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79693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罗以澄内容摘要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代中国,新闻传媒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作用。从新中国的新闻传媒和社会发展历史考察,和 谐社会的战略抉择,不 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新闻传媒发展的一次巨大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传媒是整合社会资源、推 进社会共识和认同、 协调社会全面且有序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也要推进新闻传媒健康、和谐的发展。新闻传媒的和 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传媒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是共赢共荣的关系。关键词和谐社会 新闻传媒 传媒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

2、关节点上的一次重大战略选择,也是 21 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自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了具体的制度安排、机制转换、思维变更,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开发和整合。众所周知,新闻传媒是作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而存在的;尤其在现今中国,新闻传媒 及其影响已经充塞了社会的每一个方位,并构筑了新的“社会生活地图”,传媒生态与社会系统共生、贯通关系更是日益紧密和深化。因此,寻求新闻传媒的和谐发展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一当下,对于和谐社会的探讨、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也有着很多说法。

3、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路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智慧与和谐诉求进行解读,对现实的社会转型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进行破解;从社会均衡理论、协和社会理论、社会系统论等多种社会理论基点进行梳理,用现代化的理论视角进行建构等。这些解读的重心,都指向于当前中国的现实热点和全民的共同价值取向,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到人均GDP 过 1000 美元的关节点上,如何避免“拉美化陷阱 ”,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筹全局,稳健地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更加光明的前景的现实抉择。这些解读见仁见智,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从一般意义上看,和谐社会可以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层面: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和谐

4、社会是一种即时追求,社会的稳定、社会运转的正常和安全是其最大的需要。从积极方面看,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战略,是连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动态的涵盖系统;“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规范先进有序、社会运筹灵活得当的社会” 1(第 7 页) 。在这个层面上,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追求社会发展的活力、激发文明进步的动力、开掘社会的创造力和社会协调力的过程。目前,和谐社会的构建背景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既有长远的战略目标,更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构建积极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自身心灵和谐的社会。 “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价值追求

5、,现实的说,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有共识、可包容、可调节、可救济。即有共同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有足够力量和氛围包容差异,有多种手段与能力化解、控制矛盾,以及借用法律术语的可救济所指的,对重大问题有强有力的最后解决手段,从某种角度说,构建和谐社会的对应问题是我们普遍关注的后发国家容易出现的动荡和失序” 2(第 1 页)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发展为主线,以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为旨归的动态的社会整合体系。在社会利益共同体中,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权利和利益的表达、交流、协调、整合、均衡为主调,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和需求的实现与满足;同时应从注重对人的尊重和注重对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两个维度展开,从

6、而实现社会各阶层在同一个社会平台上进行的利益博弈活动富有弹性和整合性,实现个体群体社会的融通和协调。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3,在这之中,促进公平和正义,激发社会活力是其基本要求。和谐社会这个核心课题已经提出,现在是开始破题的时候。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是对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优化和重新构建,其动用的社会资源是广大的,所有相关的制度性和技术性工具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新闻传媒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资源,同时又是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因此,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网络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在媒介时空和现实时空相叠加、相融合的媒介时代,新闻

7、传媒的大众化、社会化、理性化和协调化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新闻传媒,也必须构建和谐传媒。新闻媒介要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回应和谐社会的诉求,在自身发展和实现和谐社会对新闻传媒的期待中找到最佳契合点。 “工欲尚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媒介社会化、媒介市场化、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新闻传媒的健康、有序、科学、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之一。和谐传媒着重于整合媒介内部资源,进而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新闻传媒与社会的良性的可持续的共生、互洽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滋生不息的资源性供给,实现和谐传媒与和谐社会的共荣共赢。二与现代社会共生的新闻传媒,在社会

8、中具有极大的作用。 “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做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具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的主要源泉” 4(第 4 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闻传媒是社会的“神经”和“血管” ,是现代社会通畅运转的必要条件。这已经被诸多的论著和实践所反复证实和阐说。西方社会把传媒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 ;马克思主义者把它作为人民争取和实现自身权利的重要工具,把它当作人民的武器、阵地、旗帜、 “无产阶级事业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则把以新闻传媒为主体的“笔杆子” ,作为和“枪杆子”并列的两条战线之一。虽然西方传播学界早期关于新闻传媒的魔力崇拜“魔弹论

9、”已被证明是不够科学的;但现代的研究证明,在一定时空中(封闭的地域或特定时段) ,传媒自然是有一定的魔力的;就是在开放和流动的现代社会系统中,媒介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力仍然是强大的。鉴于传媒对社会的强大影响力,人们赋予其多种技术性意义和价值,工具性价值和运作机制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便过度地把新闻传媒工具化,特别是单声道的政治工具化,虽然取得了强传播和干预社会的效果,但这也把传媒的负面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使社会和新闻传媒同时变得僵硬、停滞、扭曲、畸形,这些历史教训值得汲取,同时也给我们以警示。新闻传媒在社会系统中,是一个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的强资源支持系统,是既可以使社会肌体强健,又可

10、以使社会肌体发生病变的细胞。在建构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决不可忽略新闻传媒的作用。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们不仅告别了“斗争哲学” ,形成以发展为核心的时代思维;而且走出了数千年来在战争(冲突)体系下确立的社会制度路径 5(第 33 页) ,进入了社会认同和社会内部“和平共处”的制度抉择时代。最清晰的转型起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实施的战略大转移的决策。我国新闻传媒的转型也肇始于这一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邓小平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6(第 255 页)

11、 。他对新闻宣传工作在安定团结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期望, “宣传工作搞得好不好,对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很大” 6( 第 363 页) 。应该说,我国新闻传媒服务于社会和谐的取向,在那个时候就开始起步了。在此后的持续经济转轨、发展和社会转型、整合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承载、顺应了其内在的要求,并被这一日益完形的制度框架所同化;在回归理性和新闻本位的过程中,中国的新闻传媒经历了不断脱壳重生的蜕变。在为改革与经济建设服务的大旗下,新闻传媒找到了为社会服务的切入点,也开始从无所不能的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控制、社会宣传、社会灌输、社会斗争的高地走下来,找到自己平实的立足和发展领地,

12、在社会参与、社会沟通、社会整合、社会守望、社会疏导、社会监督的轨道上行进,这些背景构成了中国新闻传媒与社会同向发展的基本底色。三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正式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改革和发展开始加速,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期间,新闻传媒在服务市场经济的信息和舆论领域独领风骚,在建设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和社会协调等方面也功不可没。在这过程中,新闻传媒自身也开始接受市场的冲击和洗礼,在市场中为自己预设了位置,并不断加深地卷入了市场竞争,中国的新闻业取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进步。当然在这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和中国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13、的扩大和深化,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后,中国新闻传媒的商业和市场属性不断地放大增强,市场的拼抢和竞争日趋激烈,传媒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趋于突出,传媒在社会责任与市场竞争的拉力及赢利冲动之间的牵扯日趋复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媒对社会的作用是否消退的问题被提出来。另外,以互联网为主轴的电子空间(cyberspace)也在此时铺天盖地而来,媒介新技术的快速传播和笼罩,几乎把原有的媒介空间彻底地叠加、清理和颠覆了一遍。 “我们正快速进入一个用户积极主动和多媒体传播的新的媒介环境(由此)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的状况,从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和个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窄播,

14、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 4(第 3-4 页) 。新闻传媒继续能否发挥社会作用的现实问题也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世人面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正是在这一媒介环境激烈变动的背景下展开的。也就是说,我国的新闻传媒在社会结构、社会的制度安排、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创新和重构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积极回应、支持和服务,实现媒介和社会之间良性的互洽性,而且要在这一进程中完成自身的体制改造、机制转换等多方面的创新,健全自身的自洽性机能。那么,在这种情境下,新闻媒介对社会的作用是不是消退和消减了呢?回答是不但没有,而且更重要、更深广。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

15、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我们只能在追求效率与维护公平之间、在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和环境之间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选择,因而只能是相对和谐” 7(第 5 页) 。选择和谐社会战略的最现实的理由是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和整合,从而避免社会的断裂和失序,是对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日益凸现的社会不和谐的政策追问: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经济如何更好、更科学地发展?经济发展如何与社会协调同步?从而确立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的科学、务实的战略定位。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

16、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8(第 24 页) 。如果做更进一步的解读,和谐社会应该是以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为核心,以人的心理调适和精神素质的提高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关系。其要求的底线是,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安全和顺畅运行。与此对应的是,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地嵌入社会之中。 “所谓社会结构,是指主要社会制度共同构成的一种恰当系统的方式,以及这些主要社会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并划分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各种利益的方式” 9(p258)。在社会的繁衍过程中,新闻传媒是社会结构有机连接和能量交换的一个平台。其存在理由和终极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社会责任则是它的终极责任。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首先表现在对大众公共领域的建构上。新闻传媒既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公共领域的一种内在机制;它既是报道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信息平台,有是人们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