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0798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 14 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2、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 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2 分)(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2 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 分)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比较阅读【甲】【乙】 两个文段,完成第 59 题。(17 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

3、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

4、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涂:同“途”,路。辞:谢绝。奚:何,什么。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A.河伯始旋其面目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望洋向若而叹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C.河伯欣然自喜 曰:“然。”D.于是焉 是进亦忧,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该资料由【语文公社】(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B)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 ,(D)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2 分)2 分)云归而岩穴暝 暝: 临溪而渔 渔:

6、 杂然而前陈者 陈: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4 分)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 分)14.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 分)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519 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

7、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分)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而归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捕蛇者说)文公社】,又何间焉(曹刿论战)愚公移山)2 分)17.“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 分)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 分)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 分)四、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

8、成 2023 题。(10 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

9、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2 分)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 ) 颖脱不羁 (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 分)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4 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但

10、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五、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后面 2427 题。该资料由【语文公社】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

11、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勉勤勉,努力。 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 4 分)A或遇其叱咄 或: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之: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 D若既不出户 户: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 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该资料由【语文公社】,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 分)六、阅读陋室铭,完成 2832 题。(15 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代 。(2 分)4 分)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谈笑有鸿儒( )无丝竹之乱耳( ) )(3 分) 皆以美于徐公31.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