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8520914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书省长龙江论坛署名文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黑龙江省有关情况之十七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变龙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 8 月 17 日黑龙江日报上的属名文章栗战书站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新的历史节点上,实现黑龙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解决好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变两个重要问题。所谓加速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快龙江经济发展;所谓加快转变,就是要切实转变我省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在加速发展中实现加快转变,在加快转变中实现加速发展。一、必须全力以赴加速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去年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在突出位置,有的

2、省份提出不再刻意追求发展速度,以转方式为主。我省之所以还2要提出加速发展,这是由目前发展的客观环境和现实状况决定的。(一)加速发展的现实背景“背水一战” 的选择经济发展慢一直以来是我省的一块“心病” 。这里的“快” 与 “慢”不是 纵向的自我比较,而是与全国兄弟省份的横向比较;不是绝对速度的比较,而是相对速度的比较。就如同同场竞技的运动员,虽然你的速度比先前快了,甚至进步很多,但人家比你进步得更快、更多,你就“慢” 了。我省的 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相比就是这样。改革开放初期,我省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八,第六、七、九位分别是四川、河北和河南。1978年我省GDP为174.8亿元,与四川(184.

3、6亿)、河北(183.1亿)、河南(162.9亿)上下相差不到20亿。到2009年,我省的GDP总量增长了46.4倍,以上三个省份增长量分别是75.7倍、92倍、118倍,比较而言就能看出“慢” 在哪里。这种“不是我们慢,而是兄弟省份太快”情况的长期叠加,使我省在全国各省竞相发展的潮流中,逐渐成了落伍者。由相对落后向绝对落后的演变,导致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慢”,使我省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过程中3处于越落越远的尴尬境地。从发展经济学角度讲,发展就意味着缩小差距。对于我省来说,则意味着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截

4、至目前,改革开放之前经济总量高于我省的上海、江苏、辽宁、山东、四川、广东、河北7省市一直继续保持领先我省的态势,且级差越来越大。原来经济总量小于我省的北京、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浙江七个省市,也纷纷赶超我省,全部进入了“万元俱乐部” 。从 图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我省GDP在全国排位第8,2009年下降到第16位。基本上是平均4年下降1位,而且是越往后下降的越快,由第8位降到第13位,用了13年时间,而由第13位下降到第16位,只用了7年时间,基本是每2年下降1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位次下滑最多、最严重的省份。如果与东北地区兄弟省份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省 位 次 变 化 情

5、况1357911131517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年 份位次4图1相比,形势也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之初,我省GDP与辽宁省(229.2亿元)相差无几,是吉林省(82亿元)、内蒙古自治区(58亿元)的2.1倍和3倍。到2009年,延续多年的辽、黑、蒙、吉发展位次发生变化,内蒙古连续8年全国GDP 增速第一,终于一举超过我省,使我省让出三省一区的第二把交椅。吉林省的发展势头也很迅猛,近些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我省,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我省的境地将非常尴尬。2、

6、“慢”,使我省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内生支撑力。经济学、社会学领域中有一条通用的定律,叫作“ 马 太效 应” ,概括 这样一种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不仅没有形成强势发展的“ 马太效应” ,5而是出现了负的“马 太效应” ,即经济积 累处于弱势,获取进步的机会被经济发达地区获得。具体体现,一是生产要素的净流出。我省是资源大省,但多年来,始终摆脱不了原煤、原粮、原油等产品不加工、粗加工、初加工出省的局面。2009年,我省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

7、和供应业,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2.4:1。其中占据主力地位的采矿业,产成品与工业销售产值的比例仅达到1:22。由于自身加工能力不强,原材料“本色” 外流的同时,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环节也流到了外省。因为经济实力弱,科技研发硬件设施不强,福利待遇不优厚,不仅很难吸引人才,还致使大量人才“孔雀东南飞”。 2008年,我省科技活 动人员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4,低于全国3.7的平均水平,比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低22.1、14.2、12个点,比辽宁、吉林分别低2.3、1.3个点。企业外流也成为一种趋势。从早期的昌宁给水到近期的华义食品等众多企业外迁,减弱了我省的经济实力。二是传统优势的弱化。我省是

8、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工业上, “一五” 时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个项目中我省就占23个, “三大动力” 、6“十大军工 ”、机床、工具、 亚麻、橡胶、造 纸、轴承等一批产业和企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些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在全国原来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逐渐衰落,有的甚至被重组、停产和破产。我省工业总产值最高时曾在全国位列第四,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工 业骄 子” 。而现 在不仅不是工业强 省,更不能称为工业大省。2009年,我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全国排名已经退居到第18位。我省是全国著名的大粮仓,去年粮食产量

9、跃居全国第二位,商品量多年位于全国第一位,但产粮大省却不是农业强省。2009年,我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全国仅排名第14位。三是项目投资主体实力不强。投资一直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企业实力不强,扩张能力弱,因此缺乏强劲的投资能力,使得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大项目建设很大程度要依赖于国家直接投资和财政金融政策。国家的政策松一点,我们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就好一点,一旦国家政策收紧,我们的投资和经济发展就要受到明显的影响。四是民营资本扩张缓慢。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没有民营企业的加快发展,一个7地区不可能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缓慢,致使民营经济成长、扩张的要素

10、不充分,发展空间不广阔,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民营资本群体。目前,全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经济总量的55%,民营经济第一大省浙江这一比例达到70%,辽宁为59%,我省仅为48%。在2009年全省企业销售收入50强名单中,民营企业不足1/5,属于我省“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仅有5家。3、“慢”,使我省民生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水平低,再加上特定发展周期的双重作用,使我省近些年来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为此我省提出“民生 财政”理念,千方百计落实“民生 预算” ,近年来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财政支出比例在逐年加大,一些社会矛盾得到初步化解。但财政的刚性支出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

11、体布局,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我省本已是“ 吃饭财 政” 的紧张 状况雪上加霜,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虽然仍在增加,因为总体财力有限, “保增长” 的首要任 务迫使 财政支出结构必 须有所调整。如2008年,我省对于文教科卫事业和社会保障及就业的支出比例降到了31.5%,同比下降了3.6个百分8点,2009年回升到32.3%,也没有达到之前的水平。即使这样,财政的支撑几近极限。同时,由经济实力弱、财政底子薄伴生的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66元,在全国排位倒数第三,与排在前两位的上海、北京相比,分别是两市的

12、43.6%、47.0%,分别低于内蒙古、辽宁、吉林3283元、3234元和144元。(二)加速发展的可行性 有利条件的支撑经济发展是要遵循经济运行规律的,需要有各种必要因素的支撑。加速发展不仅仅是主观愿望,更需要有必备的条件,需要抓住每一次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所以相对缓慢,就是因为错过了几个较好的加速期。如改革开放初期“短缺经济”最有利于民营经济资本原始积 累,上世纪90年代是加快市场经济转变的体制机制创新期,以及扩大投资、壮大支柱产业期等,在改革开放后很多机遇期面前“ 慢半拍 ”,导致了我省的经济发 展速度一直与先进省份有明显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看,不是我们没有发展的机遇,

13、没有加速发展的机遇,只是我们没有抓住机遇。在目前情况下,我们所以9提出要加速发展,是因为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具备加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优势,牢牢把握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卯足劲头,全档加速,就可能在新一轮的发展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 。1、全球经济的复苏黄金定律中有一条叫“蝴蝶效应”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应用到全球经济关系中也很恰当。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与周围的大环境紧密关联。由美国“次贷危机” 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遭

14、到了重创。随着以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陆续出台,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开始复苏。从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全球主要经济体今年上半年都实现了正增长,显示出明显的复苏迹象。虽然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风险和挑战,主要国家就业市场持续低迷,库存调整仍在继续,但权威经济预测机构普遍认为,全球企稳回暖的发展态势不会因此改变。世界银行10在6月9日发布的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上调幅度为0.6个百分点。国际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也表示: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正在逐渐恢复,很多经济指标已经走出了最坏的境地。6月末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

15、议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认为世界经济复苏速度超过了预期。大环境由坏转好,随之而来的外贸形势趋暖,国际油价上涨等利好因素,对于我省来说,都会对加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2、国家政策的支持一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从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3月初的全国“” ,到最近央行的明确表态,一再强调“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我省至少意味着三方面的利好:滞涨和通胀压力减小,发展的外部环境平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解决一些制约我省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对未来发展信心稳定,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发展建设中去。二

16、是国家实施“ 一揽子” 计划, 仅去年我省就争取到了96个专项、4748个项目,获得中央投资11135亿元,带动企业和民间资本超过900亿元,干成了多年想干而没有能力干的大事,基础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上了一批产业项目,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还带动了我省建材行业的发展。截止今年7月份,我省又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64批,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13亿元,预计全年可争取国家扩大内需投资137多亿,高于去年的水平。三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正是我省目前着力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项目,以及传统产业的调整振兴,有利于我省加快结构调整,加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国家继2004年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点、2007年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之后,于去年9月份又出台了进一步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为我省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和机制保障。五是国家即将实施的资源税改革,对于我省这样资源经济特征显著的省份来说,属地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