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论文: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初探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8563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论文: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数学论文: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论文: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论文: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初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数学论文: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初探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际上的科学研究、科技发展以及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需要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积极顺应时代需求,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和结论的获得,以及知识的应用。 ”因此,自 2000 年起,我校在数学教学中启动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逐步形成了初步的共识。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必须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学会交流。 一、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原则 流学习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它的实施前提是学生主体自我的充分学习与思考。在组织交流之前,教

2、师应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再交流。这样,交流的质量才会高,学生主体对交流的投入才会充分。 织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要求教师必须用“心”同学生交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有释然的感觉,从而敢于交流、乐于交流。此外,情感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小组交流时要团结互助,友爱合作。 流能力是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思想,再将自己思想通过动作、直观的语言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交流时,要与操作、实验、练习、评价等多种内容相互融通,把交流与听说读练等多种能力训练的活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二、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 学中的许多概念既有联

3、系又有区别,学生往往容易将这些概念泛化、混淆,教师若组织交流,可促使学生将概念准确区分。如复习“数的整除”时,可让学生交流:(1)质数、质因数、互质数的概念有什么不同?(2) 整除与除尽有什么异同? 你们能举例说明吗?学生通过交流互帮互学,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矛盾在交流中解决,使原来极易混淆的概念逐步明晰。 学实践表明,教学难点单纯依赖教师枯燥的讲解,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数的整除”的概念时,许多学生只关注“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很少注意整数 a 除以整数b(b0)这个条件。教师可在此处出示讨论题: 一数能

4、被另一个整数整除必须达到几个条件?你能举例说明吗? 通过小组成员的争辩、交流,再加上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会逐渐深刻而准确。 统教学中,规律的发现、结论的获得往往由教师包办代替。其实,对学习内容的概括,教师可放手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参与总结归纳的过程,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在学生操作测量出几组圆的周长与直径后,教师可组织交流: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学生会有各种独特的发现,在小组交流取长补短的优势下,就会得出“c=d”这样的概括性的结论。 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5、”时,可组织交流: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是为什么呢?这样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来的,进而沟通六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进行争论,这是引导学生群体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举措,也是互助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以在相互的启发争辩中,学会探索新知的方法,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品尝到探索成功

6、的喜悦,会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新世纪的小学课堂,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数学仅仅是尝试的开始。教师应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下,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探索,学生的交流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与发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让课堂永远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群体智慧,不同层次学生互补等作用,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学生交流的进程,真正让学生互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