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80788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全套系列复习资料(1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资料 A 参考之 第十二课时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 九八年长江大水,人们想起了云梦泽。大泽今安在?这个差不多已被人们遗忘的蓄洪所在,又成为众多有识之士议论的话题,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眸和反思。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我们从初唐孟浩然的诗中,多少能想象出云梦泽的面貌来。水天相接,涵浑积洪,汪洋浩荡,润泽滨野。孟浩然看到的云梦泽绝对不是今天的洞庭湖那般大小,而是要大得多。据史籍记载,先秦两汉所称云梦泽,大致包括今天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市以西的广大地区,面积在 5 万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半个江苏省。如今在安陆以南有云梦县,那里沃野阡陌,棉粮两丰,已

2、寻觅不出水乡泽国的半点踪影。两汉迄今,不过两千年,水陆变迁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如今仅存的大湖洞庭湖也不过区区 2700 平方公里,与 5 万之数相去何等之远!那个俯仰于天地之间,驰骋于自然之野,涵融万汇,泱泱无涯的云梦泽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它被淤积了,被堤堰围占了,更本质地说,是被人“吃”掉了!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繁衍膨胀和人类生产工具生产技能的发展,人与江湖抢占生存空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本属于大江大湖的地盘,逐步被人类役化为田园和村落。在江汉两湖之间,如今的所谓民垸都是原来的湖泊、湿地和河道,都是云梦泽的一部分。人们围堤圈地,筑屋耕种,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适度地科学地开发湖泊、湿

3、地并非不可,但绝不可滥用、围剿,可憾我们走的是滥用、围剿的路。明清两代是这类民垸大发展的时期。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这类活动更是达到了高峰。一九四九年,洞庭湖湖区面积尚有 4350 平方公里,到了一九八四年就减到 2691 平方公里,浩浩八百里洞庭,现在只剩下 300 里!五十年代江汉湖群的湖泊为 1066 个,到九十年代初就减少为 。仅湖北监利县,就有大小民垸 17 个,其中的新洲管理区就整整占去了长江25 公里宽的河道,使原先非常宽阔的长江水道变得异常狭窄。粗略计算,往古的云梦泽现在大约只剩下不到它原来面积的十分之一,它被切割,被围垦,只残留着洪湖、沉湖、三台湖等几个较大的湖泊,还有星星点点

4、的水泊散布于两湖平原。真正的云梦泽已不复存在。历史上,长江的水患并不如黄河那么严重,就是因为它得益于腰上有那么大的“水囊” ,起到了调节洪水的作用,不致于泛滥成灾。只是到了近代,长江的洪水才日趋成了人们的心头之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上游植被惨遭破坏,江河泥沙严重淤积,等因素外,云梦泽的人为分割缩小也是祸根之一。据有关专家说,尽管九八年洪水大得惊人,但并没有超过一九五四年 1023 亿立方米的水量,然而它给长江中下游造成的水位压力,却比一九五四年要大得多,其原因就是五十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减少了 380 亿立方米的自然蓄洪调节能力。洪水无处藏身,就只好漫堤决口,夺路而走。

5、这是自然的报复。 “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活路” 。一语中的。报复的目标。首先就是那些曾经夺走过水的地盘的民垸。九八年湖南、湖北被洪水冲跨的民垸就有 100 多处,200 多万受灾群众几乎全是民垸造成的。其中围垦甚烈的监利县,17 个民垸就有15 个民垸进水。过去人把水从这里赶出去,今天水又把人从这里赶出来。这就是自然辩证法。所有的民垸、围子都是云梦泽的故地。云梦泽是上帝的创造。汇万溪千河的西川之水出三峡之后,高度突然降低,必须有一个大水盆来缓冲调节,否则就会如脱缰之马一路狂奔,溢出堤岸,造成灾害。即使如现在在两湖段加高加固堤岸,也会给下游造成压力,贻害皖吴。历史经验证明,人们因“开发”所得的

6、利益,与全流域的整体利益相比较,未必是合算的。在“消化”洪水,保护众生方面,云梦泽作出过它历史性的贡献。今人唯一能替代它的作用的,就是修筑三峡大坝,建一个新的云梦泽。17、第节中“被淤积” “被堤堰围占”两个短语次序能不能更换?为什么? (2 分)18、第段划线句中“2691 平方公里”与“300 里”这两个数字是否相矛盾?讲明你的理由。 (2 分)19、第段中“民垸”的“垸”字读 依据上下文诠释它的意思。 (1 分) 垸: 20、见第段划线句,长江为什么需要腰上有个大“水囊”来调节洪水?请用本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1 分)21、评析加点的词,按要求答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 (2 分)

7、(1)但绝不可滥用、围剿。 (“围剿”就是“围垦”的意思,请揣摩作者取“围剿”而不取“围垦”的用意。 )(2)尽管九八年洪水大得惊人,但并没超过一九五四年 1023 亿立方米的水量。 (加点的关联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2、请从说明方法的运用的角度对本文第段文字做简要的分析。 (2 分)23、读下面两则材料,联系本文有关内容,探究一番,说说你的发现。 (至少讲两点) (2 分)提示:所谓探究,可以是概括、提炼,还可以是比较、分析、质疑、批判、联想、迁移、推理、拓展等。要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材料 1:据汉书地理志等汉、魏人记载,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湖北潜江县

8、)西南,范围并不大。晋以后的经学家将古之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大,一般都把洞庭湖包括在内,与汉以前记载不符。材料 2:据今人考证,古籍中的“云梦”并不专指以“云梦”为名的泽薮,一般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此区大致包括整个江汉平原及其东、西、北三面一部分丘陵。在这个区域内,也并不全属于“云梦”,错综着许多已经开垦了的邑居聚落。大地的震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 500 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 1 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 100 次左右。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

9、块“拼合”起来的。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 70 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 70 至 300 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 300 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 20 千米。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

10、分 9 个等级。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 。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 30 多倍。也就是说,汶川发生的 8 级地震的能量是 7级地震的 30 多倍,是 6 级地震的约 1000 倍。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 5 个级别:超微震,震级小于 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 1 小于 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 3 小于 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 5 小于 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 7 级和 7 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

11、 12 个等级。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 11 级。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再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地震产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在地震

12、发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征兆。比如,大地震发生以前地形会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也会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有时,地震出现之前,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现在,我国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记录、分析各种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数据。但是,地震测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准确预报地震这个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 7地震破坏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请以汶川地震为例加以说明。 (3 分)8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震级与烈度

13、的联系与区别。 (3 分)9下面是依据本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进行的分类,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2 分) 【 】A根据人是否有感觉,可分为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 B根据震级和烈度的大小,可分为 9 个震级和 12 级烈度。C根据是否有人为因素,可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D根据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和非构造地震。10国外极少数支持“”的人别有用心地说四川地震是“对中国人的报应” ,激起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极大愤慨。请运用上文介绍的知识,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驳斥的话。 (4 分)【链接 1】我国的地震活动十分频繁。三千多年来有记录的地震就有近万次,其中使人民生命财产受

14、到损失的破坏性地震有二千多次。而汶川正处于板块断裂带上。【链接 2】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仅上世纪就有 1906 年美国旧金山 大地震,1908 年意大利墨西拿 大地震,1923 年日本 关东大地震,还有 1960 年的智利特大地震和 1985 年的墨西哥大地震,都造成了惊天的灾难。隐居森林冀龙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 25 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隐居森林冀龙”的意思是隐藏、居住在森林中的冀龙,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冀龙的树栖生活方式。森林中冀龙的体形娇小,翼展仅

15、 25 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但它们是那些体形巨大的进步的鸟掌冀龙类的祖先类群。被发现的森林冀龙几乎为一完整的化石骨架,保存完好。它的嘴巴尖长,眼晴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属于无齿的冀龙。在此之前,科学家仅仅在德国发现过一种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具有牙齿的冀龙化石,翼展约 18 厘米,科学家认为它是刚刚孵化出来的“婴幼儿” 。森林冀龙的冀展虽然仅为 25 厘米,但科学家分析认为它已经成长发育为一只能够展翅飞翔的年轻个体。这一新的龙冀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冀龙,也是白堊纪最小的冀龙,比发现于热河生物群的未孵化的冀龙胚胎(冀展约27 厘米)还要小。冀龙是生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成功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曾经控制中生代天空 年之久。1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隐居森林冀龙”的特征。 (2 分)13在第自然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 分)14第自然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1960 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他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创造了奥运田径史的奇迹。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的踪影,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制出的新一代跑鞋,使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高科技跑鞋首先具有极佳的避震功能,穿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