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36052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绵阳文化产业调研计划2012 级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一班 梁荧津为充分了解绵阳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提升绵阳市文化产业在各个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作为家乡一份子,结合绵阳市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绵阳市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做出全面的调查了解。并分析其现状,一定程度上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绵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1)调研环境绵阳是一座具有悠久文明历史以及民族民间文化和现代文明气息非常浓厚的四川第二大魅力之城。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一座科技城。享有“富乐之乡” 、“蜀道明珠” 、 “西部硅谷”美誉。文化资源开

2、发和利用前景相当广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绵阳市有着诸如西蜀子云亭,李白故里,炎帝故乡等影响深远的文化资源基础,但是文化产业在绵阳依旧是一个较为薄弱的产业,产业贡献对地方经济与社会繁荣的带动仍然有限。国内部分省市倾力打造标志性建筑,系列化开发文化产品,主题公园等,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绵阳相关部门领导深深认识到其形势的严峻性,但是由于绵阳文化产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比如绵阳科技城的文化内涵与主题、标志不突出、不醒目,缺乏文化产业的带动及相关主打产品的支撑,缺乏对资源的系统整合和包装。文化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缺乏标志性的建筑与雕塑,无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广场。与文化相关的会展活动较少,即使有规模也

3、很小。因此如何有效的整合,经营与管理,已经成为发展绵阳文化产业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2)调研目的(1)通过整合绵阳优势文化资源,为进一步加快绵阳文化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从而有效提高绵阳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为绵阳文化产业大型项目开发提供详尽的资料,推动科技城建设取得大突破、大飞跃。(3)调研绵阳文化产业,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为市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4)为研究绵阳文化产业课题提供材料。(5)丰富个人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对家乡的认识与了解,树立个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调研内容调研包括自然遗产资源、文学艺术资源、新闻出版资源、网络文化资源、文化设施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等

4、方面的基本现状,绵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4)调研对象(1)绵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商贸局、旅游局、统计局、各局团等相关职能部门、文化企业管理者及相关文化产业从业者,绵阳中学老师及其学生,10 人左右。(5)调研方法1.二手资料收集与整理(1)绵阳文化资源及产业规划的相关资料1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涵盖新闻出版、包装装潢印刷、书报刊印刷、广播电视、艺术演出展览、电影发行放映、图书发行销售、互联网上网服务、文化娱乐、文化经纪、艺术培训、文物保护、文化旅游等众多行业的多元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印刷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

5、图书发行销售业为代表的一批强势文化产业群体迅速崛起,涌现出七曲山大庙景区、泉丰印务、丰泰包装、绵阳广电网络公司、绵阳市少年宫等一批国有、民营文化产业龙头单位。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市县、乡镇的产业区域布局初步显现。全市拥有电视台 1 家,电台 1 家,广播电视台 7 家,企事业有线电视站 3 家,报刊 18 种,专业艺术创作演出团体 3 个,文化旅游景区 3 个,印刷企业 200 家,图书二级批发企业 10 家,歌舞娱乐场所 678 家,网吧 782 家,其他文化产业单位1900 余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4 年底,不包括数量众多的棋牌、茶园等文化休闲场所,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总资产

6、162873 万元,年总产值 154046 万元,从业人员 29572人,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各市州前列。2、转变观念,实现政策创新全面落实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没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发展将无从说起。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关键性作用,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国外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有许多值得借鉴,如对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我市市委市政府要像扶持高新科技发展一样,加紧制订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要完善并落实支持文化事业和

7、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文化经济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要把握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界限,对属于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文化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属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要逐步从财政支持向政策扶持转变,促其走向市场,激活自身活力。要创新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政策,促进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体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三个转变,即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从以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及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的转变

8、,从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为主转变。二是要完善文化管理手段,加快文化立法进程。三是要进行经营方式与结构调整。四是要改革政府投入机制,从“养人头”为主向“养项目” 、 “养事业”为主转变。五是要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理顺关系。4、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一是要完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开放式的文化人才市场,实现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改革分配制度,突出人力资本作用,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二是要发展术文化传人的培育。三是要大力引进人才。以优势产业积聚人才,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以合

9、作方式招揽人才。5、 用好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我市及周边的文化资源丰富,如李白文化、李杜祠、 江岩墓、报恩寺、七曲山大庙等,这是绵阳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应有目的、有组织地科学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抓准资源中各种有价值的“卖点” ,科学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发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正确处理好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把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两弹一星一风洞”更是我市独特的科技文化产业资源,搞好这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工程对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6、优化绵阳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提

10、高产业竞争力绵阳文化产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之路。运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战略,以地区比较优势为基础,突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优化本地文化企业组织结构: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鼓励联合、兼并等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优势文化企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树立名牌意识,大力创建文化精品。2.调查问卷请对绵阳文化产业进行评价(对选中的部分涂“黑”)编号 题项 个人观点展示1) 请问绵阳文化资源现状如何? 非常好很好一般还好不太好2) 您觉得绵阳市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如何? 高 中 低 适中一般

11、3) 您认为绵阳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景如何? 好 不好难说不好不坏4) 您认为哪个产业更适合绵阳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其他5) 您觉得传播绵阳文化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新闻媒体演出团体其他6) 请问绵阳书画产业发展应该参考什么模式? 复制原创产业链其他7) 请问绵阳演出业应该参考什么模式呢? 国际化品牌化产业链其他8) 请问发展绵阳文化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文化遗产优势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文化需求其他(6)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绵阳缺乏有影响力的地方特产;缺乏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活动,老百姓的文化休闲活动形式单一,与文化相关的会展活动较少,即使有规模也很小。缺少高水

12、平的文艺演出活动;文化创作出版落后;各类名人如知名的作家、书法家、艺术家等很少。绵阳的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不够。如绵阳的各类博物馆举办的活动内容更新慢,宣传少,参观者少。一、发展对策(一)加强文化传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 、好莱坞影视娱乐业及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二)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