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911250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奉贤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 1 2011 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得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2012.3)(完卷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50 分)一、文言文(42 分)(一)默写(18 分)1 晴川历历汉阳树,_。(黄鹤楼)2 _,若出其里。(观沧海)3 东边日出西边雨,_。(竹枝词)4 _,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桃花源记)6 一狼洞其中,_。(狼)(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 78 题(4 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7词中“烟光”的意思是_。 (2 分)8下

2、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2 分)A “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B “无言谁会凭阑意” 指主人公没有遇上熟识的人说话,所以没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C “强乐还无味”写主人公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D “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3、,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9本文作者是_代(朝代)桐城派古文家_。(2 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_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3 分)A第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B“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天。C写日观以西峰“而皆若偻”,衬托出了日观峰的高大雄伟。D“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锡饧 不

4、辨九年级语文 2 明名医戴原礼 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 ,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注释】饧(tng):同“糖”。戴原礼:人名。迎:迎接他出诊的人。溢:满。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偶一求药者既去( ) (2)原礼心异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_14文中的医家“庸”的具体表现是_。(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1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_。(3

5、 分)二、现代文(48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 题(20 分)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忘味九成;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过程才有可能使书中之精义渗透到自己脑海中,继而生发出新的精神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古人讲的:“_。”如何才能做到“入神”?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孔子是如何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的。孔子学了十几天,一直学同一首曲子,师襄对他说:“此曲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曰:“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

6、襄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曰:“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不紧不慢地又答曰:“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过了一会儿,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这个故事也许有夸饰的成分,但孔子这种学习的认真程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到了“入神”的地步。可见,入神,先要专一。对于读经典来说,只有专一才可有功。否则,一目十行,一日百篇,看似读得多,

7、但仅仅只是与眼睛打了个照面,如何能让经典中的道理、知识与智慧化为滋养自己的养分,从而长出精气神呢?古人说得好:“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毕竟,经典在精专,研读贵纯一,既想左手画圆,又想右手画方,其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不仅如此,入神,更要玩味。玩味者,探索体味也。只有探索体味,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像食橄榄那样:咀嚼良久,才有回味;品赏回味,才会深深体会到“真味久愈在”、“始觉甘如饴”的不同凡响之处。否则,经典即便如熊掌豹胎,如果只是生吞活剥一番,尽管其本身再稀缺、再珍贵,也不如平平常常的一蔬一笋那样实际、实在。毕竟,经典有神韵,神韵在道理,道理在彻底,彻底在抓住事物的根本。而对根本的东

8、西,只有穷究之,才有可能水落石出而得之;只有玩味之,才有可能充分消化吸收之;只有充分吸收之,才有可能酿造出新鲜的血液、呼喊出新颖的话语,从而获取钢筋铁骨般的精神支撑。易系辞下中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学习经典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用,对经典尽管能做到倒背如流,无非也是如搜索引擎一般,只是“仓库”、只是“书柜”,至多算是鹦鹉能言而已;用,不仅能强化记忆,而且能形成习惯,养成风格,使精神长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为“仁”、“义”的道德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儒家经典的一九年级语文 3 个重要主张,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所以,当南宋王朝崩溃之际,作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不仅能挺身而出,去抗

9、击元军,而且在遭到元军突袭不幸被俘后,能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并以过零丁洋诗明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这种大智大勇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在典籍中以文化之的生动结果。这样看来,入神,说到底要致用。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来。鲁迅先生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曾说过:“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读经典更须如此。16阅读第-段,完成下列题目:(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出自这部作品的文章_ (2 分)(2)第段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_(2 分)A书到用时方恨少 B腹有诗书气自华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读

10、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17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 (4 分)18第段中加点字“此”指的是_,请你另举一例来论证画线句“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 。_(4 分)19根据本文的论述,要做到“入神” ,首先要_,更要_,还要_。对这几方面的论述从思路结构看,属于_式。 (5 分)20对本文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3 分)A读经典必须“入神” 。B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C读经典必须“入神” ,方可长精神。D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二)阅读下文,完成 2126 题(28 分)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舞台他拘谨地站在我的面前,脸上带着憨憨的讨好的笑,不停

11、地搓着双手,显得局促不安的样子。我犹疑地看看朋友,朋友看出了我眼中的困惑,拍拍他的肩膀,对我说,他是我工地上最好的水电师傅,漏水那点小事,保准他手到擒来。家里卫生间滴滴答答漏水,已经很久了,找过物业,找过家政,都没找到症结。朋友听说后,向我推荐了手下的一名水电师傅,夸他手艺如何如何好。可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水电师傅,样子看起来就木木讷讷,老实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他能行吗?走进卫生间。他放下工具,蹲下身,侧耳倾听。我也在他身边蹲下来。滴滴答答的漏水声,若隐若现,忽大忽小,飘忽不定。然后,他站起身,手拿一把小木棰,这里敲敲,那里捣捣。我对他说,以前来过几个师傅,也是像你这样四处听听,敲敲,捣捣,最后

12、,到底是哪里漏水,却没找出来。他只是轻轻“哦”了一声,头也没抬,继续一块块瓷砖敲过去。忽然,他在墙角的一块瓷砖前停下,弯下身,将耳朵紧贴在瓷砖上。我张开嘴,想告诉他,那个拐角,别人也检查过了,没问题。他摆摆手,示意我别出声。倒指挥起我来了,我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听了一会儿,他直起腰,语气坚定地对我说,就是这儿,下面的水管破裂了,需要将这几块瓷砖都敲了,才好修。真是这儿吗?真要将瓷砖敲了?是的!他的口气不容置疑。如果你确定,那就这么干吧。他挽起袖子,从工具包里拿出小榔头,凿子,开始敲瓷砖。没想到,一干起活,他就像彻底换了一个人一样,完全没有了刚见到我时的拘谨、木讷和局促。只见他左手握着凿子,右手

13、挥动榔头,一锤锤准确有力地敲打在凿子上,在凿子的重击下,瓷砖一块块碎裂,飞溅。汗水很快布满了他的脸,他浑然未觉,继续有节奏地敲打着。一个多小时后,九年级语文 4 埋在地下的水管终于暴露了出来,只见水管拐弯接头处,正不停地往外渗着水。他抹一把脸上的汗珠,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你瞧,问题就出在这儿。还真被他找到症结了。得把水阀关了。我闻声赶紧跑到厨房去关总水阀。他指指水管说,这个水管弯头老化了,必须更换了。我点点头。找几块干布给我,将水擦干了。我忙去找干抹布当我将抹布递给他的时候,他忽然有点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把你当徒弟使唤了。我笑着摇摇头,你这么辛苦,我也出不上什么力,递递东西,是应该的。他继续

14、专心致志地埋头干活。我无所事事地垂手站在一边,从侧面看,他的神情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专业,仿佛不是在修理一截漏水的水管,而是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他才有可能成为主角。也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他才会显得那么干练,那么自如,所有的拘谨、木讷、局促,以及仿佛与生俱来的自卑感,都瞬息离他而去。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单位边上有个停车场,收费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农民工大姐,平时看到她,都是一脸卑微。可是,当指挥一辆辆汽车停进车位的时候,她的声音忽然变得坚定而响亮,指挥的动作,特别准确、到位、有力。这个从未摸过汽车方向盘的

15、中年妇女,在她的舞台上,气定神闲,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我的一位老乡,在小区边上开了一家小吃店,他生性内向,讲话还有点娘娘腔,很多人看不起他,可是,他家的小吃,却是这一带味道最好的,尤其是他做的拉面,又细又匀又有劲道,回味无穷。而看他做拉面,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一揉,二拍,三甩,四抛,五拉,六盘,七飞,八削,一招一式,无不充满阳刚之气,力量之美。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气吞长河,简直让人眼花 lio_乱。与那位水电师傅一样,他们都是为了生计,从遥远偏僻的乡下,来到了城里,在繁华、热闹、时尚、激情的城市街头,他们往往局促而笨拙,憨厚而木讷,土气而无趣,显得与周遭的一切那么格格不入。我们还经常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