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29219093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宁县木央镇区规划说明书(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宁县木央镇区总体规划修编说 明 书文山州城乡规划设计院二 0 一 0 年九月1第 1 章 概 况一、区位木央隶属富宁县,在富宁县西南部。距县政府驻地 57 公里(公路里程) ,至县城道路为三级柏油路面,交通方便。东连里达镇,南与越南隔南利河相望,西邻麻栗坡县董干、新寨两乡镇,北接广南县南屏、黑支果两乡镇。全镇辖木央、木树、木令、上寨、木思、木寒、木杠、普阳、大坪、大木匠、木贵、睦伦、田坝、下木树、下者梅、木兄平、中寨、寨洞等 18 个村民委。其中:上寨、下木树、田坝是瑶族村民委,木树是瑶族彝族村民委。有 389 个自然村。居住着汉、苗、彝、瑶、壮、仡佬族等,2010 年全镇总人口为 5110

2、3 人,其中农业人口为 49899 人,非农业人口 1204 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57.6%。全镇国土面积 577.8 平方公里,镇域地势为东北高而岩溶峰丛,西南低而土山起伏,最为东北部的木洪大山,海拔 1851 米,是富宁县最高的山峰,最低为西部的普阳河边,海拔 820 米。镇政府驻地海拔为 1400 米,全镇气候温凉,秋冬多雾雨,年均气温 15,年平均降雨量 1212.2 毫米,集中在6、7、8 月。土壤多为石灰岩土,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及杂粮等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辣椒、油菜、八角、桐果,水果主要有桃子、李子、沙梨等。全镇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收入为主,2010 年全镇国民

3、生产总值 17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480 元。镇域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地名由来木央,是汉语地名传说“木”即沐英军队,后沐演变为木, “央”是中心之意,因这里是移民屯军的中间地带,故名。地处岩溶谷地,前有小溪,后多峰丛,景色美观的地方。3、建制沿革木央地区,元属安宁州,明初并入富州,明末划归广南,康熙二十一年(1682)设木央卡,属普梅汛管辖。乾隆二年(1737)属宝宁县(今广南县)普梅营(邻普阳) ,1915 年划归麻栗坡付督办田蓬对汛特别第七区,1946 年境内设金禾乡,属田蓬区。解放初,设木央、木思、木扛、普阳、木令、木桂、上寨、木树、烂泥沟等 9 个

4、乡,属田蓬区,1957 年划归富宁县。1958 年从田蓬区析置木央公社,1961 年并入田蓬区,境内设木央、普阳、木扛三个公社,1962 年复入田蓬区,1969 年重置木央公社,1984 年改称木央区,1988 年改称木央乡。2008 年划睦伦乡并入木央乡,合并后改为木央镇至今。4、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木央镇位于富宁县西南部,全镇国土面积 577.8 平方公里(折合亩) ,耕地面积 44860 亩,占总面积的 5.18%,其中:稻田 12794 亩,旱地 32066 亩,人均耕地 0.9 亩。2、水利资源镇域内水资源较丰富,主要河流有木央河,起止点为出水林至下坝,全长6 千米,平均流量为 0.

5、3m/秒;木贵河起止点为拱桥至南利河,全长 10 千米,2平均流量为 2m/秒;木杠河起点为木桑至南利河,全长 15 千米,平均流量1m/秒;普阳河起止点为董旺至南利河,全长 20 千米,平均流量 2m/秒;南利河起止点为董旺至小寨,全长 18 千米,平均流量 5m/秒;三岔河起止点为河坝至三岔河,全长 7 千米,平均流量 0.3m/秒。水库有大坪水库小一型,所在地为大坪,库容 71 万 m;新寨水库小二型,所在地为木杠,库容 15 万 m;张家湾水库小二型,所在地为木央,库容 21万 m;茶山水库小二型,所在地为木央,库容 18 万 m;老丫山水库小二型,所在地为木寒,库容 12 万 m;秧

6、田湾水库小二型,所在地睦伦,库容 30 万m;滴水滩水库小二型,所在地为睦伦,库容 16 万 m;下者梅水库小二型,所在地为睦伦,库容 30.7 万 m。3、电力资源镇域内水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建的水电站有粤富电站、黄果树电站、小寨电站、小木恩电站、下木贵电站等,总装机容量达 13 万千瓦。电力发展前景广阔。4、矿产资源镇域内有着丰富的煤炭和水能资源,已探明的普阳和木杠两地褐煤储量超过 1 亿吨,占全州煤炭产量的 80%以上,是目前全州已探明储量和生产能力最大的煤矿。5、林果业资源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退耕还林,实施封山育林及发展林桨纸项目工程的契机,强化森林资源和已种林果的培育和管护。目前,

7、已种植核桃 14.2 万亩、油茶 8000 亩、冬瓜树 4900 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全镇森林覆盖率达 32%,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同时通过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更进一步的激发了群众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第 2 章 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条件1、市场条件木央地处“三县” (富宁县、广南县、麻栗坡县)交界处,木央集市是区域内较大的集市,同时域内还睦伦市场、普阳集市,商贸兴旺,集市高峰日人数达万余人,各种车辆近百辆,繁荣的市场,对就近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副产品的流通,创造了良好条件。木央镇位于富宁县西南部,距县城富宁 57 公里,距里达镇区 30 公里,

8、距田蓬镇区 23 公里,距麻栗坡董干镇 60 公里,距广南县黑支果乡 60 公里,主要由富宁至麻栗坡县公路进行联系,路面为柏油路;区域有富宁市场、里达集市、田蓬集市、董干集市、黑支果集市等行程均在 1 小时以内,是木央农副产品流通的载体,也是木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消化的依托,有利的外部条件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矿产企业条件镇域内的普阳煤矿是全省较大的煤矿企业之一,储量大,煤质优,开采条件较好,主要销往文山州域及广西地区,日销量数千吨,由于煤业的发展,对3地方的税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地方餐饮、服务、运输、修理等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更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9、近就业和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托镇域资源优势,积极抓好产业建设和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整个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总产值从 2006年的 7546 万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17310 万元,年均递增 25.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01 年的 744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2480 元,年均递增 14.31%;地方财政收入从 2006 年的 709.1 万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2756 万元,年均递增37.98%;为今后镇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制约条件1、经济结构单一镇域经济为典型的偏农经

10、济,三产规模较小,对镇域经济的带动力弱。2、农业劳动力投入大,生产力得不到大的解放。镇域为岩溶多山区,岩溶山区占全镇国土面积的 75%以上,农业生产只能在局限于人背牛犁的原始方式下进行,不能实施机械化耕作,加之,大部分地区水源缺乏,水利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大,生产力得不到大的解放,向其它行业转化,制约镇域经济的提高。3、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保守性从现状的农业生产来看,农业生产仍停留在保粮生产上,保守型生产思想严重,缺乏勇气去发展进攻型特色农业;缺乏以个性的产品去赢市场,以规模化的产品去争市场,加之周围乡镇同类产品多,市场竞争强烈,一定程度制约了经济的提高。4、工商业基础弱,不能带动“

11、一产”发展镇域现有工业基本上是个体小型加工业,无大规模化的以原料为骨干企业来带动“一产”发展,导致农产品生产缺乏方向性;商业为个体小型商业,没有上规模和档次的大型商业,来向外营销本地农产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提高。5、镇域贫困人口面大6、镇域城市化水平低7、镇域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致富技术8、镇域生产科技含量低9、镇域基础设施配套弱总之,木央经济属典型偏农经济,经济结构单一,非农经济发展滞后,气象农业突出等因素成了今后镇域经济稳步发展的制约。3、未来发展机遇(一)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为富宁县的发展提升了新的机遇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时期推进

12、我国陆上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富宁县作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新高地,自古就是东南边陲的重要通商口岸,是直通昆明的特磨古道和直通广西的 富州古道,是云南东进珠三角,南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国际通道和交通枢纽,是云南省最便捷的公路出海大通道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明显,4加快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构建,为富宁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富宁县在滇东南地区整体要素聚集力、综合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推动富宁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二)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战略的实施为富宁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未来十年,国家将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13、将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体现项目倾斜,不断加大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支持国际大通道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地处西部的云南省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这也将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富宁县争取项目支持,扩大投资规模,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新的平台。(三)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为富宁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选择首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部分高端产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加速了向我国的转移;其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14、经济结构,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珠三角地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正在加快产业升级或外移,一条通过广西向云南等西南地区的产业移动带正在形成。面对国内、国家产业转移,富宁县将成为承接转移资源依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地区,与西部其他地区一同面临着选择和被选择的重大机遇。(四)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为富宁县扩大开放提供了新空间根据以个开蒙、文砚平为重点的滇东南次级城市群发展构想,滇东南次级城市群的构建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和城市的大发展,富宁县作为滇东南次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连接珠江三角洲、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和泛北部湾的出省大通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泛北部湾中国西部、泛珠三角中国西部

15、区域经济合作的叠加覆盖区,是云南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发展的东大门,把富宁建设成为商贸、物流、加工、旅游、康体休闲、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兴城市和云南面向两广开放的节点城,使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富宁县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五)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富宁县壮乡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富宁县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素有壮族能歌、苗族爱跳、彝族善舞的传统习俗和民族特色,也是汉、壮、彝、瑶、回、傣等 10 余种民族和谐共处、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重要地区。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紧紧围绕“柔情富宁、休闲壮乡”的文化主题,着力挖掘壮乡文化资源,以独特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优势和

16、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代表的富宁县旅游资源优势日益凸显,独具特色的壮乡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将为富宁县壮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理念及新方向。(六)国家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政策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家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目的是通过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促进小城镇非农经济的发展,使小城镇成为就近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载体,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催化剂,使区域农村富余人口,逐步向小城镇就近转化。木央作为国家西南边疆的小城镇,必将得到相应的发展。5(七)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机遇我国实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农村人居环境仍然不尽人意,为此,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现正全面启动实施,木央镇村庄环境在这项政策的实施中也将得到相应的改善。(八)国家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机遇统筹城乡发展是针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提出来的解决我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手段、新战略、新思路,其目的在于最终打破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