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20013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姓 名: 邱苑辉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法学 32 班 学 号: 2263219 指 导教师: 杨钦 职称: 助教 2007 年 5 月 25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 一、民主新农村的概念及新农村的民主建设现状1(一)民主新农村的概念 2(二)新农村民主建设现状2二、宪法观念及农民的宪法观念现状2(一)宪法观念3(二)农民的宪法观念现状31.哲学化的宪法观念32.神学式的宪法观念33.朴素的宪法观念3三、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

2、农村建设的关系4(一)培养现代化宪法观念对民主新农村建设有积极作用41.从理念上看,现代化宪法观念促进农民法律思想更新42.从政策上看,现代化宪法观念利于农村的基层民主实现与农村法制化建53.从制度上看,现代化宪法观念的培养利于民主新农村建设5(二)现代化宪法观念的缺失有碍新农村建设6四、加强农民现代化宪法观念,推进民主新农村建设6(一)加强现代化宪法观念,培养农村基层民主意识61.人民主权观念72.保护人权主义观念7(二)加强现代化宪法观念,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监督71.法治观念72.保护私人财产观念8(三)加强现代化宪法观念,达成民主新农村的美好愿望81.在农村成立法制服务机构82.增加农民人

3、大代表席位83.完善更新农村民主政策8致谢9 参考文献91论现代化宪法观念与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法学专业学生 邱苑辉指导教师 杨钦摘要:自新农村建设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后,全国上下都在 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农村的民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民主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基层民主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而通 过对现代化宪 法观念的培养则是实现民主新农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加强农 民的宪法观念,能 够更好地推 进民主新农村建设。关键词:宪法观念;基层民主;新农村建设;关系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zed Con

4、stitutional Attitude and New Democratic Rural Construc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law Qiu yuanhuiTutor Yang qinAbstract:Since its being put forward a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people all around the country have been maleing suggestions for the new rural const

5、itution. As a crucial par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democracy in the rural area has caught attention from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New democratic rural construction is a practical way of carrying out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rural area, while itself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cultivation of mo

6、dernized constitutional attitude. Strengthening farmers constitutional attitude will efficiently promote the new democratic rural construction.Key words: Constitution;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rural areas; Relations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 1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广为重视,但是怎样实现管理民主,怎样达到基层民主,目前并没有一个系统明确的思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更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一个国家要实现其繁荣富强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宪法从法律上规范公民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而宪法观念则是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之中的宪法规范、宪法实施、宪政活动的认知和评价,接受宪法观念的过程也是价值选择的过程。通过对宪法观念的加强与更新,特别是利用现代化宪法观念实现宪政主义是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2一、民主新农村的概念及新农村的民主建设现状(一)民主新

8、农村的概念对于民主新农村的具体定义,在目前的法学界、政治界以及社会学等方面都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定义,但是可以收集到以下对民主新农村概念界定的观点。新华社 21 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除了从八个部分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外,还强调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其中第二十八条也明确规定: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2这就是让农民真正享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权利,就是指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3

9、3334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指出,民主新农村的建设应当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在新农村建设中还要把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活动中。要把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与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共同研究,相互促进。 4此外,要把村务是否公开、决策是否民主、管理是否规范、监督是否有效作为检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受益。同时,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

10、引导农民确实增强法制意识,有序参与民主实践,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逐步提高整体素质,努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5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徐勇认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民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保障。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这体现了“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理念。 6只有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才能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促使农民共同参与公共事务,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离开了管理民主,农民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利益得不到必要的均衡,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无法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农村家园。综合上述政府官员和学者的观点,本人

11、认为民主新农村应当是使整个农村从村务到村民,从农村基层管理到农村个人权利的事实都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真正实现农村的“人本主义”与“农村和谐”。总的来说,就是要从农村的基层民主化出发,着重让广大农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权利,让村务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管理规范化,监督有效化。(二)新农村民主建设现状目前,全国新农村建设在风风火火地开展,很多地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江苏省无锡市的华西村、河南省的南街村、安徽的凤阳以及江西的赣州等地,但是这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往往都强调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四个方面,而“管理民主”却并没有落实到位,农村的民主

12、建设依旧没有找到新的方法,农村民主建设走的依旧是那条老路,民主新农村建设还是一句空话,基本上没能落实。新农村建设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的建设,精神层面上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状况上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明显的不协调,“重物质,轻精神”状况大量存在。从宪法观念的角度来看民主新农村建设,基层民主不能实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3广大农民的宪法观念太落后。在中国农村,农民们的宪法观念基本上是原始的宪法观念和朴素的宪法观念,极少数的大城市城乡结合地区的农民才具有理性的宪法观念。二、宪法观念及农民的宪法观念现状宪法观念则是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之中的宪法规范、宪法实施、宪政活动的认知和评价,接

13、受宪法观念的过程也是价值选择的过程。为了清楚的获知中国农民宪法观念的状况,笔者特别深入广大农村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数据,知道了当前农民的宪法观念现状。(一)宪法观念宪法是渗透着宪法理念的主观意识同负载着宪法规范的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在历史上,宪法观念先于宪法规范而出现,近代宪法的产生是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宪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则是宪法产生的前提,同时生成的宪法也表征宪法观念而出现,宪法观念直接受哲学、政治、宗教思想的影响。宪法现念作为一种对宪法规范的认知和评价,它反映了一定阶层的思想和他们的基本观点,而起作用的体现很大层面上反映出一定地区的宪法实施状况并且对该地区的宪法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7163-168宪法观念可以分为个人的宪法观念和集体的宪法观念,社会主义的宪法观念和资本主义的宪法观念,其发展经历了哲学化时期、神学化时期理性化时期及多元化时期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宪法观念对宪法创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