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652997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356 大小: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56页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56页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56页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356页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3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教案全集(3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7 章 小结与思考(一)课 题 小结与思考 课 型 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 ,探索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性质;了解图形平移的特征,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关系以及内外角和公式,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运动变化思想、化归思想。情感目标: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渗透爱国主义,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 平面图形平移的作图以及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形式 引导探究教具准备

2、多媒体、三角板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导入(一)知识回顾:有 ABCD 四根木桩,C在 A 的正北方向,D 在 A 的北偏西 62,B 在 A 的北偏西62,那么 ABCD 吗?,若想 BCAD,那么 B 在 C 的什么方向?引导步骤(1) 学生正确画出图形。(2) 计算角度数。(3) 根据平行线性质确定方向性。观察思考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乐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索体验(二)动手操作:1、现有四根木条,它们的长度分别为10CM,12CM,15CM,25CM,从中取三根搭三角形,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写出你的选取方法

3、。(前后四人为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2、p.42 的习题中第 4 题;p.42 的习题中第 9 题;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通过操作发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三、巩固提高(四)做一做:如图,光线AB、DE 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反射光分别是 BC、EF,此时若2=3,那么入射光线 AB 与DE 平行吗?反射光线 BC 与 EF平行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学会知识适时迁移。四、拓展应用(四) 、想一想1、把五角星按箭头所指方向平移 2CM2、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就一定是三角形吗?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并分别说出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变化情况。学生畅所欲

4、言教师给以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2 1 3A C D FB E4五、收获体会六、布置作业收获:1、认识几种平面图形特征。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3、数学思想方法:观察、思考、猜想、分析、归纳、运动变化等。体会:1、平行线、平移、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解决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完成课本 P43(10、12)交流、感悟完成作业小结:随机进行补充(要从知识、思想等多方面)小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八章 小结与思考(二)课 题 小结与思考 课 型 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探索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性质,理解边、角线段之

5、间的联系,体会两条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条理思维、推理思维,操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渗透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平移作图以及三角形有关知识教学形式 引导探究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角板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导入(一)知识点击:如图,当半径为 30cm 的转动轮转过 120的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 A 平移的距离为多少 cm? A 观察思考说出结果通过

6、观察、思考、操作、运算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乐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索体验(二)动手操作:(1) 小丽将一个圆通过一定的平移可得到“五环”的图案(2) 小刚将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直径等于其边长的半圆,并将半圆平移到右边,形成一个新的图案,你能利用这个新的图案经过多次平移形成一个复杂的图案吗?试试看,并给你的图案起个有意义的名字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通过操作发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美的乐趣。三、巩固提高(四)做一做: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点 D、C 分别落在点 I、H 的位置,EI 的延长线与 BC 交于点 G.若EFG=50,求1、2 的度数独立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线的

7、理解,学会知识适时迁移。I21CABDFEG H四、拓展应用(四) 、想一想1、ABC 三边的长 a、b、c 都是整数,且 abc,a=8 问: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2、如图电脑输出一部分图形(1)请你接着画下去,(2)试分析图案中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样的?又再以这个基本图形作怎样的图形变换而成的? 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动手动脑,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五、收获体会六、布置作业收获:1、进一步认识几种平面图形特征。2、数学思想方法:观察、思考、猜想、分析、归纳、运动变化等。体会:1、平行线、平移、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解决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学习、体会交流的乐趣完成课本 P44(16、18、2

8、0)交流、发表不同观点完成作业小结:用学生身边的事与物感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课 题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时分配本课(章节)需 2 课时本 节 课 为 第 1 课时为 本 学期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 会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二条直线平行重 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二条直线平行难 点 同上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投影仪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预备知识:三线八角两条直线 AB CD 与直线 EF 相交,交点分别为 E F如图(1)则称直线 AB CD

9、被直线 EF 所截,直线 EF 为截线。4 1 3 28 57 6(图 1)二条直线 AB CD 被直线 EF 所截可得 8 个角,即所谓“三线八角” 。这八个角中有对顶角:1 与3,2 与4,5 与7,6 与8。邻补角有:1 与2,2 与3,3 与4,5 与6,6 与7,7 与8,8 与5。还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二条直线的同侧,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二个角叫同位角。如图中的1 与5 分别在直线 AB CD 的上侧,又在第三条直线 EF 的右侧,所以1 与5 是同位角,它们的位置相同,在图中还有2 与6,4 与8,3 与7 也是同位角。(2)内

10、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二条直线的内侧,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二个角叫内错角。如上图中2 与8 在直线 AB、 CD 的内侧(既 AB 、CD 之间)学生回答由学生自己先做(或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若有答不全的,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且在 ED 的两旁,所以2 与8 是内错角。同理,3 与5也是内错角。(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直线的你侧,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上图中的2 与5 在直线 AB CD 内侧又在 EF 的同旁,所以2 与5 是同安排能够内角,同理,3 与8 也是同旁内角。因此,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共得 4 对同位角,2 对

11、内错角,2 对同旁内角。新课讲解:首先回顾上学期学习画平行线的方法(师演示)如图 21 1 12 2 2其实质就是图中1 与2 相等,则所画的直线 a,b 就平行。如果1 与2 不相等,则 a 与 b 平行吗?(生回答) 。由预备知识1 与2 是一组同位角,则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注:同位角相等,则直线平行,如图所示推理过程可表示为12因为1 与2 是 a b 被 c 所截得的同位角,且1=2,那麽 ab。例题 1:如图,1=C,2=C,请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A 1 B解:(1)ABCD C D 2 因为1 与C 是 AB CD 被 AC 截成的同位角,且1=C,所以 AB

12、CD。(2)ACBD。因为2 与C 是 BD AC 被 CD 截成的同位角,且2=C,所以 ACBD。练习:第 8 页 第 1、2 题小结: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学素材:A 组题:1、如图所示:如图 1,同位角有 对,内错角有 对,同旁内角有 对。如图 2,同位角有 对,内错角有 对,同旁内角有 对。如图 3,同位角有 对,内错角有 对,同旁内角有 对。如图 4,同位角有 对,内错角有 对,同旁内角有 对。A a A A D M A N B b D E O B C B C B C 图 1 图 2 图 3 图 4B 组题: 学生板演已知直线 ab,bc(如图所示)求证 ab a cb作业 第 10 页第 1、2、3、4 题板 书 设 计复习 例 1 板演 例 2 教 学 后 记课 题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课时 本课(章节)需 2 课时本 节 课 为 第 2 课时8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分配 为 本 学期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会用内错角相等判定二条直线平行会用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二条直线平行重 点 推导的过程难 点 证明推理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