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80957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课程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认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新课标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认识张家口一中高一数学 李文军摘要:新课标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而新教材中的内容也有很多需要用到多媒体辅助实现。所以我通过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案例来说明我对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关键词:多媒体 新课标 辅助教学 几何画板 Excel ppt初登讲台,恰逢新课改,一切都在探索和实验中。利用了一段时间的多媒体讲课,有了一些体会。下面是我通过几个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具体例子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技术使用的很多。所以,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多的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使用过程中,我感觉到多媒

2、体的最大优点就是直观形象,很抽象的东西通过模拟演示都可以比较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案例一:必修 1 中学习函数增长模型的时候,函数 y=1.002x的图像和 y=0.25x 的图像在大约 x=4 的时候是前者在上,超过 4 的时候变成后者在上,而且维持很长时间,这样,学生误以为一次函数y=0.25x 比指数函数 y=1.002x增长要快。如果利用 Microsoft Math3.0的作图功能把这两个函数做出来,在缩小到适当程度(如图 1) ,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到,在 x 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指数函数会很猛烈的超越一次函数。局部放大再利用轨迹功能,还可以看到什么时候开始,指数函数超过了一次函数(

3、图 2) 。这样,学生就很直观的认识了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2图 1 图 2我在教学的时候也尝试着用几何画板实现演示这一现象,但是,几何画板的强项并不在此,所以画出的图经过放大以后就变的失真,指数函数的图像变成了折线。另外,Excel, Mathematic 都可以演示这个例子,但是这两者做不到像 Microsoft Math3.0 的整体显示图像。所以我感觉在学习函数图像的时候,利用 Microsoft Math3.0 辅助教学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案例二:必修 2 的第一章是立体几何初步,与以前版本教材不同的是,新课标教材一开始没有给出几何公理等理论性的东西,而是重点介绍一些简单几何体的

4、结构。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感。所以了一借助几何画板做一些几何体的模型,让学生对简单几何题的空间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见到的才容易想象到,所以培养空间想象力的第一步应该先让学生亲眼看到。这是以后解立体几何题目的基础。在具体教学的时候我用几何画板做了一个可以旋转的空间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下做出的几何体模型可以旋转,这对于学生学习三视图有一定帮助。下图 3 是其中的一个例子。3图 3第一章简单几何体的结构主要让学生认识的是正方体,长方体,正四面体,通过观察模型,探索这几类简单几何体的线、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当然在没有学习相关概念的前提下,这些关系都是直观上的。在第二章教学的时候,抽象

5、性较强,学生要逐步提高想象能力,而不是纯粹的借助模型。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这样做,先让学生想,画,当问题解决了,结果出来的时候在用几何画板把事先做好的模型演示出来,以验证求解结果。必修 2 第三章进入解析几何,解析几何中轨迹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类问题,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较难掌握的问题。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总想不到轨迹的形状,甚至不敢想。所以在开始学习这类问题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信息做出图,然后再演示动画,动点的轨迹形成了,学生看到了,他也就信了。当然这只是刚开始的做法,慢慢地,学生敢想了,就敢做了。只要学生敢于动手尝试,那就离解决问题不远了。案例三:必修 3 的内容是算法、统计、概率,虽然

6、统计概率在前面版本的教材里面有过,但新课标教材的呈现方式不一样,统计在前,概率在后,而且概率放在了学习排列组合之前。这样对于习惯4了就教材的老师有点不太适应。更重要的是算法这块新增内容,算法本身就是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编程,所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学习算法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必修 3 中的算法是算法初步,所以比较简单,我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主要用的是 QBasic,用于运行课本上的例子和学生作业中的算法,用来验证学生写出的算法的正确性。 (如图 4)图 4 图 5 图 6Excel 在必修 3 的教学中也非常有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5) 、模拟随机试验(如图 6)等等都能用到 Excel。具体制作方法参见

7、Excel、word 与数学教学 一书。案例四:必修 4 中三角函数图像变换利用几何画板做动态演示效果非常好,我具体操作的时候先让学生用五点法作出的图像,然后我再用几何画板作出,比较图像与y=Asin(x+)y=sinx 的图像的关系,从而判断参数对图像的影响。再制作一个动态的,拖动表示各个参数的点可以连续改变参数的值,参数连续变化的时候图像的变化更能直观的显示出该参数对图像的作用。这对学生学习理解函数图像变换有很大帮助。如下图 7 所示5图 7对于一些不太常见的函数,几何画板也可以轻松的做出图像,这样可以直观的看出函数的一些性质,跟重要的事能看出参数对函数图像形状的影响,从而可以类比 的图像

8、得出一般y=Asin(x+)情况下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以上几个案例是我自己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感觉效果比较好。至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更容易学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以上说的仅仅是个人的一点尝试的体会。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教、 ,不胜感激!最后,我想谈谈我对使用 Powerpoint 课件的一点看法。Powerpoint 的主要是播放演示文稿,使用 Powerpoint 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而且可以演示漂亮生动的图片和动画,能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有些内容也可以通过表格、动画等形式非常轻松地展示给学生。但是,Powerpoint 也有它的弊端,如果教师上

9、课过多的使用 Powerpoint 课件演示,学生的思维就会跟不上,造成理解不深刻,甚至听不懂。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速度和教师板书的速度相当。所以,教学中合理使用 Powerpoint 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Powerpoint 只是作6为一个小黑板,把事先打好的题展示出来让学生练习,这样能节省抄题时间,提高课堂的容量。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学课堂的主要形式或者说用途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所以,教学是主要的,计算机只是个辅助的工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谁是主要的,不要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以上就是我关于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感受,有待提高的地方很多,希望老师们不吝指教,帮助我更快的提高。参考文献:1 Excel、word 与数学教学 2 几何画板案例教程3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72010 年数学学科新课程参评论文对新课标下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认识张家口一中高一数学 李文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