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272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课件(38)议论文的结构、语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 (2015荆州 )阅读下面文章 , 回答问题 。 没有 “ 假如 ” , 哪来真知 历史上有 “ 杞人忧天 ” 的故事 , 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 。 但从科学角度看 , 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 , 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 天为何掉不下来 ? 几百年来 , 从 “ 地心说 ” 到 “ 日心说 ” , 再到万有引力定律 , 终于弄清了这个 “ 假如 ” 。 由是观之 , 没有 “ 假如 ” , 何来真知 ? “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 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 ” 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 ,其本身就是个问题 , 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 。 当初 , “ 骨诱导功能

2、” 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 , 被称为 “ 怪异想法 ” , 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 , 潜心探索 18年终于修成正果 , 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 , 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 , 被誉为 “ 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 ” 。事实上 , “ 假如 ” 在没有成真之前 , 差不多都是 “ 怪异想法 ” 。 但 “ 怪异 ” 不等于谬误 , 许多时候 “ 怪异 ” 恰恰是 “ 见人所未见 ” 。 “ 急匆匆地生活 , 来不及感受 ” , 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 。 忙 、 急 、 快 、 躁的生活节奏 , 令 “ 异想 ”“ 假如 ” 的空气日渐稀薄 。 “ 很勤奋

3、, 但缺少想法;会考试 ,但不会提问 ” , 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 。 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 , 项目申请也好 , 立项评审也好 , 都对 “ 马上成功” 更感兴趣 。 今人不愿 “ 杞人忧天 ” , 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 。 在科研领域中 , 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个通病 。 “ 假如 ” 有着诸多不确定性 , 势必有损成功率 , 加之越是 “ 划时代成果” , 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 , 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 ,要追赶时间进程 , “ 杞人忧天 ” 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 。 于是 , 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 , 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 。 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 ,

4、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 , 如果怕失败 , 研究只会原地踏步 。 当务之急 , 是从忙 、 急 、 快 、 躁中解脱出来 , 不被眼前功利所困 。 当然 , “ 假如 ” 不是主观臆想 , 而是从实际出发 , 在归纳和抽象基础上 , 大胆突破已知束缚 , 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 , 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 , 打开另一个新天地 。 宽容和激励 “ 假如 ” , 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 , 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 。 从 “ 假如 ” 到真知 , 离不开反复实证 , 就得多些 “ 一张蓝图绘到底 ”的求索精神 。 自然科学也好 , 社会科学也好 , 都离不开实证 , 没有实证, 就没有科学 , “

5、 假如 ” 也就毫无意义 。 法拉第提出 “ 磁能转化为电能” 的假设之后 , 10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 , 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 。 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 , 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 , 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为假设 , 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 , 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 。 正因为这样 , 越要激励 “假如 ” , 就越需要严惩造假 。 老子有言: “ 凿户牖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 ” 处理好 “ 有之之利 ” 和 “ 无之之用 ” 的关系 , 激励“ 大胆假设 , 小心求证 ” 的严谨精神 , 人才的

6、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 , 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 人民日报 (2015年 05月 04日 04版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没有 “ 假如 ” ,哪来真知? (没有 “ 假如 ” ,就没有真知。 ) 2 文章开头写 “ 杞人忧天 ” 有何作用 ? 3 文中列举张兴栋和法拉第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 由成语故事开篇,激发读者兴趣; 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 没有假如,哪来真知 ” ; 作为事实论据支撑文章观点。 列举张兴栋的例子是为了论证 “ 假如 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 怪异想法 ,但 怪异 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 怪异 恰恰是 见人所未见

7、 ” ;列举法拉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 从 假如 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求索精神 ” 。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 “ 空气 ” 比喻创新思维的环境和大胆假设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这种环境和精神像空气一样平常和珍贵。 示例二: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 “ 异想 ”“ 假如 ” 代指创新思维和大胆假设的精神,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洁。 4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三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 5 读完全文 , 你认为 “ 大胆假设 ” 与 “ 小心求证 ” 有什么联系 ? 试举例阐述 。 示例: “ 大胆假设 ” 是 “ 小心求证 ” 的前提, “ 小心求证 ” 是“ 大胆假

8、设 ” 的保证。法拉第如果不提出 “ 磁能转化为电能 ”的假设,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无数次实验;如果没有 10年间做的无数次实验,就不会发现和证实电磁感应的规律。可见, “ 大胆假设 ” 与 “ 小心求证 ”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 、 (2015宁夏 )阅读下面文章 , 回答问题 。 善于倾听 人际交往中 , 我们最怕也最无奈的就是被人误解 , 而我们常常也会误解别人 。 要不怕误解 , 就要学会交流 , 要学会交流首先就要学会倾听 。 有一位母亲非常生儿子的气 , 向同事诉苦说: “ 我实在是不了解他 ,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 ! ” 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 但仔细一分析 , 就会发

9、现问题 。 这位母亲说 “ 我实在不了解他 ” , 那 “ 不了解 ” 的原因是什么呢 ? 原因是 “ 他太不听我的话了 ” 。 我们想要了解孩子 , 就要去听孩子说话 。 认真去听 , 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 希望什么 , 埋怨什么 。 这位母亲却反过来去做 , 要了解孩子 , 却不去听他的 , 而是要他听她的 , 她当然不会了解孩子 。 所以说 , 我们要了解别人 , 善于倾听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 有人说 , 上帝创造人的时候 , 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 , 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 善于倾听对我们做什么工作都有帮助 。 曾有研究人员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研究 。 因

10、为这批推销员接受了同样的培训 , 业绩却差异很大 。 研究人员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 10%对比 , 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 。 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 , 每次推销说的话累计为 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 10%, 每次累计只说 12分钟 。 很显然 , 说得少 , 自然听得多 。 听得多 , 对顾客的各种情况 、 疑惑 、内心想法自然了解得多 , 就会采取相应措施 , 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 善于倾听 , 还能使你有好人缘 。 为什么 ? 因为一般人喜欢讲 , 不善于听 。 因此 , 他喜欢讲 , 你善于听 , 那当然是一种绝配 。 美国最有影响的人生导师卡耐

11、基 , 有一次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家里做客 , 整个晚上植物学家都津津有味地给卡耐基讲各种千奇百怪的植物 。 而卡耐基呢 ? 听得津津有味 , 目不转睛 , 像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孩子 , 中间只是偶尔忍不住问一两句 。 没想到 , 半夜离开时 , 植物学家紧握着卡耐基的手 , 兴奋地对卡耐基说: “ 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 ” 卡耐基一个晚上根本就没有说什么话 , 只是听 , 却居然获得了“ 最好的谈话专家 ” 的美誉 ! (文 /周士渊有删改 ) 1 本文第 段是如何引出话题的 ?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2 请以第 段为例 , 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 第 段以设问 (自问自答 )的形

12、式,以通俗的语言,进行说理,使人容易接受;本文语言通俗,层次分明,含有丰富的哲理,说理性强。 由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引出议论的话题;点明了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 第 段中两个 “ 津津有味 ” 相同吗 ? 谈谈你的理解 。 4 说说本文第 段所用论据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 5 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 善于倾听好处多。 (意思接近即可 ) 不相同。植物学家的 “ 津津有味 ” 指他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熟识和热爱 (讲得有兴趣、有滋味、趣味等 )。卡耐基的 “ 津津有味 ” 指他善于倾听 (听得投入 )、兴趣浓厚,对对方尊重。 运用了名人事例做论据,论证了 “ 善于倾听,还能使你有好人缘 ” ;具有较

13、强的说服力。 三 、 (2015牡丹江 )阅读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 回答问题 。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晶莹透明的露珠 , 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 。 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 。 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 , 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 。 人 ,也和露珠一样 , 要学会适应 。 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 , 将叶片变成刺 , 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 , 改变了体色 , 躲避了天敌 , 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 , 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 适应一种环境 , 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 。 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 。 在四合

14、院里 , 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 , 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 。 聪明伶俐的她 , 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 。 这种环境 , 给了她创作的源泉 , 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 , 让心不断地飞翔 , 成为最漂亮的露珠 蜚声中外的学者 。 适应一种环境 , 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 , 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 。 到过巴黎的人 , 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 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 , 如埃菲尔铁塔 、 卢浮宫 , 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 。 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 , 品味艺术的神圣 。 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 , 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 。 适应安静的环境 ,我

15、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 , 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 , 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 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 适应 , 需要一个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 , 不胆怯 , 不多疑 , 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 , 拿不定主意 , 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 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 , 她放入贾府 , 处处小心 , 事事在意 , 唯恐 “ 别人家笑话了去 ” 。 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 ,可就因她无法适应 , 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 。 不想适应 , 不代表可以不适应 , 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 , 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 。 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 , 我们就改变自己 。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 不断适应环境 , 学会生存之道 , 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 (选自 作文素材 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 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其作用是什么 ? 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 (观点 )。 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 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