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11324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翻译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本课程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翻译实践的能力和英语教学水平。(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进行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和不同文体文本的翻译方法。本课程应以实践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练习,逐步认识和体会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掌握其规律,有

2、效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要通过仔细阅读和揣摩教材译例和大量的翻译练习,培养翻译技巧意识及不同文体的英汉互译能力。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宋天锡 编著,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月第 3 版)(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句子、段落和短文进行英汉互译,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三)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知识基础、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1)词汇:掌握 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

3、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2)语法: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3)阅读能力: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翻译能力: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 250300 词。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在基础翻译阶段所掌握的词汇

4、量和一定的习语后,要涉猎、学习、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一般性词语。(2)文化素养: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2(3)翻译能力: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论说文和国情介绍以及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译成英语。译文忠实原意,语言流畅。(四)课程重点与难点1. 第二章第二小节“英汉语言的差异”;2第二章第三小节“英汉互译的常用技巧”:选用恰当词汇,包括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汇的增译和重复,词语的省略与减译;词类转换法,包括词类转换、语态转换和句型转换等;逆向翻译法,包括正

5、说反译和反说正译;重组法,包括词序调整、分译和合译;注释法,包括人名、地名、事件、典故、特殊文化现象及习语的译法;3第三章第三小节“英语名词的译法”和第四小节“英语修饰语的译法”;4第三章第六小节“英语三大从句的译法”:包括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的译法;5第四章第三小节“汉译英主干及信息重心的确立”,包括正确确立单句主干、确立信息重心;6第五章第五小节“汉语的基本句型及其翻译”:包括无主句、流水句、主题句、连动句、兼语句、意合句等。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按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 翻译概论【学习目的与要求】对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

6、初步的认识。【课程内容】一一一 翻译的作用与使命一一一 翻译标准一一一 直译与意译一一一 可译性与不可译的补偿一一一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第六节 热身练习【考核知识点】翻译标准 直译与意译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补偿【考核要求】(1)识记 第二节 翻译标准 第三节 直译与意译 第四节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补偿(2)综合应用 第二节 翻译标准 第三节 直译与意译第二章 英、汉语言对比及互译对策3【学习目的要求】通过英、汉语言共性与差异的学习, 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学习英、汉互译的常用技巧,提高翻译水平。【课程内容】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共相第二节 英汉语言的差异第三节 英汉互译的常用技巧第四节 热身练习

7、【考核知识点】英汉语言的共相 英汉语言的差异 英汉互译的常用技巧 热身练习【考核要求】(1) 识记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共相 (2) 领会 第二节 英汉语言的差异 第三节 英汉互译的常用技巧 热身练习(3) 综合应用 第二节 英汉语言的差异 第三节 英汉互译的常用技巧第三章 英译汉实用指南【学习目的要求】通过理解英文及翻译英文中难点,逐步懂得分析这些难点, 把握它们的规律并掌握对策, 提高在英译汉过程中的表达能力。【课程内容】第一节 英语理解中的难点及翻译对策第二节 英译汉表达中的四对关系第三节 英语名词的译法第四节 英语修饰语的译法第五节 英语“三态” “一气”的翻译要点第六节 英语三大从句的

8、译法第七节 英语特殊句型的翻译第八节 英语长句的翻译第九节 英语习语、典故及比较极特殊用法的翻译第十节 热身练习英译汉综合体验练习【考核知识点】英语理解中的难点及翻译对策 英译汉表达中的四对关系 英语名词的译法 英语修饰语的译法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要点 英语三大从句的译法 英语长句的翻译 比较极特殊用法的翻译 热身练习 英译汉综合体验练习4【考核要求】(1) 识记 第三节 英语名词的译法 第四节 英语修饰语的译法 第五节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第六节 英语三大从句的译法(2) 领会 第一节 英语理解中的难点与翻译对策 第二节 英译汉表达中的四种关系 第十节 热身练习(3) 综合应用 第一节 英语

9、理解中的难点及翻译对策 第二节 英译汉表达中的四种关系 第六节 英语三大从句的译法 第八节 英语长句的翻译第四章 汉译英实用指南【学习目的要求】通过对语法、惯用法、英语谴词造句三方面特点的介绍和分析,认识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性,养成观察、积累和模仿的习惯, 避免中式英语的翻译, 逐步提高汉译英的水平。【课程学内容】第一节 怎样译出地道的英语第二节 汉译英表达五戒第三节 汉译英主干及信息重心的确立第四节 汉语词语的翻译第五节 汉语基本句型及其翻译第六节 汉译英语篇重组第七节 汉语习语、文章标题的翻译第八节 汉语流行词语的翻译第九节 汉译英典型错误透析第十节 热身练习汉译英综合练习【考核知识点】怎样译

10、出地道的英语 汉译英表达五戒 汉译英主干及信息重心的确立 汉语词语的翻译 汉语基本句型及其翻译 汉译英语篇重组 热身练习 汉译英综合练习【考核要求】(1) 识记 第三节 汉译英主干及信息重心的确立 第五节 汉语基本句型及其翻译 第六节 汉译英语篇重组(2) 领会 第一节 怎样译出地道的英语 第二节 汉译英表达五戒(3) 综合应用 第一节 怎样译出地道的英语 第二节 汉译英表达五戒 第三节 汉译英主干及信息重心的确立 第五节 汉语基本句型及其翻译 第六节 汉译英语篇重组(4) 附件为教材的考试大纲(夜大与自考选用的教材一致),请大家根据考试大纲设计教学活动,尤其是自考辅导的老师应根据大纲进行有详

11、有略地讲解。5(5) 本人的夜大教学活动(以一周 4 节 X16 教学周为例)安排如下,仅供参考:(6) 学时分配建议表(7) 周次 (8) 章 (9) 内容 (10) 学时(12) 一 (13) 翻译概述 (14) 4(15) 二 (16) 英汉语言的对比 (17) 4(11) 1-6(18) 三 (19) 英汉互译常用技巧 (20) 16(22) 四 (23) 习语的翻译 (24) 2(25) 五 (26) 译文的润色 (27) 6(28) 六 (29) 长句的翻译 (30) 6(31) 七 (32) 文章标题与书名的翻译(33) 2(34) 八 (35) 不同文体的翻译 (36) 24(

12、21) 7-16(37) (38) (39) (40)(41) 在“不同文体的翻译”部分,可以渗透各自的研究专长,与具体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文体学、语篇语言学、媒体研究等。(42)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练习设计时的立意和练习的有效性,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形成若干篇“集体作业” ,方便教师当场批阅和评点。另外,有些理论的渗透可能需要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部分课外资料,教师可通过打字室复印分发给到堂的学生(通常为应到学生的一半) ,仍然可进行分组阅读,进行阅读报告,从而提高或加深学生对某一语言现象的概念性理解。(43) 到外地进行自考辅导的教师,则完全以教材内容为依托,逐一细致讲解,并分发有一定针对性的资料,届时会有更新,请留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