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10436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 年临沂市中考语 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 注意事项:1、本卷共 12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号填写清楚。3、凡选择题,选出的答案将序号填入题后答题空中。一、积累(共 14 分)1、 根据拼音提示,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出相应的词语。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2 分)tng zhu gng j h xi xing ch2、 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伦理 经纶 囫囵 论辩B、孺子 嗫嚅 怯懦 蠕动C、踉跄 创伤 悲怆 疮痍D、揣摩 惴惴 湍急 喘气3、 下列没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来,并将正确字写在方

2、格内。(2 分)A、崭露头脚 金碧辉煌 躁动不安 不攻自破B、潜滋暗长 通霄达旦 叹为观止 寻根究底C、孜孜不倦 大势渲染 谈笑风生 投机取巧D、忍俊不禁 不屑置辩 真相必露 峥嵘岁月4、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2 分)A、鲁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B、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英国C、鲁滨孙漂流记-“智救星期五”乔纳森斯威夫特D、“倒拔垂杨柳”-鲁智深- 水浒传5、 古诗文默写。(6 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体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名句

3、,请你默写出四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A、 , 。B、 , 。C、 , 。D、 , 。二、文言文阅读(共 13 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 6-9 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 违

4、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 丈夫 成年男子 冠 古时男子二十 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命教导 夫子 丈夫 妾妇妇女,这里“ 妾”“妇”连用 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 仁”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由遵循大道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往之女家 之: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

5、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 分)答: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 分)答:三、现代文阅读(共 43 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 10-14 题。(16 分)山的呼唤 琼 瑶(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 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3)童年 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

6、,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 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 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4)这座童年 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 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

7、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 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7)再没有什么感 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

8、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 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 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 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

9、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 呐 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 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 唧唧,有草 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 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10)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本文写于 197051710、认真阅读第两段,结合

10、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 分)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11、文中第至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2 分)白天的玉山:晚的玉山:12、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 分)答:13、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 分)答:14、试概括本文的主旨。(3 分)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做 1519 题。(1

11、4 分)氦-3 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氦3 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 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氦3 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 和氦4 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 2.18k 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 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 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 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 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

12、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 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 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 虽然地球上氦3 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 50 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 71.5 万吨氦3。这些氦3 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 1985 年美国发电量的 4 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 250。这个偿还比和铀 235 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 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不约 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 1 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 6300 吨的氢

13、、 70 吨的氮和 1600 吨碳。 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 类只需发射2 到 3 艘载重 100 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 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 1 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 的计划,大约 30 年到 40 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 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似的费用将在 2500 亿到 3000 亿美元之间。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

14、3 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过“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 2004 年 4 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 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选自新华文摘2005 年 9 月,有改动)15、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 将是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2 分)答:16、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 5 亿吨氦3。”这与本文第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答:17、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

15、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 分)答: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氦3 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C、从月壤中提取氦3 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19、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 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 “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 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3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