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71377 上传时间:2017-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桃花源记导学案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日期 班别 小组 姓名 课题 21、桃花源记 课型 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学习古汉语的方法: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1、熟读、背诵课文,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2、用心领悟,见“言”而知 “意” ;3、注意不断积累词汇。二、了解并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变化。三、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抓住关键字词。 2、不译的字词。3、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学习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一、相关知识介绍:1、简介作品及作者 桃花源记选自 。 作者 , (朝代)诗人,是我国第一位 。2、通假字便要还家:3、翻译重点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记录下来,以备交流。2、给加点的字注音 夹岸( )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诣( ) 间隔 ( ) 语云( )3、解释加点字缘溪行: 落英缤纷 甚异之: 豁然开朗: 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 绝境: 无论魏晋: 延至其家: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4、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 寻: 寻向所志 屋舍俨然 寻病终 志: 处处志之 其:复前行 ,欲穷其林寻向所志 得其船 为: 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5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 今义: 交通 :古义: 今义:

4、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 如此 :古义: 今义: 六、检测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4、根据上下文猜解文意。2现代文中双音词占陶渊明: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形式上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

5、征。三、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2、主题思想:本文通过 ,表达了作者 。四、合作探究1、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3、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4、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五、拓展延伸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

6、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8、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9、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七.课后反思:34一、词语解释1. 缘溪行:沿着 2.落英缤纷:落花 3.甚异之:诧异4.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5.

7、俨然:整齐的样子6.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老人小孩8.具答之:详尽9.咸来问讯:都 10.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11.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2.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13.延至其家:邀请14.处处志之:作标记 15.寻向所志:标记二、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

8、的人说啊。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四、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

9、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第一问:渔

10、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线 索:渔人的行踪发现 进入 拜访 再寻桃花源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虚构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510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11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 叹惋

11、”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12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 ,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

12、平安宁的生活6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

13、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四、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14、。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11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卧怯。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五、小结 1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