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5758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1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解题方法》ppt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词曲赏析的解题方法 1、体味诗歌的遣 词。 应从 诗歌语言的 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2、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 所谓 “ 意 ”,就是作者的主观 情思 ;所谓“ 象 ”“ 境 ”,就是诗中的 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3、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 扣住答题点 : 1、从 关键词语 上着手 ,如 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2、从 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 上着手 ,分析 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 修辞方法 (

2、比喻、拟人、夸张)和 表达方式 (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 背景 资料入手 ,准确 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 情感倾向 和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 ,把握 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 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 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6、从作家的 风格 (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 语言特征 (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 一要注意 题目 ,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 从军行 、李白的 越中览古 送孟子浩然之广陵 、杜甫的 春夜喜雨 等等。 二要注意 作者

3、,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乐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 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 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1试从该诗 色彩角度 简要赏析。( 2分) 2请说说“白雨

4、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 妙 处。( 2分)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的青、雨的白、水的碧蓝,浓墨重彩的勾画出雨前、雨中、雨后的美景。 2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 形象而富有动感 的 比喻 ,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理解“跳珠”在本诗中的比喻义及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即可)( 2分) 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

5、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运用 修辞手法 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分) 1、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之情。 (或者包含了词人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 1分) 2、对偶。句式整齐,“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借代。用“八百里”代牛,“五十弦”代乐器,语言形象,文笔简练,内涵丰富。 (回答出修辞手法 1分,作用 2分。共 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

6、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 。( 1分) 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2分) 植物的变化 描写 季节 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分) 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分) 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3.“行”字为线索 (答“春行”也可 ), 早春美景”, “ 争 ”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 几处 ”照应“ 早莺

7、”,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 “乱”“迷” 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 繁多 、草的 柔嫩 ,“ 渐欲 ”、“ 才能 ”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 勃勃生机 。( 2分) 望 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 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趋年华。 1. 苏轼 ,号 。( 1分 ) 2. 请 从 “情”和“景”的角度 对这

8、首词作一赏析。 3 联系全词,从 形式和内容的 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4分) 有“居士”二字不得分)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3 . 两 句诗在形式上是对仗(或对偶),具有美感(或韵律感) ( 2 分 );在内容上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思乡感伤之情,却又能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心态( 2 分) 。 使 至塞上 王 维 单车 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 题材 特点。(

9、 2分)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 2分) 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 意境、情感、修辞、炼字 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4分) 1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的“边” “属国”“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 边塞 诗 ( 2分) 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 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1分) 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

10、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 ( 1分) 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 1分)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 ( 1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陶渊明是 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 _、_的心情 。 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 ?在诗中有何作用 ? 诗在艺术 上情、景、理 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安贫乐道 悠然自得 2、心灵 超脱尘世。诗眼 (

11、关键 )。 恬淡安宁与世无争 。 景 :菊、山、飞鸟、落日 理 :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天 净沙 秋 思 马 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 流水人家 。古道 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分 ) 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 3作者 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 2 分) 4.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 2 分) 【 答案 】 景图 (1分 ) 天涯沦落人 )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分 )(意近 即可 )

12、3、 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一点 1 分,两点满分。意对即可。 2 分) 4 示例: 以乐景写哀情 ; 反衬 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意对即可。 2 分 ) 后出塞 其二 杜甫 朝 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 幕,部伍各见招 。 中 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 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 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1、赏析第二句中“风”字的妙处。 2、从 艺术手法 上赏析此诗。

13、 1、“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 ,从 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2、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 时间 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 图景 。三幅画都用速

14、写的画法,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而且,三幅画面都以边地旷野为背景,通过选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别描摹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暮野行军图体现军势的凛然和庄严;沙地宿营图体现军容的壮阔和整肃;月夜静营图体现军纪的森严和气氛的悲壮。最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叹问和想象收尾。全诗层次井然,步步相生;写景叙意,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 杜诗镜铨 卷三引)。 江 城子 密州 出猎 苏轼 老夫 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 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4分) (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7说说这首词中加线句子的含义。( 2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 典故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2)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意思 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