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44647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物理学实验》实验指导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物理学实验实 验 指 导 书机械建筑学院2011 年 10 月实验一 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的内摩擦现象,学会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2、掌握基本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秒表)的用法。二、实验内容 1、将玻璃圆筒装入液体,调节圆筒,使其中心轴处于铅直位置。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内直径 D。用米尺量出圆筒上标号线 A、B 之间的距离 S。2、用螺旋测微计测小钢球的直径 d、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测量,取其平均值。共测试5 个小球,记录测量结果,编号待用。3、用吸棒吸起小钢球,为使其表面完全被所测的油浸润,先将小球在油中浸一下,然后放入玻璃管中。用秒表测出小球匀

2、速下降通过路 AB 所需的时间 t,则v=s/t(5 个小球分别测量) 。4、小球的密度由实验室给出,液体的密度可测定或给出。记下油的温度。5、根据每个小球的数据,按照公式 计算 ,然后求 平均值及其 误差。注意:实验中常用的液体为蓖麻油或甘油。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采用小直径的钢球(钢球直径 1mm) 。三、 实验设备、仪器 1、甘油、粘滞系数实验仪。2、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秒表、钢球。四、实验原理 小球在液体中运动时,将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的作用。这种阻力即为粘滞力,是由于粘附在小球表面的液层与邻近液层的摩擦而产生的,它不是小球和液体之间摩擦阻力。则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小球受到的粘滞力

3、为:f=6rv 其中, 是液体的粘滞系数,r 是小球的半径,v 是小球的运动速度。在装有液体的圆筒形玻璃管的导管 D 处让小球自由下落。小球落入液体后,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 Vg,浮力 0Vg 和粘滞力 f 的作用,其中 V 是小球的体积, 和 分别为小球和液体的密度。在小球刚落入液体时,垂直向下的重力大于垂直身上的浮力和粘滞力之和,于是小球作加速运动。随着小球运动速度的增加,粘滞力也增加,当速度增加到一值 v0 时,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此后小球就以该速度匀速下落。前面说过,式只适用于小球在无限广延的液体内运动的情形。而在本实验中,小球是在半径为 R 的装有液体的圆形管内运动。如果只考虑管

4、壁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则式应修改为: f=6rv0(1+kr/R) 式中 v0 是小球在圆筒内的收尾速度,即达到匀速运动的那个速度;k 是一个常数,其值由实验室给定。由于小球以 v 匀速下降,根据力的平衡方程得:6rv0(1+kr/R)=Vg0Vg 故液体的粘滞系数为:2g (0)/9v0(1+kr/R)=g (0)/18v0(1+kr/D)2r 2d在小球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0 和重力加速度 g 已知的情况下,只要测出小于的直径d,圆筒的直径 D 和小球的速度 v0 就可以算出液体的粘滞系数 。式中各量的单位:g 用N/kg,d、D 用 kg/ ,v0 用 m/s,则 的单位为 N.s/ 即

5、 Pa.s。3m2m1、数据与处理:g=_N.k =_kg. 0=_kg.1g3m3K=_N/m S 测=_ m10表 1 测 D 值( m)310次数 D D D_123表 2 测 D 及 td( m) 、t(s)310编号 1dd d 1tt 12345实验二 三线摆测定刚体转动惯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测量相同质量的圆盘和圆环,绕同一转轴扭转时,其转动惯量不相同说明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有关。2、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3、学习用激光光电传感器精确测量三线摆扭转运动的周期。二、实验内容 1、测定下圆盘对于 轴的转动惯量 J0 和理论值进行比较。理论值公式为:21

6、o圆盘: (D 为直径)28mJ圆环: )(12外内 2、测圆环或圆盘对于 的转动惯量 J,和理论值比较。21o3、验证平行轴定理。将两个直径为 D 的圆柱体,使它们的间距为 2d。D 为圆柱中心轴线与转轴间距离,两圆柱中心连线通过转轴,测得 J 和 J,按公式 计算 值,2md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三、 实验设备、仪器 1、新型转动测定仪平台、米尺、游卡尺、计时计数仪、水平仪,试件为圆盘、圆环及圆柱体 3 种四、实验原理 三线摆是将一个匀质圆盘,心等长的三条线线对称地悬挂在一个水平的小圆盘下面构成。这上下两个圆盘各自的悬点之间是等距的,各自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当底圆盘 B 调成水平,三线

7、等长时,B 盘可以绕垂直于其盘面并通过两圆盘中心的轴线作扭转摆动,扭转的周期与下圆盘的转动惯量有关,三线摆法正是通过测量它的扭转周期去求任一已知质量的物体的转动惯量。在摆角很小、三悬线很长且等长,线的张力相等,上下圆盘平行,只绕轴扭转的条件下,下圆盘 B 对轴 的转动惯量 为:21o0J0204THgRrmJ式中 为下圆盘 B 的质量,r 和 R 分别为上圆盘 A 和下圆盘 B 上线悬点到各自圆心 和0m 1o的距离,H 为两圆之间的垂直距离, 则仅为下圆盘扭转的周期。若测量质量为 m 待测2o0T物体对于 轴的转动惯量 J,只须将待测物体置于圆盘上,设此时扭转周期为 T,则共21同的对于 轴

8、的转运惯量为:21o22014)(THgRrmJ于是得到待测物体于 轴的转动惯量为:21o0204)(JHgRrmJ上式表明,各物体对同一转轴的转动惯量具有相叠加的关系,这是三线摆法的优点。为了将测量值和理论值比较,安置待测物体时,要使其质心恰和下圆盘 B 的轴心和重合。验证平行轴定理,设两柱体质心离开 轴距离均为 d 时,对于 轴的转动惯量21o21o为 ,设一个圆柱体质量为 m,则由平行轴定理可得:3J232Jd由此测得的 d 值和用长度器实测的值比较,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允许范围内两者相符的话,就验证了转动惯量的平等轴定理。实验三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1、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9、两种情形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二、 实验设备、仪器 1、气垫导轨、计时计数测速仪。2、滑行器 2 个、砝码若干、非弹性碰撞器 1 对、弹性碰撞器 2 个、相同尺寸的挡光片2 个。三、实验原理 在水平导轨上放两个滑行器,以两个滑行器作为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两滑行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设两滑行器的质量分别为 、 ,相碰撞的速度为AmB和 ,相碰撞后的速度为 和 ,则根据却是守恒定律有:AVBAVBBAmm只要测出两个滑行器在碰撞前后的速度,称出两个滑行器的质量,即可验证上述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两滑行器在相碰端装有弹性碰撞器,它们相碰撞时可看作是弹性碰撞。设两个滑行器质量相等,即

10、 ,并令 A 滑行器静止不动, (即 0) ,BBAAV滑行器以速度 ,接近 A 滑行器并与之相碰,可以测出在这种条件下 ,BV 即两滑行器交换速度。若两滑行器质量不等,仍令 VA0, 以速度 VB 与 相0B BmA碰撞则式变为:BABm四、实验内容(1)两滑行器质量相等 VA01、次两滑行器的碰撞端各装好弹性碰撞器。2、将导轨调成水平状态。3、将两个质量相等的滑行器放置导轨上,A 滑行器静止放置在两个光电门之间,给B 滑行器以一定的初速度,其速度可由光电门 G2 测定,两滑行器相碰后 B 滑行器静止,而A 滑行器获得速度 V,其速度可由光电门 G1 测定,计算 B 滑行器在碰撞前的速度与

11、A 滑行器碰撞后的速度是否相等。(2)两滑行器质量不相等 VA01、令 A 滑行器静止(VA0) ,B 滑行器两侧加上配重块,给 B 滑行器以一定的初速度其大小可由光电门 G2 测定。2、相碰后两滑行器的速度 VA 和 VB,分别由光电门 G1 测定。3、用天平称出两滑行器的质量 、AmB 4、计算碰撞前后的总动量,验证公式。实验四 电表改装与校准一、实验目的1、测量表头内阻及满度电流。2、掌握将 1mA 表头改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3、设计一个 R 中1500 的欧姆表,要求 E 在 1.31.6V 范围内使用能调零。4、用电阻器校准欧姆表,画校准曲线,并根据校准曲线用组装好的欧

12、姆表测本知电阻。5、学会校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二、实验内容 1、中值法测出表头的内阻。2、改装为大量程电流表。3、改装为电压表。三、 实验设备、仪器 1、DH4508 型电表改装与校准实验仪。四、实验原理 常见的磁电式电流计主要由放在永久磁场中的由细漆包线绕制的可以转动的线圈、用来产生机械反力矩的游丝、指示用的指针和永久磁铁所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就产生一磁力矩 M 磁,使线圈转动,从而带动指针偏转。线圈偏转角度的大小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成正比,所以可由指针的偏转直接指示出电流值。1、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称为电流计的量程,用 Ig 表示,电流计的线圈有一定的内阻,用 Rg

13、 表示,Ig 与 Rg 是两个表示电流计特性的重要参数。中值法测量内阻 Rg:测量原理见图当被测电流计接在电路中量,使电流计潢偏,再用十进电阻箱与电流计并联作为分流电阻,改变电阻值即改变分流程度,当电流计指针指示到中间值,且标准表读数仍保持不变,可通过调电源电压和 Rw 来实现,显然这时分流电阻值就等于电流计的内阻。2、改装为大量程电流表根据电阻并联规律可知,如果在表头两端并联上一个阻值适当的电阻 R2,如图所示,可使表头不能承受的那部分电流从 R2 上分流通过。这种由表头和并联电阻 R2 组成的整体就是改装后的电流表。如需将量程扩大 n 倍,则不难得出)1/(2Rg图为扩流后的电流表原理图。

14、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所以要求电流表应有较小的内阻。另外,在表头上并联阻值不同的分流电阻,便可制成多量程的电流表。3、改装为电压表一般表头能承受的电压很小,不能用来测量较大的电压。为了测量较大的电压,可以给表头串联一个阻值适当的电阻 RM,如图所示,使表头上不能承受的那部分电压降落在电阻RM 上。这种由表头和串联电阻 RM 组成的整体就是电压表,串联的电阻 RM 叫做扩程电阻。选取不同大小的 RM,就可以得到不同量程的 电压表。可得扩程电阻值为:gMRIU五、实验步骤仪器在进行实验前应对毫安表进行机械调零。1、用中值法测出表头的内阻,Rg=_2、将一个量程为 1mA 的

15、表头改装成 5mA 量程的电流表(1)根据式计算出分流电阻值,先将电源高到最小,RW 调到中间位置。(2)慢慢调节电源,升高电压,使改装表指满量程,这时记录标准表读数。注意:RW作为限流电阻,阻值不要调至最小值。然后调小电源电压,使改装表每隔 1mA 逐步减小计数直至零点;再调节电源电压按原间隔逐步增大改装表计数到满量程,每次记下标准表相应的计数于下表。表 1标准表读数(mA)改装表读数(mA) 减小时 增大时 平均时示值误差I(mA)12345以改装表读数为横坐标,标准表由大到小及由小到大调节时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电流表的校正曲线,并根据两表最大误差的数值定出改装表的准确度级别。3、将一个量程为 1mA 的表头改装成 1.5 量程的电压表。(1)根据式计算扩程电阻 RW 的阻值,可用 R1、R2 进行实验。(2)连接校准电路。用量程为 2V 的数显电压表作为标准表来校准改装的电压表。调节电源电压,使改装表指针指到满量程,记下标准表读数。然后每隔 0.3V 逐步减小改装读数直至零点,再按原间隔逐步增大至满量程,每次记下标准表相应的读数于下表:表 2标准表读数(V)改装表读数(V)示值误差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