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8924840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新:2017-4-24 阅读:栏目:党建党委 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地揭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本质特征、根本标准

2、和最终落脚点,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决一些党员和党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都把历史看作是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历史,而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无知无识的群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第 2 页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

3、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在物质生产力推动下生产方式变更的历史,因而历史也首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变更生产方式的基本力量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一经创立,就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历史使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成

4、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在阐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意和任务时指出,“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同志指出:第 3 页“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否始终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纵观历史,横看世界,近代以来产生的各种资产阶级政党,不论其打着什么旗号,不管其如何自我标榜,但它们都是占人口少数的资

6、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同剥削阶级及其政党相反,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始终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贯彻“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世界观改造能否贯

7、彻“第 4 页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要求,说到底是受世界观支配的。目前,党内有些同志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有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是放弃了世界观改造,放松了党性修养。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不重视世界观改造和加强党性修养的问题,而是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立起来。有些人虽然口头上讲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于是,“形象工程

8、”、“政绩工程”出来了,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滋生了。因此,贯彻“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要求,就必须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党中央一再强调,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这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做到的。贯彻“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的要求,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具体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中去,每出台一项政策、每办一件事情,都应首先考虑对人民是否有利,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按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行使权力,坚持廉洁从政、勤政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