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67402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汝州市逸夫小学 平晓飞小学语文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小学教育无疑是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而语文则是支撑人才大厦的奠基柱石。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将制约着他工作学习的成败、任务完成的好坏、活动能力的大小。而小学语文恰好是百科之母,因而小学语文的奠基作用就更显重要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小学语文这块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奠基石,使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蓬勃发展,接下来就与诸位同仁一起探讨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上的几点粗浅看法:一、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

2、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2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

3、”,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

4、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实到位。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要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当前值得反思的是,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 。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三、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3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

5、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四、创设情感教育氛围,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又尊重学生

6、的独特体验。在课堂上,我们要着重抓了三点: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具体形象和动作把教材内容情境化,并且展示出来,再现情境,让学生目睹这些具体内容的情景,体验感受课文内容的情感,然后通过情感交流,表达其情感的丰富性,充分发挥教材内容固有情感的感染及教育作用。如: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找出课文中富有表达情感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来诱发学生的情思,通过课件播放或图画予以情境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目睹,去探讨,去发现,去体验其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带着愉悦欢快的情感基调去积极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语4言文字的熏陶中引起与作者的情感共

7、鸣。二是在文本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把在备课中与文本的对话的体验过程转化成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过程,并作为学生自主体验的借鉴,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觉探究,在学生自己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老师予以点拨,引导,并组织讨论。三是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自主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安排“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反复体验,为“有创意地阅读”打下基础,老师首先入情,进入状态,披文入情,带领学生进入“情感角色” 。苏霍姆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 ”教师面对活泼好动反应敏感的学生,使他们听懂,愿意听是一

8、个起码的条件,还需要运用情感的独特作用,让他们乐于听,听得情趣怏然,所以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不仅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更从心灵深处弹击出情感的华彩乐章。如白杨一课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的挺秀,孩子的天真,爸爸的深情,赞美了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联系起来,当学生对“爸爸”产生敬仰之情时,教师以激昂有力的教学语言总结:“高大的杨树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是啊,祖国的边疆广阔无边,需要一代一代有理想、有知识的人去开发,我们相信孩子们会在边疆茁壮成长,祖国边疆的建设后继有人,我们衷心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这样的结语充满了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5教

9、学效果得以升华,课虽说完了,但情未了,白杨的形象将永远印在学生的心灵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的,其中“情感态度”是课程目标设计之一。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 “培养语感” , “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就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文本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情感价值和创新价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感受祖国语文的博大精深,去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无穷,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达到健全人格之功效。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它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新改革,勇于探索,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