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5470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 15篇 岳阳楼记 一 、 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百废 具 兴 “ _” 通 “ _” ,意思: _ (2)属 予作文以记之 “ _” 通 “ _” ,意思: _ 具 俱 全,皆 属 嘱 嘱托 ( 知识盘点 2. 古今异义 (1)越 明年 古义: _ 今义: (2)增其旧 制 古义: _ 今义: (3)属予 作文 以记之 古义: _ 今义: (4)气象 万千 古义: _ 今义: (5)则有去 国 怀乡 古义: _ 今义: 及,到 越过 规模 制度 动词,写文章 名词,文章 景物 天气情况 国都,京城 国家 (6)薄 雾冥冥 古义: _ 今义:

2、 (7)至若春和 景 明 2010河南 17( 2)题 古义: _ 今义: (8)微 斯人 古义: _ 今义: 迫近 跟 “ 厚 ” 相对 日光 景色、景物 没有( ,如果没有) 细小 3. 一词多义 (1)观 予 观 夫巴陵胜状 _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 也 _ 景象 (2)阴 朝晖夕 阴 _ 阴暗,没有阳光 阴 风怒号 _ 阴冷,寒冷 (3)极 感 极 而悲者矣 _ 达到极点、尽头 此乐何 极 _ 动词,穷尽 南 极 潇湘 _ 尽,这里有 “ 远通 ” 的意思 _ ( (4)或 而 或 长烟一空 _ 有时 或 异二者之为 _ 或许,也许 (5)空 浊浪排 空 _ 天空 长烟一 空 _ 消

3、散 (6)通 政 通 人和 _ 顺利 北 通 巫峡 _ 通向 (7)和 政通人 和 _ 和乐 至若春 和 景明 _ 和煦 4.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先 天下之忧而忧 原意:方位词,在句中意思: _ 在 之前 后 天下之乐而乐 原意:方位词,在句中意思: _ (2)名词作动词 滕子京谪 守 巴陵郡 原意:太守,在句中意思: _ 忧 谗 畏讥 原意:谗言,在句中意思: _ 在 之后 做州郡的长官 说别人坏话 ( (3)动词作名词 百 废 具兴 原意:荒废,在句中意思: _ 或异二者之 为 原意:做,在句中意思: _ (4)形容词作名词 刻唐 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 原意:贤明,在句中意思是:

4、_ 荒废了的事业指两种心理活动 (即两种心情 ) 贤明的人 5. 重点实词 (1)滕子京 谪 守巴陵郡 谪: _ (2)百废具 兴 兴: _ (3)予观夫巴陵 胜状 胜状: _ (4)浩浩汤汤 浩浩汤汤: _ (5)横无 际涯 横: _ 际涯: _ (6)朝 晖 夕阴 晖: _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胜景,好景色 水波浩荡的样子 广远 边 日光 兴办 (7)前人之述 备 矣 备: _ (8)若夫 淫(霪)雨霏霏 淫(霪)雨: _ 霏霏: _ (9)连月不 开 开: _ (10)浊浪 排 空 排: _ (11)日星隐 曜(耀) 曜(耀): _ (12)山岳 潜形 潜形: _ (13)樯倾楫摧

5、樯: _ 倾: _ 楫: _ 摧: _ 详尽 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冲向 光辉( 芒) 隐没形迹 桅杆 倒下 船桨 折断 (14)薄暮 冥冥 冥冥: _ (15)去 国怀乡 2010河南 17( 1)题 去: _ (16)忧谗畏 讥 讥: _ (17)沙鸥翔 集 集: _ (18)岸 芷 汀兰 芷: _ (19)郁郁葱葱 郁郁 : _ 天色昏暗 离开 ( 批评指责 鸟停息在树上 香草的一种 形容草木茂盛( 容香气很浓)(20)长烟 一 空 一 :_ (2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璧: _ (22)宠 辱偕忘 宠: _ 偕: _ (23)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 求:

6、_ (24)吾谁与 归 归: _ (25)居 庙堂 之高 庙堂: _ 全 ( 圆形的玉 荣耀 一起 ( 探求 归依 指朝廷。庙,宗 庙 _ 堂:殿堂 二、 重点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安居乐业 ),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文: 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3.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 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光线昏暗,气象变化多端。 4.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他

7、们 )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5.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译文: 阴惨惨的风怒吼着,混浊的浪涛冲向天空。 6. 日星隐曜 (耀 ),山岳潜形。 译文: 太阳和星星隐藏 (去 )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迹 )。 7.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 :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之意,担心 (人家 )说坏话,惧怕 (人家 )批评指责,满目萧条的景象,感慨人生而十分悲伤。 8.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文: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9.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

8、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 (以上 )两种心情。 1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三、 问题探究 1. 本文标题为 岳阳楼记 ,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 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用湖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2. 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

9、:天气恶劣才会 “ 感极而悲 ” ,天气晴好才会 “ 心旷神怡 ” 。 3. “ 古仁人 ” 是怎样的一种人?作者借 “ 古仁人之心 ” 表达了什么情怀? 答: 古仁人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借 “ 古仁人之心 ” 表达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的旷达胸襟和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远大抱负。 4. 文章以 “ 情 ” 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答: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忧国忧民 )。目的: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

10、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5. 文中说: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答: 示例: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就可以做到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 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6.“ 是进亦忧,退亦忧 ” 中 “ 进 ” 和 “ 退 ” 各是什么意思? 答: 进:在朝廷做官 (或 “ 居庙堂之高 ” );退:不在朝廷做官,退隐江湖为民 (或 “ 处江湖之远 ” )。 7. 说说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和 “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两句中的 “ 异 ” 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