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66013 上传时间:2017-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我国电化教育专家南国农先生在电化教育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文中曾指出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是三化教育,即信息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 ”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素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展的教育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传播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性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 。 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本文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内涵,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

2、力的现状以及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内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除了具有一般性信息技术的内涵外,还具有直接指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职业独特性。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独特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主要指应用技术层面上的计算机技术。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信息能力。 第一、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 、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 第二、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主动地多途径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感知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第三、处理信息的能力

3、,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记忆、表达信息的能力。 第四、创造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创造思维、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 第五、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用恰当的符号把对学生有益的信息进行译码、编码与改造,使表达信息的符号简洁、流畅、鲜明、易懂、富有感染力和个性特色。 第六、发挥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教学的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和教学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的信息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信息协作能力,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协作途径和工具开展广泛的信息协作,能与外界建立经常的、融合的、多维

4、的信息协作关系。 第八、信息免疫能力,具有避开不良信息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和干扰能力。 围绕这几种能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基本操作技能,即多媒体,网络及网络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层面,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信息时代的教师,首先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掌握自己面对的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第二层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这是一个提

5、高的层面,即中小学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第三层面:在中小学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产生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这是教师信息技术提高的最高层面。 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 鉴于以上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标准,笔者走访了一些中小学的教师、校领

6、导以及学校的学生(走访的学校是五所小学、四所初中)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情况,结果很不乐观,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元,尤其是一些农村的中小学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简直一片空白,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 从教师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老师尤其一些中老年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即使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他们也不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条件好的学校即使老师能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即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

7、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师基本信息能力不足 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及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的实施,在思想上一些教师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并产生了掌握信息技术的想法和热情,然而在各级各类学校,由于教师的年龄,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所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基本信息能力存在差异。条件好的学校,一些年轻的教师已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能满足上述的要求,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在基本信息能力方面则很难达到要求。而在一些乡镇的学校,虽然一些年轻的教师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8、,但由于经费、师资以及硬件环境的制约,很少有教师得到正规的培训,即使参加过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的老师,由于受条件所限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3) 教师教育信息的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有条件运用信息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仅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他们只是从网上搜些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的课件,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手段,什么时候应使用这些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手段等,缺乏明晰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应用中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