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0144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教案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课堂新坐标】2013年高中语文 国现代诗二首教案(一)语文版必修 1【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首诗歌意象的细读分析,理解其思想感情。2领会死水 “化丑为美”的艺术手法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3通过两首诗歌的阅读鉴赏,认识新格律诗的形式美。二、教学重点1新格律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 死水的“化丑为美”的艺术手法(“反讽”手法)。三、教学难点1 “死水”的象征意义。2 再别康桥的意境之美。【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把诗称为“文学的文学” , “是文学的顶峰,是文学的最高样式”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骄子,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

2、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应该是真理的声音、时代的号角、历史前进的足音;或者说,它应该是心灵的歌、感情的火、思想的光。德国著名抒情诗人荷尔德林曾有这样的诗句“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热爱写诗、读诗,也正是人诗意栖居的必要方式。从今天这节课起,让我们一起到现当代诗歌的百花园中去寻芳览胜,去聆听那心灵的歌音,去谛视那感情的火焰,去沐浴那思想的光芒!二、阅读鉴赏死水(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后改名亦多,一多是他的笔名。湖北浠水人,1899 年出生于一个“世望家族,书香门第” ,幼时即爱好古典诗词歌赋和美术。1913 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

3、身)。 “五四”前后开始进行新诗创作,是清华文学社的主要成员。192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绘画,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西方文学艺术的熏陶,同他浓厚的文学修养融合起来,在爱国感情的激发下,勃发了诗歌创作的冲动。1925 年闻一多不堪民族歧视,在强烈的爱国思乡的情怀支配下,毅然返国,投身振兴中华的事业。回国后,同徐志摩、胡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新月和诗刊杂志。闻一多是个诗人、学者,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民主斗士。在抗战胜利的民主运动中,闻一多光荣地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以他的鲜血写下了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作为一个诗人,闻一多的诗歌数量并不多,他只出版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然而,在我国新诗史上,他却占有

4、独特的重要地位。他在 1926 年发表了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针对新诗的种种流弊,提出“戴着脚镣跳舞”的观点,即主张新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闻一多关于现代格律诗的提倡,得到了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诗人的响应,一时间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新风气新局面。于是,在 20 年代中后期中国诗坛上就形成了以闻一多为代表的现代格律诗派(又称为“新月派”)。 【板书: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格律诗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

5、大的影响。在新格律诗派诗人中,闻一多、徐志摩是最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二)听读课文朗读录音,感受诗歌情感。1读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漪(残羹(翡(油腻(罗绮(菌( 酵(注意朗读停顿,读清诗句的节奏: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2322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2322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2322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2232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3222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2232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2232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3222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3222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3222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3

6、22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2322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2232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2232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2322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2232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322解说:关于本诗的“音乐美”:本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内部又有变化,每行结尾都以双音节词收束;从韵律看,每节双数句押韵,每节韵脚都有变换,读起来十分和谐。每行诗都是用三个“二字尺”(两个字构成的音尺,音尺指的是节奏停顿)和一个“三字尺”(三个字构成的音尺)构成。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

7、压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体现了音律之美。(三)研习文本。1最能集中地体现诗人对“死水”的强烈感情的是哪一句诗?请找出,并说明理由。【答案预设】“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一句反复三次出现(一、四、五节), “绝望”一词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对“死水”的憎恶、厌弃、决绝的态度。【板书:“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2这“一沟绝望的死水”具有怎样的特点?(或说:“死水”的“绝望”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是怎样具体表现“绝望”的状态的?请认真品读诗歌各节,然后具体阐释。【答案预设】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凝滞的、腐烂的、污浊的、肮脏的、沉寂的、没有生机的。第一节先总写“死水”的呆滞不动、死气沉沉

8、的现状。第二节从色泽方面状写“死水”的外表。由于“破铜烂铁” “剩菜残羹”倾倒在“死水”中,这些污秽的东西在里面霉烂、变质、发酵,使之更加的“绝望” 。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华丽的词语来描摹“死水”的病相,那“翡翠”便是破铜的绿, “桃花”是烂铁的锈迹, “罗绮”是油腻的光泽。第三节从色泽与声音两方面状写“死水”的病相,用“绿酒”比喻那霉变腐烂的臭水,用“珍珠”比喻那水沟中冒出的白色气泡,又用幻觉的想象“小珠们笑声” ,表现气泡由小而大的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展现死水腐败蜕变的剧烈,再用臭味相投的“偷酒的花蚊”来从侧面表现死水沟里的污浊。第四节从声音角度写“死水”的沉寂,以“青蛙” “耐不住寂寞”的叫

9、声,来反衬出死水沟的死气沉沉、了无生气。【板书:意象: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3 “死水”如此令人厌恶,为什么诗人却要用“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描写它?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预设】诗人用一系列的华丽的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从破铜绿成的“翡翠”到铁罐锈出的“桃花” ,从油腻织就的“罗绮”到霉菌蒸出的“云霞” ,绚烂夺目,恰如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孙玉石先生所说的, “最丰富的想象在这里开花”。这样写,不仅极尽反讽和嘲弄之意,而且起到一种化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的艺术效果。作者用这类美丽的词语描摹“死水” ,显然是在讽刺、嘲弄现实,这样一种正话反说

10、、暗含讥讽式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们可称之为“反讽” 。【板书:化丑为美】【板书:手法:反讽】4诗歌的最后一节,表明了诗人对“死水”怎样的一种态度?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两句诗的含意?【答案预设】诗人清醒地意识到“死水”是毫无生机、毫无希望的,断然不是“美的存在” 。于是,他以近乎诅咒的口吻,发出了对“死水”未来命运的预言:加速其腐败恶化直至其彻底毁灭,从而催生出一个美丽新世界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现状。由此,可见出闻一多先生对现实的激愤之情。诗人对光怪陆离的死水般的旧社会彻底绝望,他热切期望旧社会的彻底毁灭,渴盼着新事物的茁壮成长。当年,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

11、引了本诗最后一节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 绝望里才有希望。 ”闻一多自己也说过:“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出我的火来。 ”因此诗歌末尾两句就是他义愤填膺的“火气”的爆发。5意象是一首诗歌的基本构成单位。象征性意象,是指运用象征、隐喻、暗示、联想等手法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表现一种或多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来表现诗人的特定思想感情或者某种抽象的哲理意义。由于读者对于象征关系理解的不同,象征意象的含义往往出现多义性。 “死水”是本诗的核心意象,属于象征性意象。通读全诗,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试探究“死水”这一意

12、象的象征意义。关于本诗写作背景的参考资料: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本诗后面曾署有一个写作时间:1925 年 4 月。据今人考证,实际时间应该是 1926年 4 月,即诗人回国之后。老诗人饶孟侃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诗词二题 ,原载诗刊1979 年第 8 期)。(2)1926 年 3 月 18 日,就是鲁迅所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 ,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3)1927 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

13、学者的书屋。1928 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和封底,采用通盘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这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4)死水写于 1926 年,是闻一多留美归来的第二年。留美期间,诗人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倍感离群孤雁的寂寞和酸楚,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留学时期他写的太阳吟 洗衣歌等名篇,表现的是他对异国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以及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回国之后他见到的却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

14、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于是他大呼:“啊,这不是我的中华”爱之深,责之切,这种矛盾悲愤的心情促使他写出死水这一名篇。【答案预设】关于“死水”的象征意义的几种看法:(1)“死水”是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美国社会的象征。(2)“死水”象征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的旧中国。(3)“死水”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板书:隐喻】【板书:死水黑暗中国现实的象征】6闻一多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开拓者, 死水是他对新格律诗的“最满意的试验” 。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的音乐美,前面我们已分析过了;那么绘画美和建筑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答案预设】绘画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词语

15、和物象,来描绘死水,画面鲜明,并以辞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其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建筑美:本诗五节,每节都是四行,每行都是九个字,形成了诗歌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四)小结: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指明“死水”的“死” ,已无可救药,让人彻底绝望。第二节主要从色彩、光泽、静态上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第三节从动态上写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第五节总结,同时紧扣开头。诗人围绕死水的凝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华美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感情层层积淀,最后达到高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因为诗人看透中国毫无希望,惟有腐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找到“美的所在” 。从中,我们应该可以体验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同对反动统治者的恨,他的呼声宛如黑夜里一声疾呼:“黑暗世界,你快早点去吧,还我一个美丽的中国。 ”三、阅读鉴赏再别康桥(一)引入这首诗作于 1928 年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日晴朗的午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