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219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议论文单元综合训练 粤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一、基础演练(20 分)恰当的一项是()(3 分)(1)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 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2)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着、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回味绵长。 (3)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解析:三个成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记忆犹新”重

2、在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历历在目”重在情景清晰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第(1)句强调对过去的记忆,选用“记忆犹新”。第(2)句强调不忘记,选用“念念不忘”。第(3)句强调情景重现,选用“历历在目”。答案: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家电下乡”的热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电器大世界的百台电视刚运到桃花乡,就被老乡们抢购一空。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3、,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这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强盛所依。员、技术等劳动要素不流畅的影响造成的。解析:A 项,“热潮”与“受到欢迎”不搭配;B 项,语序不当,应为“学习、宣传”;D 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答案: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 。 ? 。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

4、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B.C. D.解析:衔接密切,承题干首句,启下;是对“至理”的阐释。其中是一假设,一实际,正反论证关系;是一问一答,设问关系。句中提到“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句紧承设问;句和题干最后一句联系密切。所以选 B 项。答案: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5 分)发展高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因此,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高科技能否正确发挥作用,造福人类,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才能使高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不至于迷失目标。在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的今天,要警惕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会给人

5、类造成灾难性后果。 解析:先把握语段整体,再结合横线前后的相关内容来填写;填写的语句要简洁、准确,注意字数。处要根据横线后面的“以人文文化作为高科技的向导”,处要根据横线后面“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的提示来填写,处应是对“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进一步解释。参考答案:要加强人文文化的建设而取决于科技工作者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点(意思对即可)描述右面这幅剪纸作品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6 分)解析:仔细观察剪纸,画面上有胖小孩、鲤鱼和荷花。剪纸都有喜庆的意思,据此揭示寓意。参考答案: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鲤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寓意:年年有鱼或连年有鱼或喜庆有鱼

6、。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9 题。(25 分)说深刻林凯“深刻”一词常常被人们提及,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这两种解释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

7、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中国的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两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呢?我们常说鲁迅的杂文写得深刻。深刻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的嘴巴,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无形之枷锁

8、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可以剥夺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利。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也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的现象。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的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

9、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无关。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人类社会也如此。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康德讲“物自体”,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都是提示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大道理。谈论社会改造、一心想变革文化的人,也应该从这个大道理中寻求启示,寻找你要找的东西,这样就会离真理更近一些。除此之外,那些空喊冠冕堂皇口号革命的人,多是用自己的手革自己的命。假如是

10、理想者的话,也是用自己狂妄的理想去实践野心家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没有多大关系。从历史上看,这种悲剧多发生在文化人身上。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再如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布鲁诺认识到了,所以他是深刻的,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这样说来深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如果套用一句佛家的禅语就是:我说对了。当然,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

11、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选自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6 分)是指感受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二是指思维深,让他人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些都说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声喊叫和辱骂,敢想敢说,看的书多,能引名人的话,这些都不算深刻。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是把自己看成超人,导致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球围着太阳转”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人都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而布鲁诺发现了,所以,布鲁诺是深刻的。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曲解了文

12、意。原文的意思是思维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感受深刻,“内心感受程度很深”。B 项,将“或然”误为“必然”。原文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并且间隔不久”,表“可能如此”,去掉它语义就变为“必然如此”了。答案:维深刻”范畴的一项是()(5 分)人”的本质。析:A 项,“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是感受深刻,而非思维深刻。文本中表达得很明确,做题要坚持回归文本。答案: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解析:第段内容主要是举牛顿、布鲁诺的例子说明:透过事物表象挖掘出了常人看不见的本质就是深刻;“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

13、,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结合布鲁诺遭受火刑的事实可知,要达到深刻的境界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所谓“句不离段”,本句虽然是形象的表达“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其中“带来光明”“要从黑暗中走过”分别比喻“认识深刻”和“认识的道路曲折”,透过喻体抓住本体是比喻题型的解题钥匙。参考答案:透过事物表象挖掘出了常人看不见的本质(或“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事物本质一致”)。认识客观规律和事物本质(达到深刻的境界)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8 分)参考答案: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不深刻与深刻的东西混淆。深刻既指感受上的印象深,又指思维有深

14、度(“思维有深度”答为“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也可)。鲁迅的杂文写得深刻,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在于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深刻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要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013 题。(25 分)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