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8937624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m负弯矩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一. 编制依据1.神府高速公路施工设计图纸2.预制箱梁施工组织设计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 预应力施工1.箱梁在张拉之前必须对钢绞线、锚垫板、锚环、夹片进行试验,千斤顶、油泵进行标定,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使用。2.张拉前应对锚口摩阻损失和孔道摩阻进行测定,锚具的承压面必须清洗干净。3.预制箱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后,且混凝土期龄不小于 7d 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绞线。顶板连续段处的负弯矩钢束均采用两端对称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 0.75fpk=1395Mpa。4.钢束张拉采用双控,以应力为主,伸长值做校核

2、,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控制在6%范围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否则应暂停张拉,提出解决方案,待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继续张拉。实际伸长值量取方法见实测伸长值说明书;理论伸长值按理论伸长值计算值取值。见附后5.钢束采用两端对称张拉,钢束张拉顺序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张拉顺序具体为 T3、T1、T2 号钢束。逐根对称单根张拉。6.设计张拉控制力即为钢绞线的锚下控制应力为 con=0.75fpk=1395Mpa,通过公式 P= conA 计算的单根钢绞锚下控制力为 195.3KN。7.实际施工中的张拉控制力通过对应的千斤顶反映和控制的,其对应关系是千斤顶标定单位电算的

3、线性回归方程,具体数值如下:编号 005229 液压千斤顶对应压力表号 3032107 回归方程F=5.210359P+1.8618474,压力表号 10.4.6.362 回归方程F=5.2003P-0.587255;编号 004212 液压千斤顶对应压力表号3036.107 回归方程 F=5.304103P+1.3259989,压力表号 10.4.6.425回归方程 F=5.257991P-0.841258(校准方程式中:P 为压力表值(MPa)F 为载荷值(KN) )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千斤顶使用 200 次或 6 个月、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准,压力表应至少每 2 个月进

4、行重新校准。8.张拉前确定张拉所用,液压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的鉴定号,并计算出油压表与张拉力关系的对照值,挂牌施工。9.实施张拉施工时严格采用分级渐进加荷载,张拉过程中控制力顺序如 0 10%P 20%P 100%P 持荷 5min 锚固 ,并在每级荷载后测量伸长值客观、真实填写预应力张拉原始纪录。10.张拉时,各项操作手听指挥哨音同时开动油顶缓慢加压,一定要尽量保持两端压力同步和均衡,避免钢绞线内部应力不均匀。11.张拉时必须设警戒线放哨和防护,在张拉方向不得有人行走和停留,避免发生事故。12.有不明之处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三、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3.1、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

5、中心偏离孔道轴线3.1.1、现象张拉过程中锚杯突然抖动或移动,张拉力下降。有时会发生锚杯与锚垫板不紧贴的现象。3.1.2、原因分析锚垫板安装时没有仔细对中,垫板面与预应力索轴线不垂直。造成钢绞线或钢丝束内力不一,当张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力线调整,会使锚环突然发生滑移或抖动,拉力下降。3.1.3、预防措施锚垫板安装应仔细对中,垫板面应与预应力索的力线垂直。锚垫板要可靠固定,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移动。3.1.4、治理方法另外加工一块楔形钢垫板,楔形垫板的坡度应能使其板面与预应索的力线垂直。3.2、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3.2.1、现象预应力张拉后,锚板下混凝土变形开裂。3.2.2、原

6、因分析通常锚板附近钢筋布置很密,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疏松或仅有砂浆,以致该处混凝土强度低。锚垫板下的钢筋布置不够、受压区面积不够、锚板或锚垫板设计厚度不够,受力后变形过大。3.2.3、预防措施锚板、锚垫板必须在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其刚度。锚垫板下应布置足够的钢筋,以使钢筋混凝土足以承受因张拉预应力索而产生的压应力和主拉应力。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在锚头区的混凝土质量,因在该处往往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粗骨料不易进入而只有砂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3.2.4、治理方法将锚具取下,凿除锚下损坏部分,然后加筋用高强度混凝土修补,将锚下垫板加大加厚,使承压面扩大。3.3、滑丝与断丝3.3.1、

7、现象锚夹具在预应力张拉后,夹片“咬不住”钢绞线或钢丝,钢绞线或钢丝滑动,达不到设计张拉值。张拉钢绞线或钢丝时,夹片将其“咬断” ,即齿痕较深,在夹片处断丝。3.3.2、原因分析锚夹片硬度指标不合格,硬度过低,夹不住钢绞线或钢丝;硬度过高则夹伤钢绞线或钢丝,有时因锚夹片齿形和夹角不合理也可引起滑丝或断丝。钢绞线或钢丝的质量不稳定,硬度指标起伏较大,或外径公差超限,与夹片规格不相匹配。3.3.3、防治措施锚夹片的硬度除了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在现场应进行复验,有条件的最好进行逐片复检。钢绞线和钢丝的直径偏差、椭圆度、硬度指标应纳入检查内容。如偏差超限,质量不稳定,应考虑更换钢绞线或钢丝的产品供应单位。

8、滑丝断丝若不超过规范允许数量,可不予处理,若整束或大量滑丝和断丝,应将锚头取下,经检查并更换钢束重新张拉。3.4、波纹管线形与设计偏差较大3.4.1、现象最终成型的预应力孔道与设计线形相差较大。3.4.2、原因分析浇筑混凝土时,预应力波纹管没有按规定可靠固定。波纹管被踩压、移动、上浮等,造成波纹管变形。3.4.3、预防措施要按设计线形准确放样,并用 U 形钢筋按规定固定波纹管的空间位置,再点焊牢固。曲线及接头处 U 形钢筋应加密。浇筑混凝土时注意保护波纹管,不得踩压,不得将振动棒靠在波纹管上振捣。应有防止波纹管在混凝土尚未凝固时上浮的措施。3.5、波纹管漏浆堵管3.5.1、现象用通孔器检查波纹

9、管时发现内有堵塞;采用在混凝土未浇筑前波纹管内先置钢绞线后浇混凝土的,发现先置的钢绞线拉不动。3.5.2、原因分析波纹管接头处脱开漏浆,流入孔道。波纹管破损漏浆或在施工中被踩、挤、压瘪。波纹管有孔洞。3.5.3、防治措施使用波纹管必须具备足够的承压强度和刚度。有破损管材不得使用。波纹管连接应根据其号数,选用配套的波纹套管。连接时两端波纹管必须拧至相碰为止,然后用胶布或防水包布将接头缝隙封闭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保护波纹管,不得碰伤、挤压、踩踏。发现破损应立即修补。施工时应防止电焊火花灼烧波纹管的管壁。波纹管安装好后,宜插入塑料管作为内衬,以加强波纹管的刚度和顺直度,防止波纹管变形,碰瘪、损坏。3

10、.5.4、浇筑混凝土开始后,在其初凝前,应用通孔器检查并不时拉动疏通;如采用预置预应力索的措施,则应及时拉动预应钢绞线。确认堵孔严重无法疏通的,应设法查准堵孔的位置,凿开该处混凝土疏通孔道。8.6、张拉钢绞线延伸率偏差过大3.6.1、现象张拉力达到了设计要求,但钢绞线延伸量与理论计算相差较大。3.6.2、原因分析钢绞线的实际弹性模量与设计采用值相差较大。孔道实际线形与设计线形相差较大,以致实际的预应力摩阻损失与设计计算值有较大差异;或实际孔道摩阻参数与设计取值有较大出入也会产生延伸率偏差过大。初应力采用值不合适或超张拉过多。张拉过程中锚具滑丝或钢绞线内有断丝。张拉设备未作标定或表具读数离散性过大。3.6.3、防治措施每批钢绞线均应复验,并按实际弹性修正计算延伸值。校正预应力孔道的线形。按照钢绞线的长度和管道摩阻力确定合格的初应力值和超张拉值。检查锚具和钢绞线有无滑丝或断丝。校核测力系统和表具。3.7、预应力损失过大3.7.1、现象预应力施加完毕后钢绞线松驰,应力值达不到设计值。3.7.2、原因分析锚具滑丝或钢绞线内有断丝。钢绞线的松驰率超限。量测表具数值有误,实际张拉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