称之 为“国标”。 了解了标点符号用法演进的历 史过程,编辑就能正确地看待以下 情况。 1前人标点符号用法与我们不 同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 例如:大家又窃窃私语: 日本鬼 子,什么日本鬼子(刘孟哲荒 岛历险记,-ILl1出版社,1946年,第 6471页) 在20世纪40年代,用“”作人 物

5、对话时的引号,是正确现象。 又如:“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 给你买来了。”(鲁迅阿长与(三海 经) 用法应坚守的基本理念 编辑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 “三哼经”的标点,在鲁迅时代是 完全合理的,因为那时书名可以被看 做是引用的内容而借用引号进行标 点,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初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人 们才逐步用“、()”取代”、“”作 为书名号的规范形式。 那么,在今天的出版物中,如何 处理前人的标点符号用法是编辑无 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以为,可采用如 下态度。 如果要刻意强调前人的标点符号 用法与今天的不同,可照录前人的标 点,或是特别注明了前人著作的版本、 出版时间时也可考虑照

6、录前人的标 点。除此以外,均要按新国标的规定使 用标点符号。否则,就会误导读者,漠 视国家标准的存在。 2在对1995年最新颁布的标 点符号用法进行解读时,要慎用更早 以前的语言材料 由于自1919年以来,政府共颁布 了6次标点符号用法的公告,每一次 均规范了书面语的作用,而每一次颁 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与前次相比,均有 所修改。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用 时间较早的语言材料来解读最新的国 家标准,则很容易出错。 如有人以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用 法为例,说明关联词单用且前后语言 单位之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情况 下,关联词前可以用句号。 例如: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 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鲁

7、迅范 爱农) 解读者认为:例句中“因为”前用 句号是正确的,恰恰相反,这种用法不 符合1995年国家标准,不能提倡。我 们不能以鲁迅的那个年代的标点符号 用法来解释最新的国家标准。 较理想的做法是选用标准所管辖 的时间范围或稍前一段时间的语言材 料,如果选用更早时期的语言材料来 解释最新的国标则很容易造成错误, 而且误导读者,以为更早时期的语言 材料可以作为范例。 二判定标点符号用法正误时。 不能以学术观点代替国家标准 1995年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 颁布后,一些学者对国家标准进行了 解读,对于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 的标点符号用法,学者们也进行了探 讨,有些观点针锋相对,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

8、有理,让外行人难辨是非。 如何看待专家们的解读及他们的 学术观点?笔者以为,一方面,作为编 辑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因为解读和学 术争鸣可以深化我们对标点符号用法 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判断书稿标点符 号用法正误时,我们要回归到国家标 准,以国家标准作为判断正误的依据, 各种解读标点符号用法的出版物只能 作为参考,不能当做标准。 1一些有争议的用法,只要能 在国家标准中找到依据,就不可轻易 否定 如顿号和逗号在一定情况下可以 互换使用,编辑在改稿时,就不要非此 即彼。 逗号与顿号是两个不同的点号, 它们各有自己的使用领域。在很多场 合,顿号和逗号不能互相换用。比如, 在对仗比较整齐的词语之间应选用顿

9、号,在语气连贯的词句之间一般也合 适用顿号,在并列成分较多并且分别 在不同的层次上并列的句子里,宜分 别用逗号和顿号区分开来。 由于逗号和顿号都是表现句子内 部词语之间的停顿,只是顿号强调所 停顿的词语是并列的,这就为两者的 分野和在有些情况下的换用提供了可 能。比如,中文数字“一、二、三、四”等 术一ql, 的后面是否一定要用顿号,不用逗 号?似乎一直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看 到,这些数字后面用逗号的情况也越 来越多了。反之,在“第一、第二、第 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习惯上用 逗号的地方,现在也常见到用顿号之 例,是否一概斥之为错误,也是值得 考虑的。 另外,对待一组并列的名词作主 语,

10、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还是顿号,说 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 28条列举逗号误用的5种情形第一 种时说: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 顿号,而误用了逗号。 例如:笑声,歌声,嬉闹声,响彻了 山谷。(前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第3 个逗号应删去)(见新闻出版行业质量 管理与标准化系列图书作者编辑常 l 03 用标准及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 、 2006年版,第598页)0 按照这个说法,这里应该改用顿 号。但是,我们在另外的场合见到,同 若 样的情况却用了逗号。 ; 例如: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 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许多 器 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徐迟黄山 兰 0 记

11、) 这个例句,林穗芳在所著的标点 呈 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 旺 年版)中把它作为逗号的正确用例。它 与前例结构相同,用的是逗号不是顿 号,可见在这样的句子里,逗号和顿号 其实是可以互相换用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某些著名语 法家的同一本专著,乃至同一文、同一 句中,也存在着逗号和顿号的互用例 句。例如:粤语,客家话,吴语,少数 北方话(20),少数湘语,多数赣语无 区别。(吕叔湘语文常谈,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90 页)八种方言是:北方话(从前叫做 “官话”)、吴语、湘语、赣语、粤语、客 家话、闽南话、闽北话。(同上,85页)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法 家,对标

12、点符号用法深有研究,他在 这里互用顿号和逗号是有充分的理 由的。 2凡国标中没有明确规范的部 分,我们要尊重书稿作者的标点符号 用法 (1)书名号之间要不要加顿号的 问题 有的认为,读到书名号时,自然 会有停顿,故两个书名号之间不用加 标点。例如:吕叔湘、李荣、许嘉璐等 为顾问,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联合出版的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四书”的解 释是:“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 学中庸两篇加上论语孟子合 称四书。后来与五经合起来成为儒家 的主要经典。”大学中庸之间, 论语孟子之间没有顿号。 有的却反对这种用法,认为书名 号只是标号,只表示书名,不能表示 停顿,所以要加顿号。例

13、如:中国社会 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 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第1294页对“四书”的解释是: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种书,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种书 名,在书名号之间都加了顿号。 有人提出折中的看法,称“书名 号连用时,中问一般不用顿号;如果 作者愿意用上顿号也不算错” 。 (2)省略号前后要不要加点号 前后都不用 “那种扣子并不贵”郁容秋 只说了半句,就噤了声。(毕淑敏女 人之约) 前面用而后面不用 儿子张丰毅的儿子今年16 岁了,(大众电影2004年1O 月号(上) 后面用而前面不用 她很兴奋,一面走一面想:“有婚 姻法就有我的路。活着不做喻家人, 死了不当

14、喻家鬼。” 关于省略号和点号的搭配使用 问题,有人主张为了简洁起见,少用 或不用点号为好;也有人认为为了分 清结构,要尽量使用点号。 类似情况还有破折号和点号 的搭配使用问题,引号与引号之间 要不要加顿号问题都有不同的学 术观点。 上述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未 加规范,书稿作者的用法不尽一致完 全是合理的,编辑不可凭主观之见随 意更改。遗憾的是,某些编辑并不了 解这些,他们在审稿时,将书名号之 间的顿号,将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全部 删掉;在新闻出版部门组织人员审读 出版物时,个别专家将书名号之间的 顿号,将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全部算成 是错误,结果引起了著作权人强烈的 反应。 总之,标点符号用法是一门

15、学 问,值得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标 点符号用法的规范化与异化、如何看 待无标点文学作品、顿号能否不用等 等。本文只探讨了编辑学习和使用标 点符号用法时应坚守的两个最基本 的理念,期盼编辑在审稿时克服对标 点符号用法的片面、机械地理解与运 用,提高书稿的审读水平。回 参考文献: 1】范剑华略说书稿审读中的 逗号问题J中国编辑,2009(5) 【2苏培成标点符号实用手册 (增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社) 术论文的标题是概括和揭示论 丁文内容的,是论文的名称或标 志,也是“读者窥视整篇论文的窗口 和检索论文的标志”lII。作为传播作 者学术思想的基本点,它是论文的 “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拟 定的论文标题是否贴切、清楚,影响 论文的选材与内容涉及的范围,以及 论文的写作方式和深度,还直接影响 它是否能成为读者查阅的资料或参 考的文献。因此撰写一个好标题对于 论文写作关系重大,什么样的标题才 算是好的呢?“好”有两层意思,一是 拟定的现状分析 语言类学术论文标题 一齐昆杨雪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