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指导思想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653396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指导思想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党的指导思想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党的指导思想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党的指导思想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党的指导思想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指导思想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指导思想意义(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党的指导思想意义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指导思想意义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表明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在指导思想上能否做到与时俱进,决定党

2、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一、全面把握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的一般过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就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历史,就是不断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毛泽东就鲜明地主张我们党应是“主义的结合” ,他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事情就是这样:在建党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树起的旗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新文化运动和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民主运动才得到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发展,北伐战争和农民运动的革命巨澜才得以蓬勃兴起,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

3、之一新。 但历史同时说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扎根中国的土壤,才有生命力。所以,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终于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中,带领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4、系,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把新时期建党执政的理论体系统领起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

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4这一新的概括,

6、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深刻认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的一般过程,雄辩地说明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对于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苏联的解体及其和平演变,原因是复杂的,其中苏联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僵化和背离是重要原因之一。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领导人固守着苏联模式不放,未能对形势的新变动作出科学的分析,在指导思想上的僵化。其结果是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后,经济发展呈现停滞状态,

7、特别是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难以改善,导致人民不满。特别是苏共最后一位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真理报上著文公开宣称要进行“革命性的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要把苏联改变成为一个“人道的、自由的和理性的社会” ,这实质上是要把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类似西方社会民主主义,严重背离了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终于导致苏联瓦解和东欧的一大片社会主义江山不战而亡。我国自 1958 年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一股“左”的思想偏离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举起“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错误旗帜,以“阶级斗争为纲”代替了以生产为中心,把主张发展生产力的正确观点斥之为“唯生产力论”;否认先进文化的作用,

8、把专家学者当成“反动学术权威”打倒;提倡穷光荣,认为“富则修” ,否认改善人民生活的必要性。这种极“左”思想严重偏离了党的指导思想,城乡人民的生活在长达 20 多年期间没有得到改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给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差一点葬送了社会主义。这里就涉及到要正确处理“老祖宗”和“新境界”的问题。党的事业要向前发展,一方面不能丢掉“老祖宗”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则。丢掉了老祖宗,就会丧失根本,就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一方面又要开拓“新境界”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条原则如果没有新境界,就会停滞不前,同样也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苏共在指导思想上的僵化、背离和我们党在“文革”前

9、后指导思想上的僵化、偏离的历史教训,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惟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使其与时俱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三、认真领会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认真领会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前途和命运,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解决中国社会前途和命运的钥匙。我们的事业每一次大的发展,都离不开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我们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人民进行

10、反帝爱国运动,开展北伐战争和组织农民运动,掀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新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又何去何从?我们党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文革”结束后,是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矛盾复杂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进入新世纪,在能否抓住“黄金发展期” ,成功度过“矛盾凸显期”的关口,是

11、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 “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引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旗帜。科学理论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我们之所以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辉煌成就,是因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事业不断前进。、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能够带领人民担负起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任,就是因为我们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每一历史时期的国情,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我们现在正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发展时期,前景光明灿烂。我们坚信,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实

13、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的理论总是指导着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产生新的伟大理论来推动其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过去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13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正是在新形势下指导我们与时俱进,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明确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把它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学习”十六大”精神,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大事。那么,对于在校大

14、学生而言,如何理解学习”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又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一、大学生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精神,了解其产生背景是必要的,江泽民同志作为”三个代表”理论创建者,在我党最复杂的时期担任了党的总书记,并在短期内恢复了社会稳定,人民对党的信任和参加经济建设的热情,留下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在此过程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和他一贯以”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制定政策分不开的。江泽民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青年人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也是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有机

15、会接受最好教育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的幸运者,无疑应该更有能力,更有责任去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载体是人才,特别是掌握尖端科技的高素质人才。当今世界,科技进步越来越快,使得人们即使是对尖端科技也不能仅满足于掌握而要立足于创新;中国的科技有了一定发展,但有些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某些科技领域存在着明显的”人才断层”现象;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作为未来科学家,未来的工程师的大学生在掌握现代科技时采取更紧迫,更精益求精的态度。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未来 20 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届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 35 万亿元,人均GDP 达 3000 美元。

16、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必将是我国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在未来 20 年正当壮年,是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主要受益者。迎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要从现在起,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分夺秒,掌握本专业本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才能真正体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二、大学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学生一贯被为”天之骄子” ,而其自身也常以”精英”自居。的确,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那这是否意味着没有对大学生提出”先进文化”要求的必要了呢?当然不!我们常常以我们有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而自豪,但我们同时也似乎应该毫不避讳地承认:我们有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种种陋习。 ”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迷信、愚味、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 大学不是净土,大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着这些腐朽思想的影响。根除 这些现象,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事实上,大学生有着年青人的激情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