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674822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精神凝练素材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 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 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 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虽然学校数度易名,几经迁徙,但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推

2、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一)由学校嚆矢锤炼“宝琛”精神中日甲午战败,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要抵御外侮、救亡图存、富国强兵,必须废科举、兴学校,彻底变法,全面维新。维新变法、急办兴学,逐步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戊戌维新前后,陈宝琛顺应了“变教求才”的时代潮流,筹划兴办各类新式学堂,成为开拓福建近代新式教育的实践家。1、创办新式学堂 1他主办高等教育。 癸卯学制颁行后,陈宝琛按要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在福建师范学堂内增设优级师范选科,学校遂改名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高等师范教育由此诞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陈宝琛还兼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直到 1909年复出。福建省当时仅有的两所高等

3、学堂在陈宝琛的运筹下,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他兴办普通中等教育和外国语教育。光绪二十二年(1896) ,陈宝琛等于南台苍霞洲林纾旧居创办“苍霞精舍” ,后改名“福州公立苍霞中学堂” 。这所带有新式学堂特点的讲舍, “实在福建开办各项学堂之先”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由孙幼谷、陈宝琛等捐资创办福州东文学堂,聘请日人为东文教习。该校实质上是一所为预备留学而设的日语学校。1 庄明水.福建近代教育的奠基人陈宝琛教育思想探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119123他开创中等师范教育。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解决新式学堂师资紧缺问题,东文学堂改组扩充为官立全闽师范

4、学堂,陈宝琛亲任监督。1906 年学堂改名福建师范学堂。同年陈宝琛支持其夫人王眉寿创办女子师范传习所,1909 年传习所改名福州女子初级师范学堂,并附设幼稚园。全闽师范学堂是福建省第一所也是唯一设有全科的师范学校。他倡办实业教育。1、首创私立福州蚕桑公学。该校创办于 1900年,是福建最早的实业学堂,为福建官立蚕业学堂前身。2、创办福建官立中等商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 ,成立福建官立商业学堂,陈宝琛为第一任监督。次年,改名福建官立中等商业学堂。3、创办福州农事试验场农业别科,即福建官立农业学堂前身。4、创建女子职业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福建女子职业学堂与蚕桑女学堂。 “这

5、两所职业女子学堂培养了一批掌握熟练技艺的女技术人员,在社会上影响甚大。 ”22、参划学务,领导省教育总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 ,福建奉命设置学务公所 3。陈宝琛作为“端正绅士通学务者”的理想人选曾被聘参与官方对福建省新学学务的决策咨询。1905 年,陈宝琛等热心教育的士绅觉得“学务繁重,不可无联合商榷之机关” ,因之发起成立“闽省学会” ,次年改名“福建教育总会” (以下简称总会) 。在会长陈宝琛的领导下,总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总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提高福州小学堂的办学质量。他们把城东、城西两所小学立为“模范” ,对其他小学进行评优、调整、归并,对办学

6、困难的发给补助费予以扶持。在总会和分会的推动下,全省中小学迅速发展,1905 年教育总会成立时,福建只有小学 66所,中学 6所;而到了 1907年,小学发展到 345所,中学 16所,幼稚园 2所。(2)伸张正义,及时创办“全闽公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 ,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美国教会学校)学子为抗议校方无理处分学生而集体退学。 “会长陈宝琛悯其志” ,决定同意他们的呈请,立即创办公学,接纳二百多名该校退学生。陈宝琛以办学的实际行动伸张民族正义,难能可贵。(3)开展短期职业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 ,总会本着“宏教育之知识,培办学之人材,冀教育渐以发达”的宗旨,于七月创设教育讲习

7、科。此举2 朱有璩、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M.人民出版社,1983:80.3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270,280,357358,361.为缓解小学师资紧缺状况,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鉴于闽省法政学校未设,总会于同年九月创设法政讲习科, “会长暨各会员多亲临讲所相与研究” ,此举不仅较为广泛地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制思想,而且为福建培养了明晓中外法律知识的首批政法人才。(4)积极推行普及教育。总会设立宣讲所, “谋以通常知识灌输于一般人民” 。即推行“通俗教育” ,宣讲所每月定期选址宣讲。可见,陈宝琛在教育实践中始终笃行

8、他的“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4的思想。尽管无法避免封建教化,但它对推动教育改革,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倡导近现代精神文明,均不无裨益。(5)开办业余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 ,总会开办夏期音乐讲习会,“研究声乐、器乐之大要,以求音乐学术之增进” 5。此举开福建现代声乐业余教育之先河。(6)致力于全省教育的联络及其他事业的决策咨询和研究。总会设评议委员会,会长、副会长兼任议长、副议长。总会设三部,有各司职责的部门及任务。为了“联络全省教育之气脉,统全省教育之意旨” ,1908 年召开了全省第一次联合教育会,接着又召开了全省小学教员会。陈宝琛领导的教育总会还附设“闽路公会”和“议案预备会” ,为

9、“本省应兴应革之事” 、 “预为集思广益”6。陈宝琛为福建近代化呕心沥血, “凡所兴创,皆纲举目张,而需款之擘画,举事之层累曲折,心力瘁焉经画旁午,务以培人才、广教育为职志” 7,功垂八闽,令人景仰。(二)由历史风云孕育爱国精神师大百年来一路风雨兼程,始终与祖国的沉浮荣誉与共。“五四”运动,莘莘学子民族精神此起彼伏。1919 年私立福建华南女子学院大部分师学参加反对“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 “五四”运动爆发后,华南女子大学学生立即举行集会和罢课,向省督军请愿,声援北平学生。福建协和大学学生代表陈锡襄、李圣述等联络福州各校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次年 5月 4日,福建协大、华南女大、福

10、建法专等校学生罢课,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4 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10):314,230,227.5 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10):312.6 陈宝琛.沧趣楼奏疏M.第 234、105 页.7 辛亥人物碑传集卷 12,第 615、616 页.抗日救亡运动把学生的爱国高潮推向了高潮。特别是迁校南平时期,华南女院大部分学生对抗日救亡工作积极热情。抗战初期,在校学生节衣缩食,支援前线。在“大湖战役”中,华南女院师生更是不畏艰险,支援战场。1938 年,全体学生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深入城镇农村,开展三个月的抗日爱国宣传活动。在

11、抗战的八年时间里,华南女院师生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学生自治会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外,还举行多种方式的活动,如组织义卖、公演话剧、歌剧和举办音乐会等,把所得到的收入都用于慰劳前线战士,救济难童及捐献“青春号”飞机等。国难之际,许多教师热爱祖国,由美国回来任教。七七事变中,余宝笙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生化博士后,即于当年 8月毅然离美回校任教。嗣后,吴兰芝、刘永和、陈佩兰、邓锦屏、魏非比等在美国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后于 1939年1941 年也纷纷相继回国到山城南平为母校服务。新时期以来,福建师大更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12、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内涵建设,突出服务海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创新能力和办学水平,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三)由时代发展砥砺创新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学校本部现有本科专业 76个,全日制本专科生 25400多人,各类研究生6000多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 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 个、省特色重点学

13、科 9个、省级重点学科 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2个,还拥有高校、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15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个,省高

14、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1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4个。此外,学校还是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四)由社会服务提升奉献精神不管是最初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还是现在的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对福建乃至全国的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奉献精神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学校现在已培

15、养各类毕业生 40多万人,为国家建设,特别是为福建的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福建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其他教学骨干中 50毕业于我校,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科研院所的精英。在 1764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 947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 1408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 654人。现有双聘院士 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人, “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 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 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1人。教

16、育部创新团队 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3个、省级教学团队 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 人、省级“教学名师”18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6人、省级人选 48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人才 2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14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2人,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 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87人。他们以学术水平、道德情操与身心修养完善统一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而且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他们本着对学生负责、奉献的精神,对所授学科做深入研究,从纵向发展历程推论现行理论的科学性;从知识横向交叉联合阐述学科的实用性。他们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他们以自己的教师素养,影响着一批批学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以自己默默无闻的精神,让世界桃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