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8663629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文王 萍 一、设计相关画面,创设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实现。理想的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情景的创设对于知识的建构是很重要的,现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出现,更有利于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用字幕显示的同时,设计一个典型的原电池装置,例如,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插入片与片,然后接到电流计上。在装置下面写出离子方程式: 2 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背景,可以添加有趣并且

2、符合化学特点的标志,使学习情景中信息更加丰富,以便为知识的意义建构做好准备。这适合于学生课前的一小段时间。 二、放映动画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根据化学史料,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化学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导入法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节课的导入,可以根据格林太太的假牙这个故事,利用 Flash(或者 Photoshop)编制成动画。故事是这样的:“在伦敦的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自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

3、解除了痛苦。”根据这个内容,编成动画故事,格林太太到处求医寻药,非常焦急,却得不到医治,最后是一位化学家解除了她的痛苦。因为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当然可以加上故事气氛的渲染,同时,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编配合适的音乐。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急切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本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在课前组织学生商讨本节课的目标,学生不可能是全班同学,力求让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当然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最后统一本节课的目标。因此,在新知识学

4、习前,将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是很必要的,尽量使不同的学生根据这个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owerpoint 制作):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培养正向思维的同时,注意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创造能力为目的。 德育目标: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合作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投影演示实验,增强观察效果 学生在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前

5、,用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定义。利用西红柿、铁钉、铜钥匙组成的装置,用导线接到电流计上,然后,将这一装置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当然,这个实验也可以直接演示给学生,现在一般来说,班容量都比较大,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观察清楚,这个时候,用投影仪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五、展示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活动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其重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了使学生掌握重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新知识。另外,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性,我们也应该特别重视实验教学。这里的两个实验均可以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够为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掌握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而且通过

6、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投影如下(Powerpoint 制作): 实验一: 1 实验内容:片与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片_,片_,溶液的颜色_。 2 实验内容:片与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 实验现象:片_,溶液的颜色_。 3 实验内容:片与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 实验现象:电流计的指针_,溶液的颜色_。 实验二: 1 片与片分别插入不同的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 指针(偏转、不偏转)_。 2

7、 两块片插入一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 指针_。 3 将碳棒与片插入一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 指针_。 4 将片片插入同一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相连,接到电流计上。 指针_。 六、演示原理动画,突破知识难点 微观的知识不能直接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用 Flash 做成的动画就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的分组实验,学生对原电池的原CM(20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用动画的形式给以演示会有助于突破难点。动画可以这样设计:标题是铜锌 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盛有稀硫酸的玻璃槽中,插入铜

8、片和锌片,用导线接到电流计上,并且设置一个能开、关的电键,溶液中不能观察到的离子,也以形象、可见的小球形式展现给大家。电键断开,锌片溶解,并且此处有气泡产生。电键闭合,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冒出,并且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有电流产生。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看到锌片溶解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以氢气泡的形式冒出,当电键闭合的时候,可以看到电子的定向移动。 七、投影板书内容,强化知识重点 本节课的板书内容,也体现了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习过程接近尾声的时候,非常有再现的必要,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投影板书内容(Powerpoint 制作): 第四节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

9、电池的工作原理 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负极 锌片:2 (氧化反应) 正极 铜片:2 2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2 二、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1)一种金属与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2)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2 两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八、演示卫星发射,拓展学生视野 对于电池的应用,在这里可以利用 Flash 做成的动画来演示我国的实验一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的发射,也可以演示航空航天飞机、雷达、气象卫星等。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电池应用的广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深深感到拥有高科技祖国的伟大,激发其爱国之情,也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