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645063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 毛概教案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2、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发动、参与和创造性的实践,任何社会变革都不会取得成功。3、帮助学生和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

2、级?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教学时数 4 学时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一、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们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开展的一切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主义史观的根本观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从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

3、,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起到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根本作用,是因为他们不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还是社会变革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时绝大多数人的,或者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自觉。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完成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第 2、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4、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刘少奇指出,“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庄严使命。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人民群众既然是历史的主体、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价值的主体。人民是价值的创造者,也应

5、该是价值的享受者。人民群众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也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享有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2、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 1、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草稿) 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人类发展历史表明,在私有

6、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问题,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虽然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人类所向往的共同富裕始终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阶段,由于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而能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第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体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各个方面,但是,贫困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此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中国只有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实现

7、了共同富裕,才能向世界,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大的跨越,实现了由基本消除贫困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事关中国特色

8、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和重要目标。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人们通过追求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本来就是针对资本主义那种片面追求社会发展而忽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建立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正是共产主义所实际内含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9、。改革开放以来,党着眼与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深刻总结和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

10、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地向前发展。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实现。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

11、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首先依靠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作为主要的依靠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最基本的动力,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

12、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在我们国家处于领导阶级的地位,是由以下三个方面所决定的:一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二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及其特点决定的。三是由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胜利,首先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的支持。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离不开工人阶级这是确定无疑的。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随着社

13、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诚然,这些变化并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相反更有利于工人阶级先进性和模范作用的发挥,但又确实向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数量大大增加,由解放初的 800 万人发展到现在的近 3.5 亿人,约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的构成呈现出新特点,出现了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职工。全民所有制职工比例有所下降,集体所有制职工比重略有增加,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从业人员人数飞速增长,其从业人员已超过 1

14、亿人。三是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 已经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四是工人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发挥他们的整体优势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因而,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中坚力量的地位不但不能改变,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

15、级。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定位为“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就是要在政治上保证工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并从制度上保证广大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加强职工队伍建

16、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武装广大职工,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依法保证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条件,关心广大职工的生活和福利;加强对广大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人阶级建设成一支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具有现代化科学知识和严格纪律的强大队伍,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繁荣是整个国家昌盛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得出的结论。广大农民占当代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坚定拥护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农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 13 亿人口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的生存条件问题,而且它还关系到能否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