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19146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本科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分类号 密级中 国 地 质 大 学 长 城 学 院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 目 乌鲁木齐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 英文题目 Urumqi city land development andconsolidation project evaluation research2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口的持续增长,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业已突出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3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1.43 亩,乌鲁木齐的人均耕地面积是 3.4 亩。但是未利用的土地有 40741.13 公顷,占总面积的 16.50%。在这种人少地多的情

2、形下,要合理管理土地,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切实保护耕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整个土地整理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一些工作还处在初期的自发状态,虽然有些学者就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土地整理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土地整理的作用和意义、运作和设计以及土地整理的模式等进行了探讨,但还缺乏对土地整理中许多科学问题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例如对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研究。因此,土地整理工作是否真正解决了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取得了土地利用的最佳综合效益等问题还函待探讨研究。本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全国特大城市之一,土地浪费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土地整理在这一地区尤为

3、迫切。因此,对该地区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评价研究以指导其土地整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内涵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土地整理区的土地整理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以期对开展该地区乃至西北地区的土地整理工作有所裨益。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

4、益和生态效益组成了土地整理效益。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和综合性,土地整理方案必须全面衡量各个效益,反复权衡利弊,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行资源分配的价值取向,土地资源才会实现最优化配置。对此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开发整理进行了效益评价研究,为该市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1.2.2 研究意义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景观等方面引起的效应,研究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进行评价研究,

5、主要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定量打分预测,为项目实施提供可行性论证,为该市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量化依据;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定,为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乌鲁木齐土地管理者提供土地整理项目判断对比的标准,为乌鲁木齐市政府部门继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3通过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助于土地整理项目继续深化落实整理措施,切实提高综合效益,有力地推动该市社会经济发展。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虽然土地整埋在找国汁展盯同牧短,但在土地整埋的制度建成、埋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有

6、关管理部门力求使土地整理规范化、法制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整理的规范、标准、条例和意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标准(2000 年)的颁布, 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3 年)的编制等;并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从而初步构成了我国土地整理的管理制度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大陆土地整理研究多集中在土地整理的产生、意义、概念、内容等领域。随着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开展,土地整理研究更加广泛,许多专家就土地整理的潜力、效益、产业化、可持续农地整理土地整理运作模式、土地整理区划与时机、产权调整和质量评价、农地整理优化等进行了研究。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就土地整理与土地质量

7、分析、西部典型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土地整理项目检查验收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整理潜力与效益分析方法等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有些课题己取得阶段性成果36。另外,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等方面开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看出,我国土地整理理论技术体系正口趋成熟。1.3.2 国外研究现状土地整理作为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重要实践活动,起源于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在世界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关于土地整理的研究。在土地整理的起源和发展中,各国土地整理的内容随其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各自相对完整的体系。

8、德国、荷兰、法国、俄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过程称为土地整理;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称之为土地调整;朝鲜也称为土地整理;日本称为土地整治和整备,又称为耕地整理;韩国称为土地调整。虽然名称不同,但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其中以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的土地整理最具代表性。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借鉴、引用先进的土地整理经验,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开展了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并把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利用长远战略目标,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4国外土地整理的内容随着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体

9、系。国外土地整理大体经历了 3 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6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末。有组织、有规划地归并地块、调整权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简单土地整理阶段。第二阶段: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土地整理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通过土地整理,实施新的城市规划,缓解城市发展用地的紧张矛盾,同时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并消除工程建设给土地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一时期土地整理可称为特定内容的土地整理阶段。第三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土地整理的重点转为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收入,保护和

10、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土地整理。德国于 1953 年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整理法德国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整,其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和林业的生产条件与劳动条件,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和自然平衡保护。土地整理不仅涉及土地利用,而且要重新调整地产。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土地整理的研究范围逐步扩大.俄罗斯于 17 世纪就开展了土地整理工作,土地整理具有明显的技术延续性,以致今日发展成为非常完整和系统的土地整理体系。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俄罗斯在土地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土地整理研究主要围绕编制土地利用保护纲要、土地整理方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等,为合理进行农业

11、和其它部门生产建立良好的用地条件.澳大利亚其土地整理研究重点是因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土地复垦整治问题,研究主要具有重视多学科联合攻关、重视土地复垦整治的实验研究、重视科研与工程施工紧密结合、重视土地生态系统重建研究的特点.日本将土地整理称之为土地整治和整备。明治 33 年制定了耕地整理法,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工程中土地的交换、分割合并,土地开垦、类型转换及其区划形式内容的变更,排水造田,对道路、堤塘、沟渠、蓄水池等改造手段达到增进土地在农业上应用的目的.2 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12、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标准主要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o)总目标下社会效益(A) 、生态效益(B) 、经济效益(C)的权重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3)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调查研究土地开发整理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4)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整理前后打分。2.2 研究方法我国在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方面,由于土地整理过程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景观格局的变化、原有水系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化学5元素迁徙和转换的变化等,从而对局域、区域乃至全球的环境变化和地表生态系统有所影响。因此,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将越来越大,

13、对土地整理的生态评价显得尤其重要。也有一部分学者对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与评价作出过论述。代表文献有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案例 土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以及土地整理项目的费效分析 。另一方面,土地整理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由于增加耕地数量仍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主要动力,社会效益评价集中在耕地数量增加面积、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农产品人均占有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方面,缺乏深层次和综合的评价。再者,当前对土地整理的经济评价也仅以投入产出正效益作为衡量标准,而这种衡量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考虑到地类调整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同时对土地整理投资所产生的

14、乘数效应也没有加以考虑。并且对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也相当滞后。西南师范大学资源和环境科学学院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课题组曾提出了一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体系指标包括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共 18 个基础指标。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吴次芳、叶艳妹也曾就福建省泰县学美洋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选用了 13 个指标对其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王庆日、吴次芳以长泰县雪美洋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建立了土地整理工程措施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分层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工程措施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因此,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评价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

15、是较少的,实际工作中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以定性为主,定量辅助.如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由土地整理的投入产出分析为内容,以正效益作为衡量经济效益的标准.而由于缺乏对土地整理带来的社会、生态机理的深刻认识,土地整理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仅表现为定性描述,主要内容表现为改善生产生活和农村面貌情况、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防止土地退化和提高植被覆盖率等。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与国外及台湾地区相比,评价内容和方法都过于简单.现今存在的缺点也是将来我国土地整理效益评价需要加强研究的重点。3 区域研究概况3.1 土地利用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本市位于新疆中部偏北。市中心坐落于乌鲁木齐河中下游河谷。东西南三面环山,北

16、部为广阔冲积平原。土地面积 11384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 61.5%,平原丘陵面积占 38.5%。市辖 7 区1 县、农垦局和区、市直属农牧林渔场。1996 年全市人口 147.89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117.03 万人,镇人口 0.3 万人,农村人口 26.06 万人,独立工矿人口 4.5 万人。本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平原年降水 200 毫米左右,年均气温 6.27.5;山区降水 200-500 毫米,气温-5.3 一 3.6。柴窝堡达坂城谷地,是天然风能集聚区,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可达 420 万千瓦。市域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 8.65 亿立方米(包括供米泉市、五家渠的约 1.24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7.88 亿立方米,地下水 0.77 亿立方米。已发现较为丰富的矿藏有 9 种。以煤、盐、芒硝、耐火土最为丰富。煤保有储量 84.9 亿吨,占全疆的 24 .9%。 本市是自治区的首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