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788553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5~9章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宗教建筑1 佛教 东汉初期 来到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 白马寺 。 “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 解释 )2 佛寺划分为 以佛塔为主 和 以佛殿为主 的两大类型佛塔:东汉洛阳我国首座佛寺白马寺,北魏洛阳的永宁寺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木构件建筑是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佛光寺大殿3 山西五台佛光寺 : 位于台南豆村东北约 5km 的佛光山腰。 大殿面阔七间, 进深八架椽 (清称九檩) , 单檐四阿顶 (清称庑殿顶) 。 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 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 ,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 “ 金厢斗底槽 ” 。柱身都是圆形直柱 ,仅上

2、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角及生起。4 斗拱中之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补间铺作很简洁,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而是在柱头枋上立短柱,柱上内、外出双抄。5 梁架 分为天花下的 明栿 和天花上的 草栿6 河北正定隆兴寺 ,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摩尼殿 建于北宋皇佑四年, 面阔长七间, 进深也是七间。 重檐歇山殿顶 , 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转轮藏殿 , 将中列内柱向两侧移动, 使与檐柱组成六角形平面。 这种改变柱子位置的方式,在宋,金常用,移柱造。上下层柱交接采用插柱造,平座檐柱与下层檐柱交接采用缠柱造。7 天津蓟县独乐寺 ,山门面

3、阔三间,平面有中柱一列,如宋营造法式所谓的“ 分心槽 ” 。观音阁 位于山门以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 2 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用 九脊殿式样 。平面为 “ 金厢斗底槽 ” 。8 山西大同善化寺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四阿顶。平面用减柱造。9 佛塔:分为 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 , 密檐塔 , 单层塔 , 喇嘛塔 , 金刚宝座塔; 小乘佛教的佛塔楼阁式塔: 是仿中国传统多层木构架建筑的。如汉末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如山西应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是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之木塔。塔身平面八角形,底径 30 米,高九层(外观 5 层,暗层 4 层)

4、,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 1m 的土坯墙内。 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所谓的 “ 副阶周匝 ” 。 内外柱的排列 “ 金厢斗底槽 ” 。 全塔共有斗拱六十余种。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西安大雁塔现存唯一最古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密檐塔 底层较高 ,上施密檐 515 层, 大多不供登临眺览。 隋唐多为正方形, 辽金多为八边形。辽金在塔基和底层装饰十分华丽。如 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 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 塔平面为 12 边形, 有密檐 15 层。密檐式河南登封法王寺塔,西安小雁塔单层塔 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河南安阳宝山寺

5、双石塔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山西平顺海会院明惠大师塔喇嘛塔 分布在西藏,内蒙北京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金刚宝座塔 是在高台上建塔 5 座,塔为密檐塔或喇嘛塔。北京正觉寺塔,寺在西直门外,它是在有须弥座和 5 层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 ,再建 5座密檐方塔。中央 13 层,四边 11 层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山西平顺海会院明惠大师塔。 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1 在文明社会初期,人们把自然环境只看做是打猎,渔樵,游娱等物质生活享受的场所。2 汉代:长安西郊的上林苑最大,是皇帝的猎场。汉末至南北

6、朝,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3 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 , 也是由物质认识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理景的普及化 2 园林功能生活化 3 造园要素密集化 4 造园手法精致化 (唐宋时期,随着山水诗文的发展,造园风格趋于精美。明清时期,造园风格趋于繁密,精致,理景手法丰富娴熟)4 清代帝苑的内涵:一部分是 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一部分是 供游乐的园林 。5 清代帝苑理景的指导思想是 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 。 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 把全园分成若干景区,每区布置不同趣味的 风景点 和 园中园 ,尤其是江南一带的

7、优美风景6 计成著园冶一书, “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1 须弥座 :由佛座演变来,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2 如意踏步: 踏步中,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称为“如意踏步” ,一般见于住宅或园林建筑。3 礓礤 (慢道)是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城门慢道 1:5 4 辇道 (御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5 开间: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 ,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 “ 通面阔 ” 。建筑的开间数在汉以前有奇数也有偶数的,

8、汉以后多用十一以下的奇数。民间建筑常用三、五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五、七开间,十分隆重的用九开间。十一开间的建 筑实例 :西安唐大明宫含正殿、麟得殿遗址,北京清故宫太和殿6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 :正中一间称为 明间 (宋称当心间) ,其左右侧的称 次间 ,在外称 梢间, 最外的称 尽间 。九开间及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7 步 :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 “ 步 ”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 “ 通进深 ” ,亦即前后檐柱间之水平距离。有时则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 “ 通进深 ” 的,简称为 “ 进深 ” 。8 生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

9、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称为“生起”9 侧脚 :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 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 8 1000,而脚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10 都柱 :秦汉宫室 遗址与崖墓中,有的于厅堂平面 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称为 都柱11 山西五台唐佛光寺大殿使用“ 金厢斗底槽 ”式内,外两圈柱,12 满堂柱式 :大明宫麟德殿13 单槽 : 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 朔县崇福市观音殿,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14 双槽 :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15 分心斗底槽 :在门屋建筑中,用中

10、柱一列将平面等分。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16 移柱造 :宋,辽,金,元建筑将若干内柱移位。17 减柱造 :宋,辽,金,元建筑减少部分内柱。18 副阶周匝 :在主体建筑以外另加一圈回廊19 斗栱 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 斗 、升和矩形的 栱 、斜置的 昂 组成。斗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 , 大体可分为 外檐斗栱 和 内檐斗栱 二类 。 从具体部位又分为 柱头斗栱 , 柱间斗栱 、 转角斗栱 ,另外还有 平坐斗栱 和 支承在檩枋之间的斗栱 等。 (这里所谓的铺作,是指一组斗栱而言)20 栱 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斗栱用材分为 八 等。宋代将 “ 材 ” 的高度划分为十

11、五分,宽度为十分,上下栱间距离称为 栔 ,高六分 ,宽四分 ,单材加上栔 ,谓之 “ 足材 ” 。21 跳头上置有横栱的叫 计心造 ,不置的叫 偷心造22 昂 :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23 推山 :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 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 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24 收山 :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目的为使屋顶不过于庞大25 梁的外观可分为直梁和月梁26 叉柱造 :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27 缠柱造

12、: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 (天津蓟县辽佛宫寺释迦塔 ) 28 通柱(永定柱造) :正定隆兴寺慈氏阁(金代)内柱29 屋顶类型:庑殿 ,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单檐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又称五脊殿,宋称四阿顶歇山 :等级仅次于庑殿。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两建筑做丁字相交的,其插入部分称为抱厦悬山 :是两坡顶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形式。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以外。庑殿 歇山 悬山 硬山 攒尖 单坡 平顶30 檐口曲线 :汉代没有,唐佛光寺大殿有檐口曲线。宋营造法式有,元代檐口恢复平直,仅末间至屋角才有起翘。 檐口曲线的形成是由于檐柱逐间生

13、起的结果。31 屋面曲线 : 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 汉代文献中有 “反宇向阳” 。 屋面曲线利于雨水宣泄,为室内争取更多阳光,屋面外形变得更加柔和秀丽。30 平 :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粱下用天花枋(宋称平棋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31 平棋: 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格和木板, 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案的纸, 后代用较多。32 藻井 是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方,矩,八角形,圆形,斗四和斗八形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大木作 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 柱,梁,枋,檩,斗栱 等。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 大木大式 和 大木小式殿式建筑 :使用斗栱的大木大式建筑称为殿式建

14、筑。一般用于 宫殿、庙宇、官署,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 511 间 ,进深可多至十一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瓦屋面,兽吻和斗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大木小式建筑 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 35 间,通进深不多于七檩,大梁以五架为限。 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 不用琉璃瓦和斗栱。 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为标准。清代彩画 的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 梁,枋 上。常用的有 和玺 , 旋子 , 苏式 三大类。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 ,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在箍头处用有坐龙的盒子,藻头用齿形衍眼及降龙 ,枋心用行龙。主要线条及龙,宝珠等用

15、沥粉贴金。主要以蓝,绿底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案。旋子彩画 :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如一般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处。主要特点: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的旋子。苏式彩画 :一般用于住宅、园林。箍头多用联珠、卍字、回纹等。枋心称为包袱,常绘历史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基本不用金。名词解释三朝五门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 、 “ 诸侯三门 ” 。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 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月梁 : 天花下面的明栿。 为柔美的效果 ,

16、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曲线。 虹梁 (汉) , 月梁 (宋) 。天宫楼阁 : 用小比例尺制作宫殿楼阁木模型, 置于藻井、 经柜及佛龛之上, 以象征神佛之居,多见于宋、辽、金、明的佛殿中。勾阑 :即木制、石制的栏杆乌头门 :两门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可透视门内外。柱顶套瓦筒,墨染。横木上常安日月板。此门用于官邸及陵墓,祠庙之前。平坐 :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于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四阿屋顶 :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生起 : 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 2-12 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 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 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建筑无角柱生起。当心间 : “心”即中心。 “当心间” 、 “心间”即建筑物的中间一间。华栱 :宋式斗栱上外跳之栱。抄 : 宋代斗栱出一跳华栱称为 “一抄” , 或 “出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