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9334158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上海农业科技 2oo75绿肥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季春娟周燕(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为配合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四新”项目冬作绿肥示范推广的实施,根据我县种植的蚕豆,草头两种主要绿肥作物,在 20052006 年设立绿肥还田量试验,旨在探讨高效绿肥作物还田对后茬水稻产量的影响,确定稻茬绿肥的最适还田量及农田化肥减量程度,达到绿肥无公害处理的目的,为走可持续培肥途径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地点与材料试验设在崇明县农技推广中心侯家镇基地,崇明县新村乡新乐村新城 3 队和新村乡新庄村.供试水稻品种为”寒优湘晴”“金丰”,”9746

2、”.绿肥类型为青蚕豆和金花菜.供试土壤为砂夹黄.1.2 试验方法与概况1.212005 年侯家镇基地和新村乡新乐村新城 3 队进行绿肥还田量试验.设绿肥亩还田量为 250,7501250,1750,2250kg 五个处理,不设重复.各小区间设田埂分开,四周设保护行.后茬水稻全生育期亩施氮化肥折纯氮均为17kg.侯家镇基地点前茬绿肥为蚕豆,各处理绿肥于 4 月24 日分别称量均匀还田后耕翻灌水沤制,播前再进行第 2次耕翻,供试水稻品种为”寒优湘晴”,5 月 20 日播种,6月 10 日小苗移栽;施肥方法 :各处理前后期氮化肥施用比例均为 8:2,氮化肥种类以碳铵 ,稻麦专用复合肥和尿素为主.新乐

3、村点前茬绿肥为金花菜,4 月 28 日耕翻压青,播前再进行第 2 次耕翻,供试水稻品种为”金丰”,6 月 7 日直播;施肥方法:各处理前后期氮化肥施用比例均为 65:35,氮化肥种类以尿素为主.其他病虫草害防治,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1.2.22006 年在新村乡新庄村进行绿肥还田量试验.设绿肥亩还田量与 2005 年相同为 2502250kg,5 个处理,不设重复.后茬水稻全生育期亩施氮化肥折纯氮均为 23l(g.前茬绿肥为金花菜,于 4 月 25 日分别称量均匀还田后耕翻压青,播前再进行第 2 次耕翻.供试水稻品种为”9746”,5 月 29 日直播.施肥方法:各处理前后期氮化肥施用比例均为

4、 65:35,氮化肥种类以尿素为主.其他病虫草害防治,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2 结果与分析2.1 产量分析2.1.1 侯家镇点.处理(1)(5)的亩产依次为 413.92,458.45,496.84,562.58,578.17kg,各处理产量随绿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增幅为 2.77%13.23%. 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 Y=393.8345+0.086526x,相关系数 r=0.9772,F 测定值为 128.7124(见表 1).2.1.2 新乐村点.处理(1)(5)的亩产依次为 514.68,526.28,567.48,594.22,642.30kg.各处理产量随绿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呈递

5、增趋势,增幅为 2.25%8.09%. 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 Y=488.1970+0.064636x,相关系数 r=0.9683,F 测定值为 91.5176(见表 2).一l44 一表 1 侯家镇点各处理产量及其结构2.1.3 新庄村点.处理(1)(5)的亩产依次为 501.7,543.6571.1,600.3,582.4kg,处理(1)(3)的产量随绿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增幅为 5.06%8.35%,而处理(4),(5)的产量随绿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减少.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 y=562.82+0.0468x,相关系数 r=0.9171,F 测定值为 15.86(见表 3).表 3 新庄

6、村点各处理产量及其结构2.2 穗粒结构分析从三试点的水稻产量结构看,处理(1)(5)的亩有效穗都随绿肥还田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说明增加绿肥还田量,促进了水稻前期分蘖发生,最终有效穗也增多.同时,增加绿肥还田量可显着改善水稻营养供应状况,能补充水稻长穗阶段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从而促进幼穗分化孕大穗.3 小结3.1 豆科绿肥蚕豆,金花菜鲜草中养分全面,它不仅本身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而且绿肥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合成一定数量的腐殖质,有助于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性质.故绿肥还田量增加,翻压入土后,其养分含量相应增加,对后茬水稻增产作用显着,且水稻产量收稿日期:2007-050

7、9上海农业科技 20075浅谈水稻种子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王顺红(江苏省农垦白马湖农场第八管理区 223216)优质水稻种子是实现持续,稳定增产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搞好水稻种子的防杂保纯工作,提高种子质量,对于整个种子工作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场十几年来水稻种子繁育的成功经验,笔者就水稻种子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作一简单阐述.1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1 机械混杂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播种,收获,脱粒,晒种,运输,储藏等过程中发生人为的混杂,使一个品种的种子中混入了不同植物或水稻不同类型的种子.如不同品种在同一块地上连作,由于自然脱落,可能造成机械混杂;施用混有不同品种的种子

8、或杂草种子而又未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和堆肥;另外,晒场和播种机具清扫不干净也会造成机械混杂.机械混杂不仅直接影响种子纯度,同时还会增加生物学混杂的机会.机械混杂是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在生产中要特别引起重视.1.2 生物学混杂水稻属自交授粉植物,但其自然异交率也达 1%左右,发生天然杂交后 ,异交种子在翌年种植时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不良个体,从而降低原品种的一致性和丰产性,特别是机械混杂严重的品种,杂交退化现象更为普遍.1.3 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不适当的栽培技术,不良的外界环境(土壤,肥料,水,气,病虫害等 )条件,都有可能引起优良品种的变异和退化.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栽培

9、条件下形成的,其优良性状的发育要求一定的环境和栽培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品种的优良种性就得不到发挥,从而导致品种经济性状的变异和退化.1.4 品种本身的性状和自然突变品种是一个性状基本稳定一致的群体,品种的”纯” 是相对的,特别是杂交育成的品种,一般只能做到主要性状基本稳定一致.有些性状还可能发生分离,使杂株增多,造成混杂退化.品种经连年种植,本身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这些变异经自然选择常被保存和积累下来,导致品种混杂退化.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育种单位急于求成,往往把一些表现优异但遗传性尚未稳定的杂交后代材料提前出圃,提交进入区试和推广,如繁种过程不进行严格选择,就会很快出现品

10、种退化现象.1.5 不正确的选择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了解选择方向和不掌握品种特点等原因,进行了不正确的选择,也会加速品种混杂退化.例如水稻选种仅注意穗大,粒重,而对随绿肥还田量的增加而递增.3.2 绿肥茬水稻在适量还田基础上,氮化肥亩用量在本县常规用量 23kg 基础上减少到 17kg,对后茬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在氮化肥用量相同,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的情况下,绿肥还田量的增加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且增产显着,但随氮化肥用量增加,水稻产量与绿肥还田量的相分蘖多少,植株高矮,耐肥,抗病性强弱等因素很少考虑,这样往往会将?昆杂或变异的杂株误选,从而加速?昆杂退化.2 防止混杂退化的措施品种的防杂保

11、纯和防止退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技术性和时间连续性强,涉及到良种繁育的各个环节.必须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制,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种植规划,严把关,重管理,才能控制种子混杂退化的现象.2.1 严防机械混杂在良种繁育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标良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抓住容易造成种子混杂的关键环节,防止品种机械混杂.如在播种时做到”四清”,即品种清,装种用具清,播种用具清,播种田块清;收获,保管种子时要做到”五单”, 即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藏,并由专人负责;在接收和发放良种时 ,要求包装上都贴有完好的内外标签;在安排种子田时要连片种植 ,混杂严重的种子田应淘汰.总之,要在每个生产环节上堵塞一切可能造

12、成机械混杂的漏洞.2.2 防止生物学混杂水稻虽属自花授粉植物,亦需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即空间隔离 20m 以上,时间隔离 15d 以上.繁种单位要实行集中连片种植,以防生物学?昆杂.2.3 严格去杂去劣种子繁殖田必须坚持严格去杂去劣,在品种特征表现明显的时期(一般在苗期,孕穗期,灌浆期),将昆进的杂株,劣株或品种内分离出的异样植株全部拔除并带出田外.此项工作务必在开花前完成,以免开花时的天然杂交引起生物学混杂.去杂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所繁品种不同生育阶段的特征特性,才能准确地做好这项工作.2.4 连续选择其方法是每年在繁殖田中,根据品种的典型性状进行株选和穗选,防止品种混杂退化.2.5 异地换种一

13、个优良品种在某一地区连续栽培多年,往往会造成生活力减退,导致品种退化,通过异地换种,可以避免品种退化的发生,农谚”换种如上粪”,足以说明异地换种的效果异地换种要严把种源质量关,既要考虑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又不要超过品种的适应范围,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的传播.2.6 改善栽培条件在良种繁育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改善栽培条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以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从而繁育出健壮饱满的优质种子,有效防止良种的混杂退化.收稿日期:2006-08 一 l8关密切性下降,超过一定数量(本试验中氮化肥亩用量23kg,绿肥亩还田量 2250kg 情况下)将适得其反,并非越多越好.因此,绿肥还田量与氮化肥用量要做到最佳搭配,既不影响后茬水稻产量,又能达到降低化肥投入,减轻面源污染目的,这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I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