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0713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即景抒情诗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 寓情于景 ,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 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景抒情诗往往是 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1、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2、,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2、主要内容: (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羁旅抒怀诗) (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山水田园诗多为写景抒情)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即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题材也相当广泛。写景抒情的方式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即景抒怀: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

3、景物来抒发感慨。触“景”而生“情”,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如:广东 2005年高考试题寇准 春日登楼怀归 。 借景抒情: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不能直抒胸臆, 缘“情”而找“景”,借相关的“景”来抒发情怀,往往融情于景。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2005年高考广东试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此诗约作于 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

4、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变化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 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 1) 2分 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莺 生与语 ( 2)( 3分) 诗人登楼远望,本是 闲情 ,却 触景生情 ,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 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 思乡之情 。 ( 3)( 3分)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

5、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 传神 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即景抒情诗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思考填空 题中“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 ,“幽居”的意思是 。“少邻并” 是 的意思,“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 。 写 僻静

6、的居处 邻舍稀少 不违背诺言 本诗诗眼是 。 幽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概括主旨: 这首诗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幽僻 幽寂 幽美 幽情 此诗紧扣“幽”字,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寂,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 层层铺垫 ,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 即景抒情诗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杜甫 即

7、景抒情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杜甫其人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 长安 ,仕进无门, 困顿了十年 ,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 开始,他流亡颠沛,竟 为叛军所俘 ;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 弃官西行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的理想彻

8、底落空。诗人 流落蜀地 ,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 期间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 ,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 贫病而卒 。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 19(时 20岁)年始漫游吴越, 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 ,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

9、,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 兵车行 、 丽人行 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

10、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 月夜 、 春望 、 哀江头 、 悲陈陶 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017/

11、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前往投靠,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 水槛遣心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病橘 登楼 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又呈吴郎 登高 秋兴 三绝句 岁晏行 等 大量名作。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

12、 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写作背景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月 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 只 独看 。 遥怜 小儿女, 未解 忆长安。 香雾云鬟 湿 ,清辉玉臂 寒 。 何时倚虚幌, 双照 泪痕干 。 望月之久,忆念之深。 独看则泪痕不干,意在言外。 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13、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即景抒情诗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诗眼: 独看 双照 “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 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 即景抒情诗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64723079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描写了 “ 闲敲棋子 ” 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什么样的心情。 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互交织的情绪。 由对客人的等待让读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 “ 闲敲棋子 ” 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失望交织的情感。 即事感怀诗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