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67406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水平试题及答案十三说明:1试卷6页,答卷4页,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50分。3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 字笔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一、基础(3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1)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莲是高洁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来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4)种 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2、(5)完整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fng shu ( )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2)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 fn tin yng ( );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3)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yn b( )树下的幽花芳草。(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ng xng jin ch ( )。3语言运用(8 分 )(1)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 不 管 气 候 条 件 和 地 理 条 件 都 极 端 不 利 , 登 山 队 员 仍 然 克

3、 服 了 困 难 , 胜 利 攀 上 了 顶 峰 。 (把“不管”改为“尽管”)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关键”一词太绝对,要把“关键”改为“重要因素之一” )C.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句中“阅读”一词与 “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D.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贵昂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 (事实上,不是“诱惑”“无法” ,而是“现代人” “无法” ,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2)从 A 组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 B

4、 组修辞手法中至少选用一种,写一段话,描写某人的神态动作。 (4 分) A 组备选词语:惬意 蹒跚 茫然 聆听 凝重 细细打量 闲庭信步 无地自容B 组修辞手法:比喻 夸张 对偶 排比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6 分)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材料二: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1)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 请用一句话概括。 (3 分)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5、。 (3 分) 二、阅读(6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一)伤仲永(16分)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6、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未尝识书具/乡书何处达 B余闻之也久/不 能称前时之闻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以为是 D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7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B.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其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仲永天资过人,以烘托“不使学”的严重后果,表达作

7、者惋惜之情,使读者警醒。C.本文先抑后扬,跌宕多姿。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让人才受于人 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本文语言精当,言简意丰。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8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你引用文中原句说说后两个阶段的情况。并用自己的话分析方仲永最后如同常人的原因。 (4 分)(二)大自然的浪费(14分)庞启帆我们的头脑似乎天然地反对浪费,在这方面,我们人类是自然界中比较独特的物种。在动物界,哺乳动物繁育的后代数量最少;于是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保护每一个幼体,以使它能长大成年。每个人类

8、个体的死亡都是一个悲剧,因而,生者有时永远也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而 且,我们认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因而我们心里反对浪费的道德感高度强烈。对被丢弃的玩具或者没吃完的食物,我们觉得可惜。有时候这种感觉挺有道理,因为我们明白浪费会造成较高的社会成本,但很多时候,我们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那哺乳动物的大脑就是这么设定的。 然而,自然界的其它物种可不是那样。一条雌性金枪鱼在一个繁殖季能产 1000 万个受精卵,但大约只有 10 个受精卵能成功孵化并存活至成年。也就是说 ,每一尾金枪鱼活下来,就有 100 万尾其它的金枪鱼死去。 可那是有充分理由的。大自然浪费生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命。它不断令

9、 DNA 发生突变,虽然失败无数次但仍不放弃,就是希望最终有某种新的 DNA 排序胜过老的排序,使物种进化。换句话说,大自然总是通过杀死大多数的方式来测试它的创造之物这是一场“充满血腥,胜者为王”的残酷战斗,它决定了繁殖优势的归属。大自然如此浪费,是有根据的:数学家公认,充分探索“可能性空间”的最佳策略就是“随机尝试”。假设一片沙漠里只有两个池塘,而且还相隔很远。假设你是生长在其中一个池塘附近的植物,你有两种繁殖策略。一种是把种子播在自己的根附近,这样它们就有相当大的机会能够找到水源。不可否认,这种策略比较安全,但很快就会导致池塘边拥挤不堪。另一种策略是让种子随风飘送。这种策略意味着差不多所有

10、的种子都会在途中死去,但只有这样才能有个别种子找到另外那个池塘,生命才能在一块新的、也许更肥沃的土地上繁衍。从数学家所说的“局部最大值”拓展到“全局最大值”的办法,就是不断探索大量无果而终的最小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浪费,但最终还是值得的。科幻作家考瑞多克特罗把这称作“像蒲公英那样思考”。他说:“从蒲公英的观点来看,单个种子甚至大多数种子落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一个春天,每一条路的每一处裂缝都会长满蒲公英。由此可见,蒲公英并不是只想照顾某一个后代,而是在种子离巢之时,将它小心地送到最好的成长环境里去,以使其能世代繁衍下去。也就是说,蒲公英只想保证用光每一个繁殖后代的机会!”这就是大自

11、然善用浪费的办法:不计较大量地播撒种子。一下子撒那么多种子出去,让人觉得是错误的,甚至是疯狂的,但这正是利用过剩资源的正确方法。9.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明其作用。(5 分)10. 根据 两段内容填空:文章首先提出 然后再 ;最后得出 的结论。(5 分) 11.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大自然不计较大量地播撒种子,这正是利用过剩资源的正确方法。B大自然浪费生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命。C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自然浪费是值得的。D人类应该向大自然学习,转变节俭的思想意识。(三)那些雪,那些暖(20 分)来源:学,科,网 Z,X,X,K丁立梅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12、。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的让人恐慌。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静如荒岛。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 “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束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我的

13、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随着他的走动,白瓷缸叮当作响。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聪明,知道趁火打劫呢,准是高价来卖什么吃的了。近了。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贴在车窗外。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他跟司机嘀咕了两句,司机一脸是笑,赶紧把他让上车。他歇下担子,揭开挑来的铅桶,里面热腾腾的,竟全是生姜红糖水。他

14、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 ”一车人,都喝了他的生姜茶。一车人的心,都被他的生姜茶烫暖了。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一车人目送他走远,眼前困住他们的雪,也变得可爱起来。一瓷缸姜茶的温暖,从此留在他们心上。看报,看到河北唐山市 13 个农民的事迹。南方雪灾,让他们坐立不安。他们自掏腰包,自发组成一只抗灾抢险队伍,于大年三十这天,千里迢迢奔赴受灾最严重 的郴州,冲到抗灾最前线,吃尽辛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 62 岁,年龄最小的,仅 19 岁。他们的理由,简单而

15、朴素: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帮了他们的,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这世上,真诚的付出,从来不会落空当你送出了你的温暖,总有一天,它会带着他人的体香,重又回到你身边,慰藉你的寒冷和困厄。(选自扬州晚报)12.文章记叙了“有关雪有关温暖”的三个故事,请你概括。(6 分)1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的妙处。(4 分)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14.试结合第两段内容,具体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 (6 分)1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文章通过三个故事告诉我们:身处这个世界上,我们应怀一颗感恩之心生活,学会付出爱。B.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突出停电后城市和楼梯的恐怖,反衬那束手电光芒给人带来的别样的光明和温暖。C.文中的第二个故事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了那位农民乐观向上的高尚情操。D. 文章的结尾处是本文的“点睛”语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