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94948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LYT 1705-200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ICS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 LY/T 17052007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ss rearing and applying 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Hymenotera:Bethylidae)2007-06-04 发布 2007-10-01 实施国 家 林 业 局 发 布 LY/T 17052007I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12 术语.13 人工繁殖技术.14 应用技术.35 放蜂效果检查.46 肿腿蜂在林间定殖情况调查.5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管氏肿腿蜂形态特征

2、 .6A.1 成虫 .6A.2 卵 .6A.3 幼虫 .6A.4 蛹 .6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管氏肿腿蜂生物学特性 .7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管氏肿腿蜂寄主种类和应用 .8C.1 寄主种类 .8C.2 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8LY/T 170520071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负责解释。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北京市生物防治研究推广中心、甘肃省定西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

3、玉双、邱立新、姚圣忠、梅丽娟、董晓波、黄北英、陈倩、宋淑霞、王志勇。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 L.幼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幼虫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蛹为繁殖寄主的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以下简称肿腿蜂)人工繁育技术、林间释放技术和防治效果检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和释放应用。2术语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管氏肿腿蜂 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H

4、ymenoptera 肿腿蜂科 Bethylidae,是多种天牛等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鉴定特征见附录A 。2.2寄主 host能被管氏肿腿蜂寄生的活体昆虫,既是防治的目标害虫,也可是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材料。2.3种蜂 Seed wasps进行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所用的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无翅雌蜂。2.4虫蜂比 Host-parasitoid ratio繁蜂接种时或放蜂时寄主和管氏肿腿蜂的比例。2.5接种 Inoculation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将管氏肿腿蜂放入盛有寄主的容器内,使其在寄主体上产卵的过程。2.6复壮 RejuvenationLY/T

5、170520072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人工繁育数代后的管氏肿腿蜂发生退化的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3人工繁殖技术3.1基础设施实验室、接种室、培养室、冷藏库、贮存室。3.2仪器设备实验室配备培养箱、养虫箱、解剖镜、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培养室配备木质培养架、紫外线杀菌灯、加湿器、冷暖空调、空气交换器、温湿度控制仪、人工气候箱、恒温箱、生化培养箱、温湿度自录仪、干湿温度计等。接种室配备操作台、消毒设备及接种用具。冷藏室配备冰箱、冷藏柜、制冷设备。3.3主要用具及消耗品白色瓷盘、玻璃指形管、培养皿、毛笔、镊子、解剖刀、剪枝剪、饲养筐、棉塞、塑料布、皮筋、消毒药剂。3.4繁蜂寄主健康的青杨天牛

6、幼虫、松褐天牛幼虫、黄粉甲蛹(初蛹期)。3.4.1寄主准备3.4.1.1青杨天牛的采集是在青杨天牛越冬期或当年 1 月2 月,采集青杨天牛虫瘿,带回室内,解剖后获得。3.4.1.2松褐天牛幼虫的采集在幼虫的幼龄期进行,将被松褐天牛危害的枯死木伐倒劈开取虫。采集时尽量使个体之间分离,避免相互残杀。3.4.1.3黄粉甲可以人工饲养或在市场上购买。3.4.2寄主要求繁蜂寄主幼虫应为有弹性、未感病的健康活体。3.4.3寄主贮存3.4.3.1青杨天牛主要是贮存虫瘿,将采回的青杨天牛虫瘿(内含幼虫) 放入编织袋中,堆放在 2 5 冷藏室保存,河北省也贮存幼虫。3.4.3.2松褐天牛幼虫放入-2 3 的冷藏

7、室或冰柜中保存。贮存时间不应超过 180 d。3.4.3.3黄粉甲蛹放在-4 左右的冰箱中保存,贮存时间不应超过 20 d。3.5种蜂准备3.5.1种蜂获得野外采集或引进。3.5.1.1野外采集在野外采集肿腿蜂成虫或剖木收集肿腿蜂的幼虫或茧,带回室内,幼虫或茧放在培养室或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至发育为成虫,温度控制在25 28 。将野外采回的肿腿蜂成虫及培养出的成虫用青杨天牛进行繁育保种。3.5.1.2引种从其他繁蜂单位引进。3.5.2种蜂选择检测的方法是:随机抽取8%10% 的种蜂管,镜检统计有翅雌蜂与无翅雌蜂的数量。当有翅雌蜂的数量超过雌蜂总数的30%时,该种群不宜做蜂种。选择健壮、有光泽、

8、活力强的无翅雌蜂做种蜂,淘汰弱蜂。3.5.3种蜂贮存LY/T 170520073不进行繁蜂时,种蜂贮存在2 5 的冰箱或冷库中。保存过程随时检查种蜂的存活情况。保存时间夏季不应超过180 d,冬季不应超过120 d。3.6防治用蜂的繁育3.6.1种蜂处理将贮存的种蜂取出,进行暖蜂,温度控制在25左右。3.6.2用品准备指形管、棉花塞若干、白瓷托盘、培养皿、毛笔、解剖刀、镊子、塑料筐、消毒用具等。3.6.3消毒接蜂前,培养室应用紫外线等进行消毒,所有用具采用高温或其他方法消毒,消毒24h、换气6 h。未经消毒,不能进行接种和培养。3.6.4虫蜂比应用青杨天牛繁育的虫蜂比一般为23;应用松褐天牛繁育的虫蜂比一般为12;应用黄粉甲繁育的虫蜂比为24。3.6.5接蜂松褐天牛每管1头;青杨天牛、黄粉甲蛹每管4头。用毛笔将蜂种分别按上述比例接入含有寄主幼虫的指形管,塞紧棉塞。蜂种应至少来源于3支以上不同的种蜂管。每天接蜂种结束后,用酒精擦洗用具。3.6.6培养将接种好的指形管放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每日检测,及时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