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9965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DOC 页数:150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神鸟、冬不拉、火把节三篇精读课文及两篇略读课文都属于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的范围。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说学生的体会,感受不是空洞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讲述,它蕴含在作者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蕴含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神鸟一文以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的大故事为主线索,分别讲述了 3 个动物被错杀的小故事,为学习者刻画了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光辉形象,进而教育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格萨尔王的故事一文,通过讲

2、述格萨尔王消灭恶魔、杀死强盗接纳岭部落的人民迁移到自己部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藏族人民的英雄形象。冬不拉一文介绍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火把节一文则通过对火把节热烈场面及来历的描述,为学习者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美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刘三姐一文又是通过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品质。综上所述,这几篇课文正是通过优美的语句,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

3、的故事情节,让学习者感受到作者对我国各族人民勇敢、纯朴、善良美德的赞美之情;领略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注重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怎样落实这几个注重呢?首先要突出重点,长文短讲。这几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围绕主题,整合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细细品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几篇课文表达方法各有特色,如神鸟一文中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大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

4、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从 3 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先概括介绍这个人,略写他为商人做的好事,详写他为岭部落做的好事。尤其是文中唱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在读中感悟。冬不拉一文中先讲述冬不拉王子除掉瞎熊光荣牺牲的故事,再通过阿肯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牺牲的经过,写出了冬不拉这种乐器的来历。火把节一文四次出现“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这句话。这种句式反复的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文章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层次清晰,让学习者感受到火把节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及心情的愉悦。刘三姐一文按总分总结构成篇,即:先概括其人品特色

5、再举例描述,最后总结,使得文章层次清楚。第三,要加大朗读力度。民间文学的语言朴素、清新、刚健,保留了劳动人民纯朴、自然的语言及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验,想象着画面读,带着理解读,在读中受到感动,受到感染,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各民族,更加热爱各族人民。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崇尚那些为人民的利益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们,为各族人民的纯朴善良、勇敢的品质而喝彩,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而自豪

6、。更加热爱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配合本单元主题,在“语文百花园一” 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在 “温故知新”的栏目中,“拓展与交流 ”中三个泡泡框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续写神鸟的故事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从阅读文章的方法等方面交流。通过谈自己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阅读平台 ”通过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盛况及民族风情,进一步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 积少成多 ”编排的三条少数民族谚语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每条谚语都通过通俗而简练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语文大课堂 ”这一栏目中

7、,教师要根据实施建议帮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欣赏、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交流活动中,不仅要交流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更要注意交流搜集办法和体会,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在“习作 ”栏目中,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民间传说的表达方法,通过故事情节自然展开来揭示主题,发挥教育作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故事写清楚,写完整。尤其是所写故事的意思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教学本单元可用 17 课时,精读课文 9 课时,略读课文

8、 4 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 课时。单元学习目标:1、 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 32 个,会写生字 41 个。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4、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5、 发挥想象力,编写故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民间故事的表达方法。学习状态分析:本单元课文内容都是由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组成。故事生动感人,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教学时,抓住学生深受故事吸引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感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

9、受到感染、感动,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神鸟一文中故事与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火把节一文的第二部分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刘三姐一文又是怎样结构成篇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在编写故事时有意识地用这种方法布局谋篇,将读与写有机融合。1 、神鸟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 7 个,会写生字 14 个,掌握词语 11 个。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10、从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 7 个,会写生字 14 个,掌握词语 11 个。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2、齐读课题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

11、?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4、小结: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

12、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板书设计: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多音字(略)狗神鸟猫乌鸦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13、。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2、提出不懂的问题。3、理清文章结构。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1、指名读 13 自然段。(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2、默读 416 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3、全班汇报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 1 题(1)小声读一读第 4 自然段(2)出示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读出这种决心与信

14、心。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 2 题(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要点:两人有约定出示: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C、用“既也”说一句话。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 3 题(1)分别读 3 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 4 题(1)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狗、猫

15、、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2)是怎么表达的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4、学习课文第 17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7 自然段(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回读课文,概括回答要点;人们捉不到它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归纳板书:

16、狗可汗捉神鸟讲猫乌鸦善良聪明忠于职守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3、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 3 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四、布置作业:1、完成造句2、积累词语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五、课后小结: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认“酥”等七个生字。2、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3、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4、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5、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