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9537377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本课课程标准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本课第一目 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重点谈战争的影响。第二目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概况,重点讲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本课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在教学过程中,从目前钓鱼岛问题引发的中日争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文。再通过设置材料和图表分析

2、中日两国不同表现,层层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而且通过分析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日两国表现的不同,为中国战败做铺垫。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简要讲解战争的过程,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增强时代责任感,反对军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显示中方失败的材料,让学生归纳出中国失败的原因;显示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各条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体会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嘴脸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得无厌。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同

3、时第 2 页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以后的课程做铺垫。学习义和团运动,理解特定时代里反抗斗争的需要,领会反侵略斗争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增强爱国意识;但也体现了旧式阶级的局限性,为分析失败原因做埋伏,并通过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对比,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问题上,主要依据前几次战争的分析模式简要处理,主要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与前几个条约作比较,认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

4、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列表比较近代前期的四次侵略战争,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前期的基本脉络,加深印象。总体说来,这一课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对几个条约的比较、两次农民运动的比较、甲午战争的转折意义的分析理解等问题上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而并不是流于表面,也是这堂课的精彩亮点所在,使得这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们今后尤其要注意经验的累积,做到厚积薄发。反思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下面就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反思的:甲午中日战争历来是历史课的重头戏,这篇课文上得如何,可以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所以本人比较认真地去备这节课。从近代中

5、日关系看,中国成了一个反面教材。自鸦片战争开始日本人就满心忧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命运促使他们思考反第 3 页省自己的民族的出路。日本民族有着强烈的的忧患意识和学习意识,面对着中国的落后挨打,他们神经质地向西方学习,然后又近乎神经质地疯狂侵略这个邻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政治制度的落后、清廷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关键。3、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4、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

6、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5、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结合现实中日关系,让学生懂得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和外交关系等,增加历史的现实功能。让学生认识到: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认识到些什么?从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一)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包括:1、整节课准备充分,设计完整,重难点突出,比较成功。2、注

7、重平时的积累,历史视频、言论、图片等大量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恰当的回放。第 4 页3、适时地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 时事链接 环节,批判言论。4、始终保持了自己和学生的感情充沛,使课堂充满爱国激情,是一堂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1、时间比较紧,还存在不够精细的地方。2、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笔记有些困难。3、应更加注意考虑适当取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 反思型 研究型 的教师。反思三:甲午中日战

8、争教学反思纵观本案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习历史紧扣现实,把 知 与 情 的教育视作同等地位,贯穿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以情激趣、以境激情、以情动情、知情相融,获得了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1、以情激趣喜爱与讨厌是人们对事物的外在情感表现,反映了对事物肯定和否定的态度。而往往启发学习之门的钥匙是人的态度,也就是人的情感。正如列宁所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案例一中以冰心的遗憾导入,哭、气、恨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第 5 页用三个学生很容易回答的问题 遗憾是什么? 、 为什么没能写成? 、 为什么哭、为什么气、又为什么恨呢? 启发学

9、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创造的的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和欲望。问题的创设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基础,最后一问起承上启下作用,并且设置了一个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作好铺垫。2、以境激情人们常说 触境生情 ,但历史教材的简约性、综合性强,从而使本来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内容的情境性大为失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历史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多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触 境 方能生情。案例二中,首先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体现出 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平等 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一起 参观纪念馆 ,共同学习、探讨甲午战争的历史。其次,

10、创设了学生与陈水扁、吕秀莲等分子对话的情境,使历史与现实碰撞。这既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与活化,更是通过古今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统一是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必将实现。3、以情动情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案例三中教师用或高亢或悲愤的语言,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甲午战争的经过,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之以图片、文字、影像,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用教师的 情 第 6 页震动学生的 情 。在悲愤的气氛中见识日军的残忍,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高亢的气氛中见识爱国官兵的英勇与壮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11、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4、知情相融案例四留言厅的设置,是历史与现实的沟通,让学生明白 以史为鉴 铭记历史启迪未来 的道理。 是哭、是气、是恨 更是在情感上首尾呼应,在学习了知识以后,情感得到升华。案例五结尾的设置趁热打铁,在学生畅谈感想、情绪激昂的基础上师生集体朗诵诗歌甲午风云,把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在对学生再次进行情感熏陶的同时,强调要牢记历史,获得了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反思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我在指导学生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 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打开一幅 黄海激战 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中日双方战舰在海

12、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接着我点拨: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 快车 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定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第 7 页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这时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 精忠报国 。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 老师,错了,精忠报国不是赐给邓世昌的 。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

13、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 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 程咬金 ,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 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 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

14、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黄海在我国海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邓世昌为什么坚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与战舰共存亡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第三小组考察黄海及朝鲜半岛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事实来告诉同学日本侵略的史实:黄河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朝鲜第 8 页是清王朝的附属国,受清朝保护!第四小组,考察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历史过程,要求把海战中的路线、措施、经过、结果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这样,我更深刻体会了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尤为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