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贝壳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95913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贝壳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贝壳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贝壳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贝壳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贝壳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贝壳学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蝉 贝壳学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对着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时 两课时。情景导入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2、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课前预习收敛(lin):本课指收拢。聒聒(gu):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恕(sh) :宽容饶恕。短暂(zhn):很短的一段时间。 一丝不苟:(g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卑(b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

3、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走近作者作品小思:1939 年生,本名卢玮銮(lun) ,另有笔名明川、卢颿。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 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 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 承教小记 不迁 彤云笺 香港文纵 日影行 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 七好新文集 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一课前复习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心惊肉跳)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小心翼翼)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灰心丧气)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训诫(ji) 屡次(l)迂回

4、(y) 啜泣(chu) 耸立(sng)纳罕(hn)颤抖(chn)瘦骨嶙峋(ln) (xn)头晕目眩(xuan)落下(l)着眼(zhu) 整体感知一1.让学生默读课文蝉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答:主旨句:“哪管是 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的活过.”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重点研讨一1. “斜阳

5、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话?答: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 17 年,苦苦等待了 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走近作者作品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内蒙古,1943 年生于重庆。她写诗写散文,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 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 无怨的青春 、2二 散文集有一首歌 成长的痕迹 生命的滋味 三弦 同心集 写给幸福等。整体感知二1.让学生默读课文贝壳 ,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

6、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答: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生命,好好珍惜生命,好好创造生命!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重点研讨二1. “这是一颗固执又怎

7、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理解.答: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 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2.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答:相同之处:、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不同之处:、先抑后扬,直奔主题;、 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

8、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课堂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拓展练习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蝉 贝壳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对着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

9、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学习难点1.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时 两课时。情景导入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

10、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收敛( ): 。聒聒( ): 。宽恕( ): 。短暂( ): 。一丝不苟( ): 。卑( )微: 。上苍: 。把玩: 。2.造句。收敛: 。聒聒: 。宽恕: 。短暂: 。一丝不苟: 。卑微: 。上苍: 。把玩: 。走近作者作品一小思:1939 年生,本名卢玮銮(lun) ,另有笔名明川、卢颿。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 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 年起任教于香港

11、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 承教小记 不迁 彤云笺 香港文纵 日影行 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 七好新文集 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课前复习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 )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 )2、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训诫( ) 屡次( )迂回( ) 啜泣( ) 耸立( )纳罕( )颤抖( )瘦骨嶙峋( ) ( )头晕目眩( )落下( )着眼( ) 整体感知一1.让学生默读课文蝉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

12、样的思想感情?答: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 ,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 蝉,写它的 和 ,又是一抑。扬: 蝉的生活 显示了 的意4义。由 到 ,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 ,必须要好好地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答:主旨句: 不管生命 ,都要好好地 。重点研讨一1.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话?答: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 的季节,但对在地下 17 年,苦苦等待了 的 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 .生命虽然 ,蝉却 地等待,我对它的 油然而生.走近作者作品二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内蒙古,1943 年生于重庆。她写诗写散文,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 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