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086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1课时)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一) 秋水庄 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 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 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 者,我之 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 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秋水时至时:_(2)百川灌河河:_(3)河伯始旋其面目旋:_(4)不见水端端:_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1)泾流之大_(2)野语有之曰_

2、(3)我之谓也_(4)少仲尼之闻_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答:_(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答:_4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出于本文段,请写出来并解释此成语的意思。成语:_意思:_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 ”,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B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 “天下” ,一个“尽” ,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C “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 ”是用对比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 ,后来是“望洋向若

3、而叹” 。6读完这则寓言后,你有何启发? 答:_(二) 岳阳楼记范仲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 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忧,退亦 忧。然则何时而乐

4、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品尝)B或异二者之为(或许)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薄暮冥冥薄:_(2)春和景明景:_(3)宠辱偕忘偕:_(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_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答: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答:_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 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形成了对比。5 “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答:_(三) 鱼我所欲也孟 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6、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B二者不可得兼/得之则生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呼尔而与之D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此之谓失其本心/客之美我者D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7、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答: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答:_(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_4文章用鱼比喻“_”,用熊掌比喻“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在孟子看来,在“_”(用原文语句填空)的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5选文中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 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8、,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C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不复出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智叟亡以应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答:_(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行为上要“_”。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5文中首先采用了_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_,_”的论点。6本文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有什么作用?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