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青藏高原一株柳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751160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青藏高原一株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15 青藏高原一株柳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 6 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艰苦卓绝” 、 “起死回生” 、 “不可思议” “望而生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结合本文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制定以上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有感情地朗

2、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情况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的重点词句。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踊跃交流探讨、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

3、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3.结合课后题 4,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青藏高原一株柳” ,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4.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领悟作者的人生慨叹。2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师:1.青藏高原一株柳教学多媒体课件。2.教师多读一些与柳树有关的文章,以便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 ,按照已掌握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2.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

4、握(一)导入课文。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在古典诗歌中的柳树形象可谓“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文章。出示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学生读题目。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株柳”做题目?(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

5、高原上常年是冻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设计理念:通过质疑,鼓励学生敢于自己的看法。既培养学生了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继而鼓励学生大胆地、自觉地去读书。 )3(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书莫放“拦路虎” ,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1)出示字词: (2)读词语( 点名读 齐读)(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来。 (认真预习,是学好课

6、文的一个关键)(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书中,相机指导学生真正把书读正确,读流利。只有读通了,读熟了,才能进行阅读理解。因为会读书对学生来说是要培养的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2指名读课文。思考:青海高原有一株什么样的柳树呢?预设:神奇、给人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顽强的、唯一板书:神奇 顽强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一齐读,读出神奇 , 二齐读,读到心里。)(这一环节既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走近青海高原

7、一株柳粗 实 坚 硬 苍 郁 深 沉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艰苦卓绝 41如此高寒而又缺水的恶劣环境下,却长着这么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这株柳树长得怎么样呢?咱们拿起笔,去课文里画一画它的样子,写一写自己的想法。(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感受高原环境出发,把体会高原生活环境的残酷作为学习的基点,组织学生的阅读,利于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提高阅读的质量。体会到这株高原柳的强大生命力。)2学生交流后,出示幻灯: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

8、缺水对生命颜色的锻铸。3理解关键词语。两合抱粗:同桌演示,没有同桌的请找家长。百十余平方米:请家长估量一下教室的面积。生铁铁锭:幻灯出示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粗实而坚硬。苍郁、深沉: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受。锻铸:从偏旁理解字义,再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形容。学生答后,教师总结:难怪作者要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大的强大感召。(设计理念:通过理解关键词语,体会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的艰难,为下文理解柳树在这里生长的不容易,做好铺垫。)4请学生练习朗读,读好柳树的外形。师:你能把这株柳树的外形读好吗?读出它的感召力来。学生个别读,齐读。5面对这样一株柳树,你有什么感叹?学生自

9、由说后,师引导:作者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出示带“哦”句。)你能说说,作者此时此刻,到底在想什么吗?句式训练:哦, 。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哦”的读音。6你读懂了作者的心,就更能读好作者所表达的这句话了。5幻灯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你知道,这句话里的“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敬畏。这么一株神奇的柳树,怎能不令人望而生畏呢?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的敬畏之心。)学生齐读。7同时出示第一、第二小节两句。师:把它和第一小节放到一起,就构成了课文的开篇。你能明白作者这样写的妙处吗?学生交流后,请同学们齐读。(设计理念:先引

10、导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搜集的资料,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互相探究,对问题就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最后全班交流,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课时( 四)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引读课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 读一读,读出它们的画面来。谁能读出青海高原的这些特点?(设计理念:学生边读边想象着这悲壮苍凉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感受青海高原的柳树生长环境之艰难,我出示了几组描写青藏高原环境的词语,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体会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的艰难,为下文理解

11、柳树在这里生长的不容易,做好铺垫)3就在这干旱而又寒冷的青海高原上,却有着一株柳,一株作者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柳,一株让作者发出这样感叹的柳: (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一起读。你们突出了什么关键词?(“神奇“)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简洁而开阔 64过渡: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轻轻打开课本。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 。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象的段落。 (第五自然段)2自

12、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A、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 (1) “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 (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难)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一“奇” 。 (设计理念:“神奇” “奇迹”是两个关键词,是全文的文眼。抓住这两个词,就可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两个词就能十分顺利地带着学生去感受“眼中之柳”的神奇,感受“心中之柳”的顽

13、强。整堂课中的回忆主要内容、想象抗争的情景、感悟文章的中心等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这两个中心词。 )B、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 (1)这句是写它的引答 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 )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颜色很暗淡,我这有幅图片, 【出示】大门上的把手,它跟铁锭是“同胞兄弟” ,看看它的颜色怎样?(暗淡,发黑) ,感觉它的质地怎样?(坚硬) 。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 (3)提到“柳” ,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

14、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 C、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特锻铸。 ”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7(2)绿得这么这么是暗绿色的,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嫩绿、草绿、鲜绿)这又是一“奇” 。 (3)谁来读读它的这一“奇”? D、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 生命力强) (2) “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设计理念:抓住柳树生长环境中的关键词句,抓住柳树生长过程中熬干旱,躲严寒,抗风雪,斗雷电的关键词句,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从而不仅让这株柳树的高大形

15、象深深地映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更让这株柳树不屈不挠与艰苦环境抗争的精神永记孩子们的心中。 )4我们分别读了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这株柳形象上的“神奇” ,请你连起来读这段,整体感受一下。谁来通过朗读带我们走近这株“神奇”的柳呢?你们能读好吗?我和你们一起读一遍。 (六)引发想象,感受柳树生长过程的“神奇” 。 1过渡:那么,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外形方面这三点呢?(不是)去默读六七两个自然段,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2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什么?(作者想象这株柳的生长过程)它的生长过程体现了“神奇”吗?(体现了)拿出笔来,把其中反映它“神奇”的语句画下来并读好它。 (设计理念:感悟柳树的精神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学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内容的引领下想象青海柳与恶劣的环境抗争的一个个画面,才能真正感受到柳树精神的顽强。 )3交流。 A、 “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 (1)读了这句,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哪?(1.种子随意散落却有幸萌发 2.其他柳树苗子全毁了而唯独它存活了下来)(2)怎么能说不神奇呢?8(3)来,我就请你,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