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607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 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语文 I 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_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积聚 宵衣旰食 积淀 积淀 宵衣旰食 积聚 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月开始,推行 4 到 5 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 验” ,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 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

2、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月 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 70 周年,有近 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 叶千花一手裁。 艇归时闻草声。力蔷薇卧晓枝。 开门户又翻书。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 _。 _,_,_,_。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B. C. D.

3、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 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4、。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

5、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 国朝二府年表 年号录 ,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 ,有删节)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欺:欺骗 治:研究 申:施展 问:询问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 修订完成天文书。 愧是名门之

6、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 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简要概括。 (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3(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 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 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分) 四、名句

7、名篇默写(8 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 (2)风急天高猿啸哀,_。 (杜甫登高 ) (3) 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 (4)中通外直,_。 (周敦颐爱莲说 ) (5)塞下秋来风景异,_。 (范仲淹渔家傲 ) (6) _,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 (7)兴于诗 ,立于礼,_。 (论语泰伯 ) (8)落红不是无情物,_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 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

8、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 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 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

9、康的生活气息。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 “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

10、味从此消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 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 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 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时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4就来,想

11、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 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

12、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 (4分) 明第段中“孱弱”的含意。 (4 分) 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6 分) (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

13、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 青铜时代 ,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 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 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忠于自然” ,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 ,然而他已经把雕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