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095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764723079文言虚词【命题透视】文言虚词虽然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比实词更为灵活,语法功能比实词强,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要读懂文言文,不但要正确理解实词的含义,还要了解虚词的用法,二者缺一不可。在中考试题中,虽没有把文言虚词作为重点,但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还是很普遍的。在古代汉语中,实词与虚词的划分与现代汉语中的分类不同。由于古人的语法观不如今人明确,古代汉语中把具有实词属性的代词归入虚词范畴之中。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仍然沿用古代遗留下来的传统提法。这一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对虚词的考查只是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里的“常

2、见”是指虚词在浅易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而言的,也就是说,是我们在学习中常接触的一些词。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3、。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考点梳理】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 ;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 ;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 )2、代词,代事

4、,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 (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 (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 (为学 ) (注:此处作实词)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

5、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语文公社】!764723079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 (狼 )译为:凭,靠。例:何以战。 (曹刿论战 )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 )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6、 ) (注:此处作实词)而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例: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于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 )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

7、矣。 (捕蛇者说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4、表示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 (说虎 )5、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其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 (陈涉世家 )2、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4、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5、作指示代词,

8、近指。译为:这(种) 。例:专其利三世也。 (捕蛇者说 )6、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7、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8、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恐怕,大概,难道。例:其真无马邪。 (马说 )【典例剖析】例 1 (2004 年无锡市)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文公社】!764723079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剖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焉”的用法。 “公将焉之”中的“焉”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 。B 中的“焉 ”是为“在那里”

9、;C 、D 中的 “焉”用在句末,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只有 A 句中的“焉”与题干中的“焉”用法相同。例 2 (2004 年福州市)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剖析此题将虚词与实词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实词考查的是一词多义现象,虚词考查的是意思及用法异同的现象。意思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例 3 (2004 年永州市) “而”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说出下列句中“而” 的用法。日出而林霖开 朝而往,暮而归剖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而”

10、的用法,题干中已将而的主要用法列举出来,解题时我们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而”在句中的意义。句中的“而”表承接 ;句中的“而”表修饰。例 4 (2003 年济南市)下列句中加点的“以” ,跟“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徐喷以烟D不以千里称也剖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以”的用法。A 中的“以”用作连词,表示顺承,意为“来” ;B 中的“以”用作介词,意为“凭,靠” ;C 中的“以”用作介词,意为“用,拿”;D 句中的“以” 用作介词,意为“按” 。题干中“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C 句相同,用作介词,意为“用,拿” 。例 5

11、(2003 年济南市) 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 惧其不已也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剖析本题侧重考查对“之、以、其、为”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把握能力。 ”皆为人称代词,分别代指“扶苏、愚公” 。B 项中第一个“以”可译为“把” ,作介词;第二个“以”可译为 “来” ,连词。故选项为 B。C 项中的“其”皆为人称代词。D 项中的“为”皆是动词,可译为 “是” 和“做” 。例 6 (2000 年南京市)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是进亦忧,退进亦忧(这样)C

12、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剖析此题把实词与虚词融合起来考,也是比较常见的,题干要求选择有误的一项,正确的选项应为 C, “而”在这里应为顺接,而不能解释为“然而” 。例 7 (2002 年广西)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若啸呼状 貌若甚戚者B若听茶声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C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陈胜者,阳城人也D中峨冠而多髯者 感极而悲者矣剖析这道题综合考查了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它们的意义,找出不同的一项,应为 C,其中第一句可译为“ 的人” ,第二句,则与 “也”连用,表示判断,可译为【语文公社】!764723079“是” 。例 8 (2000 年常州市)

13、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 (齐军大败)B公将驰之 (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 (打仗,要靠勇气)D夫大国,难测也 (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剖析此题答案为 D。这道题目虽然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但这其中“之” 、 “夫” 、“也”等虚词还是极为关键的,这些虚词不理解,句子是意思就难以理解。【拓展训练】1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的不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莲,花之君子者也 D何陋之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临崩寄臣以大事 B辍耕之垄上 陈胜佐之C以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 D黑质而白章 吾恂恂而起3句子中加点词的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两狼之并驱如故C多助之至 D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似瞑 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视其辙乱 其人视端容寂 B. 公与之乘 先帝称之曰能 C. 登轼而望之 尽吾齿”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光先帝遗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