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0871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苦难的琴音-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33页)(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本课重点 品味本诗 “ 时代悲剧性 ” 的主题; 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 ; 本课难点 本诗幻觉意象的组合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 2008年我们要在这里举办奥运会。去看奥运会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中国这么大,怎么去北京最便捷呢?当然是乘坐火车了。假如你去过北京,你就一定会知道北京火车站,这个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要发送几十万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它,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虽然我们很熟悉它,但它不过是忙碌与拥挤的象征,你能想象得到

2、有人为它写诗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它就写于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时代背景 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

3、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食指,原名 郭路生 ,著名诗人,被称为 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小学开始热爱诗歌, 20岁时写的名作 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2001年月 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 食指卷、食指的诗。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4、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阅读诗歌,整理每节的内容。 1、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告别北京 2、火车开动离京 迷惘失落 3、幻觉叠合 眷恋母爱 4、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 5、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 6、 7、依恋北京 惶惑无助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作者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是有深刻用意的,它隐含了三个事实,是哪三个呢? 四点零八分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间 : 当时每天有三列运送知青的专列

5、,从北京开往全国各地,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三年。 这一时刻知青们将要远离亲人和故乡 : 据说当时在北京火车站要设立急救站,由于过度悲痛,很多人都昏死过去了,哭喊声震天动地,场面异常壮观,很多人离开北京和亲人之后就再也没回来,客死他乡,谁也不知道这场运动要什么时候结束。 这一时刻将影响一代人的命运北京: 上山下乡前,无数中国城市青年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一些曾经积极参与过文革运动的城市年轻人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革命理想以至于一切理想,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失序可以在此找到部分根源。这场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20

6、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在汽笛声中,为什么作者感觉“北京车站剧烈地抖动”? 作者又为什么“吃惊” “不知道发生什么”? 这是一种幻觉 : 鲁迅说,当人睡到布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人一迷茫就会产生幻觉。 “剧烈地抖动”的车站是诗人心灵的外化 : 在开阔的空间范围上,作者把握住这特殊的历史时刻,作者此时对“北京火车站高大的建筑”的感受,超越的传统的视觉逻辑,深入到生命的潜意识中去,表现为一种冥想的哲理意味。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迷惘、无助和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 每个人都对未来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但没有哪一个人的恐惧像当时的知青,恐惧来得如此强烈。这就好比我们算命算卦一样,

7、只不过是对未来不可知所产生的恐惧的一种安慰吧。在尖锐的汽笛声,就好像在宣读死亡判决书一样,他们已经隐约认识到了,现实好像不像他们了解的那样美好,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察觉,诗人是敏感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艺术的功能告诉我们,有些既成事实是错我的。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句诗化用了那位诗人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唐代诗人孟郊: 表达告别母亲时的眷恋和痛楚: 记得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 ,有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画面,盟军抢滩登陆奥马哈海滩,遇到了德军疯狂的抵抗,重机枪的子弹不停的扫射,很多士兵还没有登岸就死在了海滩上。有

8、一个士兵,他被炮战击中了,肠子流了一地,但还没有死,他在要死的那一刻,一直在呼喊一个音符:妈妈,妈妈,救救我!不是上帝,不是总统,是妈妈,世界上所有民族,各样人种都在妈妈这个发音上是一样的,当我们最无助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妈妈。 说明了在普通的人性面前,“政治神话”是那么苍白无力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4、作者为什么将自己比喻成“风筝”? 感觉自已的前途像风筝一样飘摇: 能唤起童年记忆,表达对母亲的依恋: 在诗人的心中,北京和母亲始终是叠合在一起的,远离北京就等于原离母亲和文明,在文革中年轻一代的艺术探索中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表现出他们对政治权力话语的轻蔑与反叛。这场运动赵城

9、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希望母亲能够拯救自己,因为线在母亲手里。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5、“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是作者真实的感受吗?这一感受对诗人意味着什么呢? 这是物我颠倒的错觉: 作者感觉到已经被北京抛弃了,被时代和文明抛弃了: 在当时的官方政治话语里“上山下乡”被解释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天换地、大有作为的神话,从而掩盖了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其实很多人是不想走的。食指这样的诗却以真诚朴素的态

10、度,将个体的真实而独特的经验彰显出来。他具有天生的诗人的敏感气质,表现在这首诗中就是敏锐地抓住个体的“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 食指个人主观感受的表现,无疑是冲破文革中虚假的权威话语对个人的真实生活的遮盖,在这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艺术中,蒙在时代表面的灿烂辉煌的神话面纱才被撕得粉碎,显示出现实“黑暗与血污”的真相。在此之后,人性的觉醒才有可能随着个人的觉醒进入人们的脑海与视野之中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6、“这是我的北京”作者为什么说了两遍?为什么要强调“最后”这个词? 反复呼喊表达绝望与不舍 这是最后的诀别,透射浓烈的悲壮色彩。 北京是故乡,是文明的家园 茫然而绝望地抓

11、住同样迷惘的青年人的手,仿佛落水者去抓住 一根稻草,这样的迷惑不安,绝望与痛楚怎能不牵动读者的心呢?动乱时期青年一代的生存状况不能不说透射着浓烈的悲壮色彩。这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绝望”。 邓小平曾说: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语言分析,教学难点突破思考:通过分析,你能找到诗中有哪些“幻觉意象” “剧烈地颤抖”的“北京车站”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 “针线穿透了心胸 ”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幻觉”意象的组合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作用: 其实这就好比我们看电影,

12、我们看到电影中有很多现实社会中得罪恶,当弱者需要帮助,坏人得不到惩罚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电影中出现英雄,小李飞刀告诉我们什么叫导弹解决不了的事情;蜘蛛侠告诉我么什么叫不用翅膀也能飞行的道理;阿基琉斯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要让后脚跟暴露在空气外面;山村贞子告诉我们为什么熬夜看电视剧对身体不好。 其实这不过是把我们个人的知觉感受带到客观世界中,并有机的联系起来,接着无限放大。其目的是给读者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 最爱制造幻觉悬念的大事希区柯克说:电影的魅力在于悬念,这也是诗人写诗时爱写幻觉的原因。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诗人的情感思路 迷惘、恐惧(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震惊、绝望(我才

13、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全诗把诗人对故乡佳人的留恋,对自己现状和未来的惶惑和无助表现得深刻彻底。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全诗主题 本诗通过诗人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描写了诗人告别北京时的悲凉场面,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到“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瞬间,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拓展练习 欣赏食指 相信未来 ,并回答问题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