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80320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一年级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调查及教学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联办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中有农村的农民,在村务工的小商小贩,还有在村办工厂打工的外地人。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有一定知识水平人士到半文盲、文盲。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生源中有独生子女,也有多生子女,年龄均为 6 周岁或以上。由于现时我镇学前教育得以落实,为弄清这一年龄段(刚入学时)儿童的认知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及方法,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质量,我对我班今年一年级刚入学的 45 名新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二、针对性调查:我们在开学后第一周学前教育期间时,采用个别

2、谈话的方式,对新生在入学前的汉语拼音认知状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1、按字母的顺序,让儿童认读“b、p、a、 、e”等简单声、韵母,尽量往后读。2、给出一些散乱的字母卡片(如 a、 、eai、ei等) ,让儿童迅速认读出其读音。 3、简单的拼读(如 b-a、g-u 等)。 4、让小学生认读 20 个简单常见的带拼音的日常用字词(如爷爷、电视、红色等)。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按顺序认读声、韵母 40 个以上8 人 占 17.8%; 按顺序认读声、韵母 10-20 个的 30 人 占 66.7%;按顺序认读声、韵母10 个以下 7 人 占 15.6%; 2、迅速认读出散乱的字母

3、卡片 15 个以上的 5 人占 11.1%; 迅速认读出散乱的字母卡片 10-15 个的 12 人占 26.7%; 迅速认读出散乱的字母卡片 10 个以下的 28 人占 62.2%; 3、能进行简单的拼读的 15 人占 33.3%; 不能进行简单的拼读的 30人占 66.7%; 4、能认读 20 个简单常见的带拼音的日常用字词的 12 人占 26.7%;能认读10-19 个简单常见的带拼音的日常用字词的 22 人占 48.9%;能认读 10 个以下简单常见的带拼音的日常用字词的 11 人占 24.4%。三、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今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汉语拼音已有了一

4、定的认知,在教学工作中,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有些新入学的儿童, ,他们自身的汉语拼音认知水平有差异。 首先承认,我们用来调查的测试内容,大部分是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后前半个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儿童已经掌握了一些入学后要学习的汉语拼音内容,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儿童的认知有提前的趋势。但是从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看,发展不平衡,学生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受调查的 45 名儿童中,有 41 名儿童已经上过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幼儿班,约占调查人数的 91.1%,他们已接受了相关内容的简单训练

5、。(2 )与早期的家庭教育相关。凡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较高,反之较低。 (3)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与差异性的规律。 2、有些新入学的儿童,他们自身的汉语拼音认知结构发展不完善。 在调查的过程中以及调查结果都显示,有些儿童在入学前虽然掌握一些汉语拼音知识,但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知识、能力并没有得和谐同步的发展。例如:某儿童口头上能按顺序背出声母表,但他并不能正确地认读出散乱的声母卡。再如:某儿童能正确、熟练地认读出“电视”等字词,却不能正确地拼读出 b-a 等简单字母的拼读。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儿童的汉语拼音知识是从零散的学习中获得的,他们没有接受

6、系统的汉语拼音知识训练,没有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重视结果,重视表面。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 (1)认识汉语拼音的具体发音方法;( 2)掌握汉语拼音每一个字母的正确发音;(3 )提高对汉语拼音的归类、认读、拼读的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低年级学生在汉语拼音知识笔试检测中,往往能得到高分,可是在口语测试中,往往成绩就不理想。我们认为这种分化现象,与学生在低年级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很大关系。低年级的汉语拼音知识(或者说题型题量)的容量并不多,不少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了字母的种类与书写,应付考试当然可以得高分。但没有形成拼

7、读的能力,考试分数的表面现象,掩盖了能力低下的实质,到了要实际进行拼读,或中年级普通话表达能力产生分化是必然的。产生这种分化的原因,一直可以追究到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音,教学他们拼音的正确方法。如果教师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重视学生作业,考试的分数这种表面现象,忽视了儿童拼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中年级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3、汉语拼音认知水平及结构的差异,给我们的教学提出新问题。 这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面对不同水平的新生,如何组织教学,让全体学生的汉语拼音认知水平都得到全面发展。 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

8、的要求和语文课本的内容去组织教学。这样,既能很好地体现汉语拼音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符合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满足那些汉语拼音认知水平已经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否则在入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将要重复学习他们早已学会的知识。对于一年级教师来说,如果处理不好这一矛盾,其结果,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学生因学习进度太快,难度过大,学不会,跟不上,造成畏难的情绪,甚至厌学或丧失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了班级上的“差生” ;另一种情况就是另外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过于简单,轻松,从而养成骄傲自满,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 四、采取相应的对策 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在教

9、学过程中对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采取了以下相应的教学对策: 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变“ 部分发展”为“每个学生得以发展 ”。 我们的调查显示,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在汉语拼音认知方面,已经有了差异,如何让全体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一般按座位编排,4 至 6 人为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在学习心理上,学生的地位相互平等,易于交流。同时能满足全体学生表现的欲望,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的积极性高。例如:学生在认识了字母“a”以后,要学习写母字“a” 。应该说,这一个

10、字母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写,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情况又不一样,有的学生还不会写“a” ;有的学生已会写“a” ,但写得不规范;还有的学生写得很好。教师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写“a” ,提出两个要求, (1)相互帮助,全组都要学会写“a” , (2 )看谁写得最漂亮。学生有了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积极性很高,本来会写“a”的学生,情绪高昂,忙着做示范,写下工整漂亮的“a” ,他们又忙着指导不会写的学生,甚至手把手的教。保证全组学生都学会了写“a” 。 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交往意识,提供生生之间更多交往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和团结互助精神,满足了儿童的表现欲,还便

11、于因材施教,防止产生“差生” ,并能面向全体学生,参与率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1)设计趣味性导入,在兴趣中学拼音。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准备。如采用儿歌或谜语导入,内容简单,有的押韵,

12、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因此,以儿歌或谜语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有趣而生动的好方法。如教学“g”之前,教师朗诵儿歌“小哥哥,爱白鸽,喂完鸽,唱支歌,哥和鸽,乐呵呵!” 教师问:“这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音节? ”从而引出声母 “g”。由此,教师将学生引入了学习的情境。 (2)进行趣味性游戏,在活动中学拼音。汉语拼音是口耳之学,学拼音就是要练口、练耳,反复练习,达到自如运用。这种练习不是蛮练,教师必须懂得学生的学习心理。刚进校的学生,其实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他们往往把学习、游戏混为一谈。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和目的,因而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具有趣味性,以活

13、动和游戏为主。如课间,在每个学生的胸前贴上一个字母来到操场上,围成一圈或分成几圈,按照“找朋友”这个游戏的方法进行活动。每圈请一个学生一边跳,一边寻找合适的声韵母。当他在“找朋友”的歌声中找到朋友时,请他们站到圆圈的中央,大家一起拼读他们胸前的卡片所组成的音节。 (3 )布置趣味性作业,在练习中巩固拼音。拼音是一种技能,因此,单单教给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但如果仅仅是大量地抄写和反复地拼读,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失去兴趣。如在拼音教学时,布置趣味性的练习作业,采用多样的方式,会激起学生浓烈的兴趣,效果良好。A、指导学生用音节写一份课程表。B、鼓励学生用拼音记下

14、当天的家庭作业或通知。、回家给有关物品贴上写有音节的卡片读一读。D、也可以让家长做学生,孩子做老师, “教”他们学拼音等等。 引进诸如此类的游戏练习形式,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心理激情,产生求知、求胜欲,学习不再是负担,不是“要我学” ,而是“我要学”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变“学会”为“会学” 。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学生能否会学, 是造成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形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我们对入学新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的知识能力已经存在着差异,要尽快地缩小差异,其最根本的办法是让全体学生“学会学习” 。让他们在探索未知时,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

15、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让儿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较熟悉的一个拼读诀窍就是“前音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如 b-aba d-a da这样拼读十几次之后,自然成为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开头几个老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这样的拼读方式就像背诵歌诀似的,看起来好像很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练习 b、p、 、f 与 a、 、e、i、u相拼,先反复练习声母与 a 相拼,待练熟了,就可以改为与 、u 相拼,也是由教师领读,到中间由学生自读。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儿童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拼读的技能。 教会学生探

16、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的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学习。 五、试验取得的成效 由于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现象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拼音认知水平普遍提高。程度差的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关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得到展示的机会,进步很快。程度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取精神和独立性都得到了增强,对他们的要求高了,他们“吃得饱” ,主动学习的精神十分活跃。2、整体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由于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要学的积极性就体现在学习中。他们的成绩与去年一年级相比,有所提高。期末时,我们用去年一年级的检测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 2.5%分;优生率比去年提高了 17.6%分。 实践证明:弄清楚一年级入学新生汉语拼音认知的实际状况,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的有效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