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647378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摘要: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会计信息失真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使用者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 ,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因此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危害使我们了解到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随后,

2、直入主题,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法制观念淡薄、内部管理失控、责任主体不明、会计手段落后等,这些都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对策目 录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 .1引言 .2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 危害 .2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21、法制观念淡薄,弄虚作假泛滥 .22、内部管理失控,监督机制不严 .23、责任主体不明,制约机制乏力 .24、会计手段落后,核算不尽规范 .25、信息相对真实,偏差客观存在 .2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21、建立健全法制,加大打击力度 .22、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

3、规范和界定功能 .23、推行电脑记帐,提高核算质量 .24、完善准则制度,加强会计监督 .25、公正公平公开,保证信息质量 .2四、结束语 .2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会计信息质量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日的会计信息,已经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籍以改善经营管理、评价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社会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

4、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企,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现象的最好例证。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和发展的,而不是绝对的和静止的。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应当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

5、作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和大小。显然,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承诺和保证程度,由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从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而言,受会计自身特点的制约,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也会影响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首先,会计对经济活动(在会计上表现为会计个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的。会计所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肯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动态的,主要是因为世界在不断运动,经济活动经常变化,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从发展

6、的眼光看,都是历史的和过去的。在当时条件下,基于当时的客观情况,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的理解逐渐深化,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断完善,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要求会发生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可能会被认为不正确,原来认为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变得不真实。相反,一些原来认为是不正确或不可能的做法可能会得到承认和支持。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以一定的条件为转移的,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呈现动态性。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危害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现实经济生活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企业主管和会计人员钻法律、法规、制度的空

7、子,造假账,编假报表,欺骗国家、人民和投资者。近年来,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不仅仅存在于国内公司中,而且已蔓延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例如:2006 年,中国电器制造商广东科龙电器和多位前高管因会计信息造假和其他违规行为受罚。该公司被发现在 2002-2004 年间,虚报 12 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以及 1.2042 亿元利润。前董事会主席顾雏军因财务造假和挪用公款判刑 10 年监禁。2009 年 12 月,中国纺织品公司洪良国际(0946.HK)登陆港交所,而仅仅三个月后,即告停牌。香港证监会控诉其招股说明书“明显夸大”财务状况。2011 年,深圳证交所申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管理层严重

8、浮报 2009 年和 2010 年利润。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绿大地欺诈上市过程中存在重大的财务造假行为。该负责人表示,证监会于 2010 年 3 月因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对其进行立案稽查。行政调查发现,公司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经当地检察机关批准,于 3 月17 日由云南省公安机关执行逮捕。此外,还有曾经一度震动整个中国的琼民源事件、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银广厦事件等,以及沈阳欧亚实业董事长被判刑、啤酒花董事长出逃等案例。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会计的目标

9、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利于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普遍存在,会给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缺乏依据,干扰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给投资人、债权人等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的误导,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影响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一些单位的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滋生腐败导致违法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

10、,很多企业账面盈亏不实,通过造假账、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较差,其账期价值低于市价,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没有反映变现净值等。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客观角度分析,有主观故意作假帐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计量方式、核算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带来不同的经济结果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从管理角度分析,有来自内部管理混乱、成本失控和外部环境不规范、结算纪律松弛造成的烂帐坏帐损失而影响信息不实;此外还有会计法规欠完善造成

11、的“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局面和投资体制多元化所带来的投资者、管理层法律关系不明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1、法制观念淡薄,弄虚作假泛滥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恐怕要算主观上故意的的弄虚作假,会计造假的主体一般为单位或个人,最多的还是单位负责人。他(们)故意违反法规制度,采用伪造、编造虚假会计纪录、会计凭证,隐瞒、删除或者虚拟经济交易事项,编造虚假会计报告,私设帐外小金库等手段。以达到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自己多拿报酬、职务升迁,或贪污、挪用等目的。假帐泛滥不仅吞啮着共和国大厦的基石,还腐蚀了我们的干部队伍,养肥了一批贪官污吏和社会蛀虫。会计造假污染了我们翘首盼望、来之不易的投资环境,败

12、坏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优秀传统。会计造假固然有法制观念不强、道德约束不严,个人或小集体利益驱动所致,但体制改革不配套、监督机制不力等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现行的干部考核体制,往往也诱发出不少弊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就是明显的例子,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倡导了政府部门的短期行为,也容忍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风行一时。而上述所有丑恶现象都直接间接地反映到会计信息上来,使其扭曲、失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大敌。2、内部管理失控,监督机制不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单位经营权失控,所有权缺位。经营权失控造成内部管理混乱,甚至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因失去监督而形同虚设,致使预算约束软化。所有权的缺位造成许多企业厂长、董事长、总经理一支大笔,挥金如土,一边是严重亏损,发不出工资,一边却在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会计监督机制向来是只对事不对人,即管不了人,或者更准确说是管不了官。于是到了最后连事也管不了。监督不力致使造假成本极低造假者不损分毫,告到上面去顶多是异地为官。监督机制不健全,与法制环境关系极大。人们的法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