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723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 虞美人 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必修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声声慢总 体 设 计教材概述本板块“词别是一家”共有四篇阅读材料: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四首词,按时间顺序编排。由于课程进度安排较紧,故每两首词放在一节课内教学。教授顺序可以按 教材安排的顺序,这样能让学生较清楚地了解词的发展脉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本设计分别把虞美人和声声慢 、 蝶恋花和雨霖铃放在同一节课内教学。原因是李煜处在词史开端不可规避,另外学生强烈要求上声声慢 ,可能对李清照仰慕已久,并且二李确有共通之处;而晏殊与柳永处在同一时代,代表当时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拿来对比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词的多姿多彩,领会“词别是一家”的要义。 虞美人和声声慢

2、的两位作者都经历过大悲大痛,看过国破家亡,也都是“不知情之所以,一往而情深”的感性词人。所以学习他们的词,主要采用多读多诵、互相交流探讨 的方式,从而深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思路方法两首词的学习,重点在于体味其中流转缠绵的情感,以及欣赏词人表现情感的独特的手法。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优秀的作品往往只通过文字便能够营造一种动人的风景,或表达一种细微的情感。所以课文研究当是课堂的主角。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手段。如听课文配乐朗诵,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1通读虞美人和声声慢 。2初步了解李煜、李

3、清照生平。课时安排:1 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词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两位词人的生平故事。通过分析意象等方面透过字面,品味词中表达的深层情感。欣赏词作的表现艺术,感受词的艺术魅力。2体会两词在表达上的高超技巧,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体悟词中的情感。3引导学生发现词作中所流露的情感缺憾,培养学生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教 学 设 计导语设计学们,之前我们学习过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 去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两首词,我们一边背就一边强烈地感觉到那铿锵字句中一股豪壮的气势,何等的潇洒!然而, 还有一种词却跟这两首词完全不一样。这些词像一首首小夜曲一样婉转悠扬,让你

4、深深沉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这样的婉约词作,请大家翻开课本。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有一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 ”有时确实是这样。有一个人,成不了好皇帝,国家在他的手上败亡;然而国家败亡却使他成为了一个好词人。而另外有一位,也经历过亡国之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这两位词人是李煜和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位词人的代表作虞美人与声声慢 。推进新课作家作品(1)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 ,宋太祖屡次遣

5、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但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 ”对其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

6、。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 975 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清沈雄古今词话语) ,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词派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2)李清照(1084约

7、 1151) ,号易安居士,宋杰出女文学家,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 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 ,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

8、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李清照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 ,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 ,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

9、。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 ,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2基础积累将息:休息,调养。怎生得黑:如何能熬到天黑。怎生,怎么。这次第:这光景。介绍虞美人的创 作背景。明确:该词写于李煜亡国后被囚汴京期间,传说是他的绝命词。全班听完配乐朗诵后,齐读全词,试着掌握节奏,读出感情。然后,再自由读一到两遍。2思考整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明确:“愁”字。那么李煜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愁”?我们暂且在心中存疑问,进入具体的学习。3 “春花秋月”这样美好的事物,为什么词人要反问“何时了”呢?明确:因为词人被囚禁在汴京,

10、生不如死,这样美好的光景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早点结束,所以才在开篇劈头而来这样的反问,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4 “往事知多少” ,作者指的是什么“往事”?明确:李煜所说的往事是指他在南唐做皇帝时锦衣玉食、风流痛快的日子。5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有没有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比。 “又东风”与“不堪回首”对比。东风去了可以再回来,可是故国一去不复返。表 现了词人在今昔对比中心中涌动的大恸。全词上下两片实际上有三组对比,请同学们找出来。可以让学生前后交流。明确:“何时了”与“知多少” , “又东风”与“不堪回首” , “应犹在”与“朱颜改”

11、 。2请大家看看这三组对比,可以看出哪些东西是不变的,哪些是可变的?明确:那些景色,那些时间是不变的,而那些人事却是可变的。所以这三组对比,实际上道出了宇宙的恒常和人生的短暂。3最后,词人终于在领悟人生的无奈之后长长地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大家赏析这一句词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它好,好在什么地方?明确: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谁也看不到别人心中的愁是怎样的,是多还是少,是轻还是重。而李煜却让我们看到了。他把他的愁比作那一江春水。大家都知道春天的水是怎样的?由于冬雪融化而汩汩沛沛、丰盈充裕,可见李煜的愁很多很多,充塞天地;春水又绵绵不断,可见李煜的愁很长很长,难以排遣。

12、这就是李煜的高明之处。同时又暗含了一个对比,天地间春水涌动,永恒有常,而人生却是这样的无常难测,于是感慨更深一层,主题升华,有一丝丝哲学意味,境界大开。4整首词我们分析了一下,我们再回到开始就提出的问题:李煜的“愁”是什么?明确:亡国;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回;尊严、自由被践踏;更是一种对宇宙恒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人生无常思考后的无奈与悲痛。 (“愁”的内涵一步步加深,其过程中学生达不到的注意引导。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李煜的“愁”实际上也有很狭隘的一面,他一直在品味咀嚼着自己的愁恨,但是他没有反省这忧愁是谁造成的,反而让自己的愁绪直流而下,一泄到底)5我们来总结一下李煜的词风。明

13、确:李煜的词清丽婉转,哀怨缠绵, 虞美人便是很好的代表。他的词作艺术性很高,不事雕琢、手法明快,而含意深沉。王国维评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说得颇为中肯。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往往那些经过大痛的人才能够写出光华耀眼的诗篇。不仅李煜如此,李清照亦如此。这位中国第一女词人,她的泪水销蚀了她的心,却化作了一颗颗珍珠,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声声慢 。1整首词读下来,相信大家找出了词眼在哪里,是什么?明确:词的最后一句, “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字。2那么李清照又是怎样写自己的“愁”呢?让

14、学生再把全词自由读几遍。然后全班齐读第一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篇就连用叠词,这十四个字向来为人所称道。请同学们试着鉴赏。我们来看下面一段名家的评点(投影) ,根据语境将抽出的原句放回原处,并说说你的理由。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对李清照开篇十四个字也就有所悟了。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_,用以寻寻 ;寻寻之未见也,_,又用觅觅 ;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_,闺闼之内,渐以冷冷 ;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 ,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

15、凄 ,_。又继之以惨惨 ,_。故终之以戚戚也,_。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A凝于心而心不堪任 B是良人真个去矣C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 D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E冷清渐蹙而凝于心 F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明确:由是:首先因为词人不相信人已去,即“似有未信” ,所以“寻寻” ,寻而不得,但“仍有未信” 。再“觅” ,上上下下觅而不见,终于相信“良人真个去矣” ;于是感到外面寒冷、内心孤清,心情感受一步一步往下沉。从“凝于心”到“不堪任”再到“心碎” 。 (瞻前顾后,比较选择。注意理解原文诗句,结合情境)3李清照开篇便生动地刻画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起伏转折,到此一个“愁”字虽未点出,但已在读者心中布下阴云般的情感基调。那么,接下来,李清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