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7243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5单元 19鞭 贾(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选修 2/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鞭贾19柳宗元诗 歌 赏 析重别梦得柳宗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 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译文:回首往事,二十年来我们在朝堂之上共进退,所有遭遇都相同。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我们归田隐居,那么我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赏析: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这

2、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 “二十年来万事同” ,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 过晚年。这一句看似有

3、归隐之意,实则蕴含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 “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觉凄楚动人。文 言 积 累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 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 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玄龄

4、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译文: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市之鬻鞭者(其贾宜五十(蹇仄而不植(

5、则遬然枯(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马踶不已,坠于地(余曷不至于公卿( 拳蹙而不遂(析:A 项, “贾”读“” ;B 项, “蹇”读“;D 项, “曷”读“答案:文公社】下列各句中,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B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C举之,翲然若挥虚焉D今之栀其貌,蜡其言解析:D 项, “栀” “蜡”均为名词作动词。答案: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和相同,和相同B 和不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相同,和不同解析:B 项,者: 的人 /连词,表判断;焉:形容词词尾/代词。答案:“以求贾技于朝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持以夸余B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C复

6、之以五十,则伏而笑D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例句与 C 项均为状语;A 项,省略句;B 项,判断句;D 项,省略句。答案: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11 题。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 则拳蹙而不遂; 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则遬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

7、然犹持之三年。后出 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 坠于地, 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 赖者。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 “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 驱之于陈 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 恶有不折其用,而 获坠伤之患者乎!(一)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恰好B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 灭:陷没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濯:冲洗D则遬然枯,苍然白 遬:迅速解析:A

8、项,适:到,去。答案: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析:C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却;A 项均为“副词,就” ;B 项均 为“ 代词,它的 ”;D 项 均为“代词,代鞭子” 。答案:列表现马鞭的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吾爱其黄而泽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举之翲然若挥虚焉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A B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D解析:指鞭子好看的颜色;写富者的浅薄;写作者验试;从用途、构造、重度写鞭之质地极差。答案: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_答案: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怜惜

9、那五万钱啊? (2)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_答案: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二)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其分则善当:恰好B今之栀其貌 栀:用栀装饰C虽过三年不害 害:损害D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患:忧患该资料由【语文公社】:A 项,当:相当。答案:面语句对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富者买鞭与朝廷用人进行了对应式的议论,由物及人,形象生动。B用描写鞭的词语来描写朝中官员,产生了很好的修辞效果。C文章采用寓言的方式,巧妙讽刺了唐朝吏政的昏暗,巧饰而求官、无才而滥用,正是唐王朝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D作者用卖鞭的人隐喻官府,展现

10、了用人不当、腐败的黑暗现实。解析:“卖鞭者”不隐喻官府,而隐喻官吏。答案: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曷不至于公卿?_答案:我为什么不能是公卿?(2)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_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还有不在用的时候被折断而以至于坠地、损毁的忧患吗?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日喻 苏 轼生而眇 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 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 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 ,以 为日也。日之与 钟龠亦 远矣,而眇之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

1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 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 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

12、不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日喻以告之。注:本文一题“日喻说” 。眇(双眼瞎。扪(按,摸。龠(:古代一种形状如笛子的乐器。没人:潜水的人。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远:遥远B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通达C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卒:最终D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杂:零碎解析:D 项,杂:兼,不单一。答案: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盘而之钟转而相之B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C或告之曰 或即其所见而名之D君子学,以致其道 以其言试之河解析:C 项都是“不定代词,有的人” 。A 项, “之”动词,到;代词,它。B 项, “于” 表比较。表对象。D

13、项, “以”连词,用来;介词,按照。答案: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苏轼主张“道可致而不可求”观点的一组是(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道之难见也甚于日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A BC D解析:“道可致而不可求”指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只说了“道之难” 。是错误做法,不能表现其观点。 当今的弊病。答案:列对文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以盲人对太阳的推测来说明“道”是不可以通过间接手段得到,必须亲身实践,亲自学习。B孙武和子夏的话是苏轼用来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相比较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